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人教八上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doc

2020-10-30 来源:好走旅游网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定义和特点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汽化和液化的判断把握得不是太好。所以: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同时,由于九年级学生怕枯燥的特点对重复知识具有一定的厌倦心理,我给这节课的定义是一节贴近生活的趣味复习课,因此,课堂中采用了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视频、音频、图片等。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复习设想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的知识联系起来。 (3)了解地球上的水现状,增强节水意识,学会简单的生活节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2)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2)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3)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三、教学媒体 老师讲解,投影仪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判断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属于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哪种实例。 1.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

解题技巧:首先明确物态变化中物质的初始状态和末状态,然后再根据定义判断。 2.运用图像法分析物态变化的情况 题型分析:本章中常用温度——时间图像表示物态变化中液体的沸腾特点、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凝固)。(1)看清横轴、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2)弄清坐标的分度值;(3)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4)根据题目进行计算或判断。 3.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 4.“白气”的成因

难点:汽化和液化的判断; 液化现象中“白气”的成因。 六、教学流程 (一)引入本课

视频引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美国节水广告》,并通过十幅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以问答的形式得出水的固、液、气三种状态,引出物质存在的状态并由此引出物态变化。 (二)知识复习

第 1 页

1、熔化和凝固

生活体验:红楼梦中林妹妹收集梅花上的雪,来年雪会______成水;刚刚过去的夏天里,我们最爱喝加了冰块的饮料,其中冰块是由水_____而成,如果天气太热,冰块就又_____成了水。 例题讲解:

1、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仪器如图,实验工具还差________。 2、观察PPT中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图像,回答问题。

(1)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BC段,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3)CD段,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AB、 BC、CD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松香温度怎样变化? 复习归纳:熔化是物质由_____变成_____的过程,需要___热;凝固是物质由_____变成 _____的过程,需要___热。晶体的特点是有固定的_____或者________,熔化(或凝固)条件是温度达到________(或者________)不变,且________(或者________)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____,在凝固过程中只要不断放热,温度就不断____ 。 板书:

小知识——大作用:

1、判断下图各是哪种物质的哪种物态变化图像: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min min min min 2、今年8月,四川自贡突降大雪,旅客被迫滞留,播撒大量“融雪盐”后,道路积雪化去,而周围青山依旧白雪茫茫,蔚为奇景。问: 1、这次融雪是哪种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

2、播撒“融雪盐”可以加快融雪,为什么? (二)、汽化和液化:

生活体验:林妹妹收集雪水是为了煮茶,可是她发现静置的雪水放一段时间会变少,这是_____现象,在烧开过程中壶中的水也会越烧越少,这是_____现象。 同中求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比 较 共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影响因素 温度变化 蒸 发 沸 腾

习题讲解:

1、做沸腾实验,图中实验工具还差________。

2、沸腾前气泡由___变___,沸腾后气泡由___变___。

3、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得出沸腾的条件是:达到______;继续____热。

第 2 页

铁架台 温度计 复习归纳:汽化是物质由_____变成_____的过程,需要___热, 有_____和_____两种方式; 小知识——大作用:

1、水温82℃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烧杯 (1)填入图中温度计的示数。

(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图像表示,则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 实验升级:

某同学学习了物态变化后,将实验装置改进如图,问: ①水在烧瓶中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 ②在右边试管中将会发现什么?

③温度计示数将会怎样变化?为什么?

复习归纳:液化是物质由___变成___的过程,需要___热,使 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生活体验:开水壶嘴冒“白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从冰箱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是看不到的,只有液化成小水滴才能看到“白气”。

习题讲解:刚从冷藏室拿出的苹果,表面不断凝结小水珠,冰棍周围冒“白气”,冬天室内玻璃上的水珠,它们都是运用___________的液化方式。液化气和打火机能把气体液化是运用___________的方式。 小知识,大作用:

为报复林则徐禁烟,英国人请他吃饭时故意上了一道冒着“白气”的冰淇淋,林则徐以为很烫便呼呼大吹,英国人见状都大肆嘲笑。林则徐这才知道英国人是故意作弄,但他并未当场

℃ ℃ ℃ 发作,只是再次日回请时只上了一道热气全无表面铺着一层厚油的“老母鸡炖南豆腐”,英

国人以为是凉菜,迫不及待猛吃一口,马上就被烫傻了。从此,英国人再也不敢对林则徐不恭敬了。 mimimiB C A 故事中,冰淇淋冒“白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n n 板书:

(三)、升华和凝华:

生活体验:冬天天气好的时候屋檐下的冰凌会变小,这是_____现象,深秋的早晨,植物结霜是_____现象。

知识复习归纳:升华是物质由_____直接变成_____的过程,需要__热。凝华是物质由_____直接变成_____的过程,需要___热。 小知识——大作用:

写出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

冰冻的湿衣服变干________ 冰花_______ 雾凇________

第 3 页

干冰制造舞台烟雾________ 灯丝变细______ 灯泡变黑_________ 板书:

4、水循环: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 、_____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_____。 播放地球上的水现状,开展节水教育。 (三)、知识小结 寻找规律

态 。 气 ____ 定义: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态的过程叫做 三点:熔点、凝固点、沸点

化汽 化液 三条件:熔化、凝固、沸腾(温度条件和热量条件)吸放 三规律:熔化、凝固、沸腾(不断吸/放热,温度不变) 华升华凝七、习题巩固 液 态 热热1、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固凝河面上冰冻解了 凝华 化熔夏天,湿衣服变干 汽化 吸热 草木上的露珠 凝固

固 态 冰冻的衣服干了 熔化 放热 窗上的冰花 液化 冬天,河水封冻了 升华

2、某同学发现,售货员刚从冰箱里拿出棒冰,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就“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在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又“出汗”,你能帮助他解释这些现象吗?

3、食物制冷你能想出哪些办法,请说明原理。

一杯很烫的水,要使这杯水冷却的快一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做法?请至少说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八、板书

九、教学思考: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