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教育生态学基本规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22-07-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19卷 现代教育技术 V_o1.19 2009年第l1期 Mode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1 2009 基于教育生态学基本规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木 张文兰 焦伟婷 刘斌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 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的一 门学科。文章从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 分析整合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揭示整合现状产 生的原因。最后指出整合系统将遵循着这些规律,在不断的失调平衡中前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生态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 1009--8097(2009)1 l—o0l7—04 引言 包括国家投入、教育政策、理论和技术的科学研究、教师培 训等,在微观层次上表现为学校层面的各个因素:教师、信 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出到现在已有近九年的时间, 息技术、学生、领导和支持人员等。整合的这些宏观和微观 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和误 因素在运作上表现出某些教育生态学的规律。教育生态学规 区,基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文章分析了遵循迁移与潜移规 律是以生态学观点来研究教育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以及教 律、平衡与失调规律、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规律的信息技术 育内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包括: 与课程整合过程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希望能解释整合现 迁移与潜移规律、平衡与失调规律、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规 状和整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整合的实施起到一些指 律等。 导作用。 1迁移与潜移规律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迁移与潜移是指教育生态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 流,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即比较明显的迁移,但在微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 观上表现为潜流,即不明显的潜移。[31教育生态系统中物质流、 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于 能量流的输入过程表现为比较明显的迁移,物质流、能量流 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来 转化为信息流(知识流)的过程表现为不明显的潜移,也就 的。[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依据 是说教育系统宏观上的能量流输入为迁移,微观上的知识流 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 输出为潜移。 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 整合的过程中表现出“迁移与潜移”的规律。信息技术 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一门学科。概括的说, 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国家进行了巨大的投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 入,先后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等。这 会的、规范的、生理和心理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 些工程的实施和能量流的输入是由国家或地方计划部门确 机理的。教育生态学从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 定,财政部门根据既定的指标拨款给教育部门,然后按照项 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教育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入手,进 目拨款给学校,这一过程中能量流明显的表现为由教育外部 一步剖析教育的生态结构。[21教育生态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 向教育内部迁移。能量流、物质流在进入学校之后表现为不 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的对象。 明显的潜移,一部分物质流在学校生态系统的运作中释放出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育生态学规律 信息,转化为知识流,同时,物质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化,这 一过程在整合中表现为信息技术设备等物质流在使用过程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宏观因素 基金来源:本文受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陕西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 (课题编 号:DCA050057)的资助 收稿日期:2009年4月30日 l7 逐渐转化为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同时计算机、 投影仪等仪器设备逐渐折【Et损耗。在学校环境中不仅物质流 转换为信息流的过程是不明显的,而且信息流(知识流)的 输出,也常表现为不明显的潜移,如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和 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学生在观念、认识和态度上逐渐转化和 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主客观的影响,常常表现为缓慢 的潜移。 进入学校的初始阶段,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这 一新物种不熟悉、教师对信息技术不能驾驭,面对信息技术 带来的挑战,教师往往会对信息技术采取不积极甚至抵触的 态度,以维持原有课堂结构,减少其给课堂带来的改变,减 缓由此带来的压力。因此信息技术在引进初期不会得到教师 的积极正确使用,这也是由教师的原有观念和自身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所决定的。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和学校相关制度驱 使下,教师又不得不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不了 解和有限的信息素养,也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被动 迁移与潜移规律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整合“高投入低产 出”的问题做出了解释。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 速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的时候,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却未能成为中流砥柱。回顾教 育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巨大教育投资,信息技术给教 育带来的影响远远不及人们的预期。这就是所说的整合中出 现的“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 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实施了“校校通”、“农远”等 工程,经历了从硬件建设、软件资源开发到教师培训等一系 列过程。在整合输入方面,整合过程中物质流、能量流的输 入是可见的、有具体数据支撑的;在整合产出方面,信息技 术进入课堂产生的作用表现为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能力的 提升,人才的培养,而这些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 程,没有可以具体量化的数据支撑。正是具体的可见的教育 投入和模糊的未量化的教育输出造成了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高投入低产出”,效果差强人意的看法。 另外,整合中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问题,也是教育技 术领域甚至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生态系统中表现为 明显迁移的教育投入和表现为不明显潜移的教育输出,在一定 程度上解释了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 2平衡与失调规律 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经常伴随着新事 系统都有保持其内部稳定和平衡的倾向,若新物种的侵入打 破生态系统的平衡,生态系统内部的稳定机制就会发挥作用 以达到新的平衡,例如物种之间会通过自身适应、相互竞争 或协作等方式,使系统产生变化和发展,最终使生态系统回 归新的平衡。概括地说,生态平衡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 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 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 生态平衡表现为结构上的平衡,功 能上的平衡,物质和能量在输入与输出上的平衡。平衡与失 调规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表现为信息技术引入学校后 课堂结构的平衡与失调,物质、能量输入与培养的人才质量 (教学效果)间的平衡与失调。 信息技术进入课程后,随着新物种的进入,原本的课堂 结构发生变化,之前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原来的教师、学生、 教材等课堂因素中又加入了一个信息技术因素。在信息技术 】8 和流于形式,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改变信息技术引入 后导致课堂失衡的这一情况,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培训机构为 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学习机会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 提高,学校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尝试使 用信息技术。在外界支持和自身信息素养提高的过程中,教 师逐渐改变对信息技术的态度,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及其教育 应用,逐步在教学中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提高课堂教学 效果,使课堂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当然新平衡状态并不是生 态循环的结束,往往又会在后来的新物种(新理念、新技术 等教育领域的因素)侵入下,成为再次失衡的开始。 在整合中物质、能量输入与培养的人才质量(教学效果) 方面,也是存在着平衡和失调不断转换的过程:能量流、物 质流在输入和知识流输出(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失衡,必 然会引起科研人员的注意,探究输入与输出失衡原因,发掘 提高整合效果的策略,在研究者不断的发现问题提供解决对 策的过程中,整合效果逐步提高,使整合在能量流、物质流 输入与知识流输出方面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新的平衡又会在 新的信息技术呈现形式或者新的改革制度侵入下失调,再经 过系统中要素的相互作用达到下一个平衡阶段,如此循环。 3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规律 生态学认为,当一个新的物种进入到某个生态系统后, 新的物种就会和原有的一个或多个物种以及整个环境发生相 互作用。例如新的物种会和其他物种竞争生存资源,为争夺 新的物种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竞争。从进化生态学观点看,竞 争的长效性的后果是协同进化。 在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和各个教育生态系统之间,都存 在着竞争。竞争有良性和恶性之别,良性竞争是在同一个目 标下,共同利益基础上,彼此友善、学习和促进,主要通过 奋发努力手段,积极进取,去获得胜利,通过竞争促进事业 的发展和普遍的提高。恶性竞争则相反,其结果往往是破坏 性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竞争表现为科研竞争、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间的竞争、不同信息技术表现形式之间 的竞争、学科教师间的竞争等。 (1)科研竞争 在教育技术领域宏观层次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教 育技术其他领域的竞争表现为能量流分配上的竞争,具体表 现为科研竞争。国家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 教育等教育技术领域都有着能量的输入,在总能量一定的前 提下,各领域之间会存在竞争。具体到科学研究方面,教育 技术的各个领域都会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争 取多出成果,这种竞争会促进各领域的发展,共同推动教育 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实为一种良性竞争。 整合系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科研机构之间为争夺科研项 目、科研经费的竞争。处于同层次和地位的不同科研机构之 间,由于生态位类似或相近,面临的环境条件和问题相仿, 需求相同,从而产生激烈竞争。这样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 科研机构对整合的重复研究和低价值的研究,导致理论研究 与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因此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竞 争处理不当的话,就会是一种恶性竞争。 (2)技术间的竞争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物种进入课堂,必然与现有物种(传 统教学手段)之间存在竞争,课堂中新旧技术(信息技术与 传统教学手段)共同竞争资源,可能会导致教师和课堂的关 注点过多的放在技术使用上,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课堂 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工具竞争不当的情况下,会对教学效 果产生负面影响;若在竞争同时,技术之间互相合作,取长 补短,共同促进彼此的课堂应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就 会给课堂带来正面影响。当然教师是应用技术的主体,因此 教师是决定技术教学应用是否合适的关键所在,技术竞争本 质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技术。 不同信息技术呈现形式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如传统多媒 体教学、电子白板等形式,它们处于同样的生态位,为了能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被使用,彼此间存在着竞争 新引 入的技术,如电子白板,在引进课堂的初期,由于教师对新 技术的不熟悉,新技术会受到冷落,随着个别教师开始使用 新的技术,新技术自身的优越性逐渐显现出来,这些优点会 使教师们对新技术投入更多的关注。技术竞争的结果,必然 会优胜劣衰或优胜劣汰。而技术是被淘汰还是保留下来,取 决于技术自身特征和对周围环境(课堂、课程)的适应,相 比之下那些更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技术会成功存活下来,其他 的慢慢退化甚至消亡。 (3)学科教师问的竞争 教师是学校生态系统中的中坚种群。教师历来就被认为 是整合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关键因素 ,教师是信息技术的最终 使用者,是整合课堂的实施者。教师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教师 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内部既存在着相互的竞争,也 存在着合作和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以来,教育政策总是致力于将 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政策对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是 重大的。当整个教育系统、学校都在鼓励开展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时候,那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教师更容 易受到学校的重视,更容易在评价方面取得好的成绩,在这 种情况下其他教师不甘落后,也会积极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 术,教师之间会形成无形的竞争力,竞争的存在又会促进教师 使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之问的竞争,增加了信息技术运用的 机会和实践,虽然其实施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在竞争环境 下教师之间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整合策略方法,也会与其 他竞争者互通有无,协同工作,共同提高整合的效果。 学科教师间的竞争还表现为对整合资源的竞争,虽然目 前中小学的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但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学校 里多媒体教室等信息技术资源的数量还是有限的。当多媒体 教室有限,而学科教师都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时,学科 教师之间必然产生对整合资源的竞争。 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也可以“用互惠利他理论来加以 解释:从关心自己班级的角度来讲,教师是自私的,但她们 同时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当中,不时地需要别人的帮助, 因此,她们也遵循互惠利他的原则,经常与同事合作,帮助 他人,从而增殖自己的社会资本,” 进而实现教师之间的协 同进化。 科研、技术和教师之间从相互竞争到协同进化,在事实 上是矛盾的转化,这个过程中相互负作用减弱,相互正作用 加强。从进化生态学观点看,从长远的发展过程看,相互竞 争的结果,会导致协同进化。协同进化不是表明没有矛盾, 而是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竞争。 。 三教育生态学基本规律对整合的几点启示 1重视整合中“明显的物质迁移”的同时更要关注课程 教学中“不明显的知识潜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表现为明显的教育投入和不明 显的教育输出,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整合 “高投入低产出”的认识误区。在整合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 看到能量流、物质流输入这一过程,更要看到信息流和知识 流的输出过程,不能仅仅注意有具体数据支撑的量化了的物 质投入,而忽视表现缓慢的教育输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知识技能的掌握等)。 另外,针对整合中表现出来的“迁移与潜移”规律,教 育主管部门要处理好教育输入和教育输出之间的关系。教育 输入是教育输出的基础,同时,教育输出是教育输入的目的, 因此教育部门在重视能量流和物质流输入这一迁移过程的同 时,更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物质流向知识流转化这个潜移过程。 】9 2处理好整合中的“平衡与失调”关系是整合顺利实施 的关键 整合过程中教师之间存在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协同合作,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教师间的良性竞争和互相帮助将 不断推动整合的深入开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课 堂出现失衡,在教育部门和学校教师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课堂会逐步回归一个新的平衡,而新的平衡会因新技术或改 革的进入再次失衡,就这样课堂状态在平衡与失调之间往复。 这一规律指出“平衡与失调”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整 合实施的必然阶段,将贯穿于整合的始终。因此,教育工作 四小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在整合实践进行了几年后,本文 依据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 者要正确认识整合中的“平衡与失调”现象,理性处理课堂 的失衡状态。正确认识“平衡与失调”规律,是整合实施的 整合中能量输入和知识流输出的“迁移与潜移”规律,分析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课堂的平衡和失调过程,分析整合中的 科研、技术和教师的竞争与协同规律,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目 前整合中的现象和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对整合现状 问题及其成因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构建整合的良 前提,理性处理“平衡与失调”关系,是确保整合顺利实施 和发展的关键。 3处理好整合系统中的竞争关系将推进整合的深入开展 不同科研机构间为争夺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展开的竞争 可能会导致整合的重复研究和低价值研究,为了处理好科研 竞争的关系,更好的推进整合的开展,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 不同科研机构协作完成项目,并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为科 研机构间的合作提供条件。另外,科研机构在申请项目时, 应根据自身条件、项目内容等,与其他机构共同申请、实施 和完成科研项目,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真正对整合起到 积极的指导作用,推进整合的深入开展。 性循环。同时,整合过程所遵循和揭示的生态学规律,也指 导着整合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在物种间的竞 争和协作中,在系统不断平衡和失调中逐渐进步。 参考文献 [1]【2][3】[5][6】[9】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 育出版社,1998. [4][7]赵勇,雷静,肯尼斯・弗兰克.技术的社会性生命:学校技术 传播的生态分析[DB/OC]. <http://WBrW.etc.edu.cn/articledigest36/jishu.htm..2009—04-10.> [8]陈维超(编译).影响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生态学的视 角[J].中国电化教育,2005,(1O):92. 在技术竞争方面,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不同信息技术 呈现形式间的竞争,并不是必须以其中一方的消失为结果, 不同技术之间完全可以在协同基础上共存,教师应该树立 “技术共存”的思想,进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 Anal g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from Educational Ecology’s Rule ZHANG Wen—lan JIAO Wei-ing rLIU-Bin (Journalism&Communication College,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 all,ShaanxL 710062,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Ecology is a subject which is based on ecological principle to study educational phenomenon and its cause in order to master rules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veal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Based on Educational Ecology’s rules this essay analyzes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ITC”for shoff)and interaction between factors in IITC.This essay reveals the reason why IITC’problems appears,and points out following those ules rIICT will go ahead itwh balance and imbalance. Keywords: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Educational Ecology;Rules 编辑:陈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