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初中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

2023-01-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当代初中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

在现实的初中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当代初中生心理变化幅度较大,学校教育管理较难。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变化,使得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发生了强烈的撞击和冲突,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缺乏辨析能力的中学生,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下面就当代初中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对策分析如下:

一、情绪的两极性

初中生情绪反应十分强烈,遇事振奋激动或动怒怄气,常常是暴风骤雨式的:有时他们自认为是真理的化身,会热血沸腾;有时他们又心灰意冷;有时又由于一时的冲动而干出蠢事来……。

上述初中生的情绪特点主要是由于社会生活和内心需要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方面,他们由于自己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迫切期望独立生活,而且不断产生各种强烈的社会性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复杂性、自己的愿望、行为的合理性,往往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样就使个体需要和现实状况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初中生情绪的两极性,不一定都是不利的,若加以正确引导,就能较好地产生教育效果,只要他们需求合理、方向正确,由此产生的激情、热情就要加以保护。对那些不合理的需要和错误的观点,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学会正确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思维的独立性

当代中学生出现思维的叛逆,在考虑问题时,经常从一般的理论原则出发(并不管这个理论是对是错)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做出判断。这表明中学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中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已不像小学生那样一概服从。有时,表面服从但内心未必接受你的看法。他们对别人提出的思想观点,一般不轻信盲从。初中生出现的这种思维批判性是思维成熟的表现,这对他们以后独立工作和研究问题有好处。另一方面,中学生的思维的批判性使得他们有时变得十分固执,对一些虽然正确但还没有跟他们相通的观点拒不接受。这种特点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就是一些学生经常和教师对立。根据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特点,班主任在工作中切忌用高压手段管制他们,要耐心地寻找学生思想的疙瘩所在,找其源、解其病,管理就会顺通。

三、行为的从众性

中学生非常看重同龄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地位,把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当成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因此,当同龄人的观点和教师、家长的观念相抵触时,他们更倾向于服从同龄人的意见。只要能得到同龄人的赞许,宁可舍弃客观标准而服从少数同龄伙伴的意愿。在他们看来,小团体的赞许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所以,一些学生为了获得伙伴的赞许,经常做出一些违纪的极端举动。因此,班主任要特别关注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非正式群体,特别是消极型和危险型群体。对其表现出的不良倾向,要积极引导,使他们的目标逐步与集体的目标相一致,能成功地改造一大批青少年违纪者。当一个学生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有一个强大的小团体舆论作为基础时,这个学生就比较难于转化了。所以,我们在转变一个学困生时,可以先考查一下这个学生有没有小团体的支持,如果有,我们要先改变这个团体,即动摇其基础,以达到真正转变这个学困生的目的。

四、自我意识的增强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己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愿意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不断认识和发展自己。初中学生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就是自我认同性,即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内在连续性,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的同一性,逐步培养起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性,人格才能得以健全发展。

中学生较强的自尊心,是一个驱使其前进的动力,它与自信心、进取心及责任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尊心强的学生,通常要别人尊重自己,有主见、善于交际,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自尊心弱的学生,往往会轻视自己,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回避周围的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这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在教育中必须保护和提高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于初犯错误的学生,要在思想上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的细小进步,在生活上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利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逐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三阶段是学生面临的人生的第一次抉择: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面对如此重大的选择,家长、学生无一例外都有压力,特别是对于升入普通高中无望的一批学生,心中的无助和失落不言而喻,挫折感油然而生。此时若不加以引导,这批学生要么是消沉,要么激起其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班级的整体稳定、妨碍班级复习迎考。针对这种现象,一般常规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理式德育显得很苍白无力——经常是老师说得头头是道,“摆事实、讲道理”似乎是把问题危害分析得清晰、透彻无疑,可是事后学生依然我行我素、不思悔改。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学生的这些违纪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不明理”,而在于“无动力”。

只有充分了解和研究当代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的发展强化了初中生的自主、平等意识和关注切身利益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并把教育同道德规范、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文化阵地、生活阵地、

大众传媒三大载体,寓教于学,寓教于活动,寓教于信息传播,努力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

总之,只有深入问题的本质、切中要害、找对药方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