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寒⾷⾈中作》全诗翻译赏析
《⼩寒⾷⾈中作》
杜甫
佳⾠强饮⾷犹寒,隐⼏萧条戴冠。 春⽔船如天上坐,⽼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轻下急湍。 云⽩⼭青万余⾥,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
⑴⼩寒⾷:寒⾷节的次⽇,清明节的前⼀天。因禁⽕,所以冷⾷。 ⑵佳⾠:指⼩寒⾷节。强饭:勉强吃⼀点饭。
⑶隐:倚、靠。隐⼏,即席地⽽坐,靠着⼩桌⼏,见《庄⼦·齐物论》:南郭⼦隐⼏⽽坐。“⼏”在这⾥指乌⽪⼏(以乌羔⽪蒙⼏上),是杜甫⼼爱的⼀张⼩桌⼏,⼀直带在⾝边,在⼀⾸诗中还写道:“乌⼏重重缚”(《风疾⾈中伏枕书怀三⼗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意思就是乌⼏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hé合),雉类,据说是⼀种好⽃的鸟,见于《⼭海经》。这⾥“”通“”,指颜⾊。 仇兆注:“ 赵注:冠,隐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论⽂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颜⾊,笑他⼈戴冠。”
⑷“春⽔” 两句:春来⽔涨,江流浩漫,所以在⾈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体衰迈,⽼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潮,这种⼼潮起伏不只是诗⼈暗⾃伤⽼,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⑸“娟娟”⼆句语含⽐兴。见蝶往来⾃由,各得其所。益觉⾃⼰的不得⾃由。娟娟,状蝶之戏。⽚⽚,状之轻。闲幔,⼀作开幔。
⑹“云⽩”句:极写潭州(今长沙)距长安之远。这是诗⼈的夸张,实际上长沙距长安也就⼀千多公⾥。
⑺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震”(《秋兴⼋⾸·其四》)。朱注:蝶⾃在,⽽云⼭空望,所以对景⽣愁。⽑奇龄说:船如天上,花似雾中,娟娟戏蝶,⽚⽚轻,极其闲适。忽望及长安,然⽣愁,故结云:“愁看直北是长安”,此纪事⽣感也(《西河诗话》)。
译⽂:
⼩寒时节,勉强吃⼀点饭,靠着乌⼏,席地⽽坐,乌⼏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的帽⼦。春来⽔涨,江河浩漫,所以在⾈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体衰迈,⽼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层薄雾。见蝶往来⾃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云,有⼀万多⾥,然⽣愁。 赏:
这⾸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年落泊江湖⽽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寒⾷是指寒⾷的次⽇,清明的前⼀天。从寒⾷到清明三⽇禁⽕,所以⾸句说“佳⾠强饮⾷犹寒”,逢到节⽇佳⾠,诗⼈虽在⽼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不耐酒⼒,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句刻画⾈中诗⼈的孤寂形象。“冠”传为楚隐者冠⼦所戴的⽻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的⾝份。穷愁潦倒,⾝不在官⽽依然忧⼼时势,思念朝廷,这是⽆能为⼒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联中“强饮”与“冠”正括了作者此时的⾝世遭遇,也包蕴着⼀⽣的⽆穷⾟酸。
第⼆联紧接⾸联,⼗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传诵的名句。左成⽂评此⼆句:春来⽔涨,江流浩漫,所以在⾈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体衰迈,⽼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常切合年迈多病⾈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分真切;⽽在真切中⼜渗出⼀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潮也带了出来。这种⼼潮起伏不只是诗⼈暗⾃伤⽼,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忧思之深以及观察⼒与表现⼒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中江上的景物。第⼀句“娟娟戏蝶”是⾈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句“⽚⽚轻”是⾈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表⾯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中外望空中⽔⾯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联第⼆句的“萧条”,布幔闲卷,⾈中寂寥,所以蝴蝶翩,穿空⽽过。“急湍”指江⽔中的急流,⽚⽚⽩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往来⾃如的景⾊,才易于对⽐,引发出困居⾈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分⾃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在,⽽云⼭空望,所以对景⽣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说“青”,正是寒⾷佳节春来江上的⾃然景⾊,“万余⾥”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云引开去,为结句作⼀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 上。浦起龙说:“‘云⽩⼭青’应‘佳⾠’,‘愁看直北’应‘隐⼏’”,这只是从字⾯上去分⾸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句将⾈中⾈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漂泊时期诗⼈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以⼀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有⽆限的深情俱在⾔外。所以《杜诗镜》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期诗句之处,如“⼈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青千万⾥”(《遥同杜员外审⾔过岭》)。
这⾸七律在⾃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年诗风苍茫⽽沉郁的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