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语言教学课为例

2020-02-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专论平台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语言教学课为例

□王天婵

摘要: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语文教育新理念,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实用类文本;语言教学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学从阅读中体悟写作,将两个学习目标融合起来,师生共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热点,指向同进行动态的情境实践活动,利用多元资料活学活用,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论模型应运而生。语文让学生切实获得过程性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大单元教学遵循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高“读”与“写”的能力。另外,高一学生在实用性文本理念,把教材每个单元中的文本内容作为重要的学习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又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资源整合到单元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达热情,因此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更有益于锻炼他们程中,积累语文实践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的语文综合素养。精神品格,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二、具体实施步骤

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的第三单元属于“实用性阅示例1:为本校即将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的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探索与创新”为人文主题,“科普角”设计两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并配备解说员进四篇知识性课文介绍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领域中的行现场解说。探索和发现,学习的核心任务是知识性文本阅读、科学在课文“语言特色”教学的后半部分,首先布置学思维的发展、科学精神的培养,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科生分组确定选题,并完成科普展板中“科普文”初稿的学探索的动机、过程与方法,在获得科学认知的同时,写作;在随后的课堂上让他们将课文选段与习作片段感受科学研究、自主探索过程中的思维和情志,体会人进行对比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对实文之美与理性思考的价值,激发科学探索意识、创造激用类文本语言特色的掌握;课堂上灵活使用“列思维导情和理性精神;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当代社会图”“制作展板”“现场解说”等小组合作活动训练学生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知识,比如实用性文本的阅读、写的语言表达、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后要求学生作。对习作初稿进行修改,锻炼实用类文本写作能力。

本文将以该单元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为例,探讨在此基础上,如果加入本地特色文化元素,还可以课堂环节的设计。把情境任务设置如下:

一、整体设计构想示例2:湖沟烧饼是我们固镇县的传统特色美食。以往的实用类文本教学往往重视实用性,忽视文为更好地宣传家乡,县文化馆设计了“湖沟烧饼”宣介学性;或重视模式训练,忽视综合运用。语言教学和写栏目,有“跟黄师傅学做烧饼”“舌尖上的固镇”等环节。作教学也大都是分开的,不同学习目标的达成过程一节目组拍了几段烧饼制作的视频,你能为不同环节配般也相对孤立。针对这些问题,本设计将单元教学目上合适的解说词,介绍湖沟烧饼的制作过程吗?标定位为“让学生具备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性文本明确了情境任务后,老师可以先将加入了典型性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把单元教学重点设定为“写问题的语段与课文选段同时呈现,让学生进行对比阅作科普短文”,以“写”为任务的目标主线,其中最关键读,通过合作探究自行总结出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色,的环节就是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在写作中回顾阅读,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完成不同的情境任务,在“配解说

22

学语文

2022年第4期

专论平台

词”“写宣传稿”等活动的完成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写作、表达、合作等语文综合能力。作业可以设置为:“做家乡的小小宣传员,搜集整理家乡的‘仲兴皮影’或者‘垓下遗址’相关素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下来,给家乡的微信公众号投稿,为宣传家乡贡献一份力。”延续了宣传家乡特色文化的情境,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在课后以其他的家乡特色文化为素材锻炼写作能力,为整体任务的完成画上圆满的句号。

这样一节课,以实用类文本为依托,以大师语言为媒介,以“严谨、生动”为语言追求,以“美好以传遗”为宗旨,既能有效完成单元目标,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谓“严谨以训思,生动以激趣”。

三、大单元设计的七个关键点第一一,合理采用逆向设计法。。“逆向设计”是指教师从预期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预期结果逆向推导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及为达到要求而实施的步骤。简而言之,就是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如何学会”。本单元的“预期结果”有两个,一是写作科普小论文,二是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比如前文中的示例1,就是根据“预期结果”,先把“写作科普短文”设定为单元教学的终极目标和主线任务,逆向设计情境活动“写解说词”和“设计展板”,让学生将课文选段与习作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掌握实用类文本的写作特色后再运用于写作中,读写结合,最终同时完成“写作”和“阅读”的学习目标。

第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感更强的真实情境。。用“真实情境”引领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打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隔阂,使语文学习更“真实”,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里的“真实”,既是指课程与生活的真实联系,也指学生有真实的任务,可以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真实、有序的解题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

比如前文中的示例2,总体任务是“为县文化馆介绍湖沟烧饼的栏目配解说词”,具体到不同类型的栏目,对解说词风格的需要是不同的,就需要分解成不同的子任务:

任务一:准确以训思通过对比阅读和辨析,掌握实用类文本准确、严谨的语言特色,并在解说词的写作中学会运用。

任务二:生动以激趣通过对比阅读和辨析,学会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加入生动的语言。

任务三:美好以传“遗”

学语文

课后搜集整理家乡的“仲兴皮影”或者“垓下遗址”

的相关素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下来,给本地微信公众号投稿。

在这个示例中,教师创设的不仅是一个真实的情境,而且还是一个融入本地传统文化特色的情境,更贴近学生已有的语文实践且符合学生当下兴趣的特定环境。写作对象是从小吃到大的湖沟烧饼,学生带着“介绍家乡美食”的美好心愿,能够更充分地调动经验储备,在真实的情景活动中建立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第三,,以读悟写,,以写促读。。从阅读中体悟写作,在写作中回顾阅读,有效整合大单元的学习目标。在大单元设计中,一个单元至少要培养学生的一个核心素养,同时还需要与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其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具备常用的实用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研究在前文列举的两种示例中,把单元终极任务的重点设定为“写作科普短文”或“写解说词”,就是以此为依据。以“写”为任务的目标主线,同时用“解说”“制作展板”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语言教学课之前已经完成“确立写作思路”“完成初稿”两个环节,课上他们将课文选段与习作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发现问题,并在课后修改习作,这是“修改初稿”环节,之后学生将通过具体的评价完成单元主题任务,形成完整的符合“读写共生”特点的有序链条。

第四,,用“任务活动””驱动课堂。。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支撑,有效地对教学过程加以整合。传统教学设计往往以内容为导向,重点在学生的听讲与思考,但语文学习是实践中的学习,在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中才能真正培养核心素养。大单元设计下的学习,就是这种听说读写的综合学习,是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线的学习。

比如示例2,以“为县文化馆的‘湖沟烧饼’栏目配上解说词和文章投稿”为总任务,这是总驱动,然后分解出三个子任务:

任务一::准确以训思活动一:比一比有人认为《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的课文不够简练,对其进行了修改,请比较原文和修改稿,找到不同之处,想一想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23

2022年第4期

专论平台

活动二:辨一辨

除了使用必要的修饰性限制性词语,本单元的文章还有哪些语句能让人感受到准确严谨?请找出来,我们一起辨一辨。

活动三:写一写请你为“跟黄师傅学做烧饼”配上解说词,介绍湖沟烧饼的制作过程,让观众把握烧饼制作的核心技术。

任务二::生动以激趣活动一:品一品

刚刚同学们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准确介绍了湖沟烧饼的制作过程。但对于第二个栏目“舌尖上的固镇”,这样的解说词还不够生动。要以生动激趣,我们还是要向大师们学习,请阅读文本,找出你认为生动有趣的句子,品一品。

活动二:美一美

请以生动激趣的语言,为“舌尖上的固镇”栏目配音,以吸引更多的听众关注家乡美食。

任务三::美好以传“遗””活动(课后作业):搜集整理家乡的“仲兴皮影”或者“垓下遗址”等相关素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下来,给本地微信公众号投稿,为宣传家乡贡献一份力。

这三个子任务分别对应了实用类文本“严谨准确”“生动”“既严谨又生动”的语言特点,学生为完成子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就是整堂课的支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落实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

第五,,在开放合作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无论是“对比阅读”“科普展板解说”,还是“创作解说词”,都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的,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从单个的学习个体转变为实践的参与者,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侧重于认知的、缺乏相互联系的静态学习,而是交互的学习、合作和探究,是让学生在开放性合作中学会主动学习、团队互动、自评互评并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的动态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有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教师也有了创造性组织教学的空间。从单元情境任务中每一个子任务的确定,到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再到最后完成真实情境任务下的综合评价,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学生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

第六,,抓住实用类文本语言严谨、、准确的主要特点,,兼顾本单元课文“严谨且生动””的特色。。

24

学语文

实用类文本最根本的语言特点是严谨、准确,虽然

本单元选文中有许多句子的语言生动易懂,但那也是建立在严谨、准确的基础之上的。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要做到重点突出,就必须把重点放在对“严谨、准确”的探讨上,即使是讨论“生动”,也一定要与“严谨、准确”相辅相成,不能因为对生动的语言进行探讨比较有趣而偏移了教学重点。示例2的三个子任务,都以对“严谨”的探讨为基础,即使有对语言“生动”的探讨,也是与“严谨、准确”结合起来的。

第七,,材料要立足文本、、适当调整。。材料的选择既要立足课本,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选择有典型性问题的学生习作片段,也可以在课文选段中加入典型性问题形成问题语段,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比如任务一的活动一是“请比较《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原文和修改稿,找到不同之处,想一想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已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修改稿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很多方药,挑选出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文献,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书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这句话让我受到启发,我们使用加热提取方式,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已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提升!

通过对比阅读和辨析,学生认识到虽然修改稿更加简练,但其语言的准确性也受到了影响。屠呦呦灵活运用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在范围、程度、频率等方面细细打磨,使文章语言准确,思维严谨。

(作者:王天婵,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教体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责编芮瑞]

2022年第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