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作者:杨心睿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4期
摘要:民生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深受社会大众的关注和喜爱,该种新闻报道内容展现百姓们生活的种种真实面貌,反映了底层大众的心声。本文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困境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根据问题的成因探讨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困境;对策
民生新闻是备受观众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节目类型,这种节目以百姓生活为出发点,采用轻松、娱乐的形式,展现百姓们生活的种种真实面貌,揭示了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相较于传统新闻模式,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种突破,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成为新闻领域的黑马。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只有突出重围,加强创新,才能制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类型。 一、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的困境 (一)定位的错误
目前,各个地方台都纷纷致力于发展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但是,部分电视台的定位出现了问题,民生新闻的定位应该是揭露百姓疾苦,贴**民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报道来为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一些电视台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忽视了民生新闻的准确定位,一味博眼球,用低俗的内容吸引受众,导致电视民生新闻脱离既定发展方向。 (二)内容质量不高
民生新闻要致力于关注百姓的生活,但是也要具有思想和深度,胡乱堆砌的琐事无疑丧失了新闻本身的价值。由于竞争的激烈,部分电视民生新闻质量一度下降,违背社会公德的低俗趣味报道屡见不鲜,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报道内容同质化
在网络时代下,各类型民生新闻节目异军突起,引发各地方台的争先效仿,报道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每天报道的新闻都似曾相识,只是时间、地点变化而已。不仅记者、编辑觉得新闻报道没新意,许多观众也出现了视觉疲劳。不可否认,民生新闻是大同小异的,但是不同的地区,必然会出现文化、地域方面的差异,如果不是从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很难激发出用户的观看兴趣。此外,为了吸引用户眼球,部分民生新闻报道丧失了严肃性与真实性,大量暴力、贫困、丑闻大肆传播,效果并不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准确定位,提高节目公信力
要做好电视民生新闻,新闻从业者必须要坚守初衷,摆正位置,绝对不能为了高收益、收视率来违背报道初衷,坚持从民生新闻角度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杜绝无意义、低俗化的内容,对公众进行合理引导,贯彻落实党与国家的思想意识与政策,提高节目公信力,让民生新闻节目走入更多民众的心中。
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业者而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职业操守与职业能力,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不造假,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 (二)改革创新,打造品牌形象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间的竞争激烈是非常严重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生新闻报道内容和方式的雷同,对于新闻从业者,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品牌意识,致力于改革和创新,做到求同存异,反映真实的民意,保留自己的新闻特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建立区域信息网,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根据民生新闻的法制内涵、文化内涵、民俗特点深入挖掘,创新节目内容,发挥出区域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民生新闻品牌,这样方可在新闻领域中处于不败之地。 此外,在发展战略上,应该致力于差异性发展角度,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处理、加工,提高信息报道的质量和深度,把握好报道广度,突破瓶颈,对节目进行科学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做好选题,提高报道质量
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使新闻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要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局,关键还是要走内容为王的战略,随着电视民生节目的同质化,电视新闻受众也出现审美疲劳,对于千篇一律的报道内容,观众完全提不起观看的兴趣。因此,对于从业者而言,需要在受众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新闻报道与受众的种种矛盾,站在受众的角度分析、思考、总结,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形式。以某电视台的新农村频道为例,开辟了“翠花热线”,由主持人“翠花”来介绍当地各类特色农产品,为农产品的销售搭建桥梁,受到了受众的一致欢迎。总而言之,在报道内容上,要始终以老百姓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关注底层群众的生存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报道,提高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和吸引力。 三、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真实还原了受众的生活状态,凸显出了报道内容的真实性,由于恶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在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要对民生新闻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解决当前新闻报道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俗、琐碎、雷同的问题,突破发展瓶颈,提高报道公信力,致力于改革与创新,做到求同存异。
参考文献:
[1]朱天,姚婷.中国电视新闻传播实践中“两种话语”现象辨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 (11).
[2]郑兴.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西部广播电视,2018 (13). [3]肖国艳.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形态、功能及趋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