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玉挨打》教案设计

2021-06-2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宝玉挨打》教案设计

王岭

1.了解\"宝玉挨打'一节在《红楼梦》中的地位这是全书上

魏老师

半部的高潮,是两种思想观念的一次大冲撞。

2.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3.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透视人物性格,提高

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抓住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体会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

思路是本文的重点。

2.理解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以导读为主,对小说赏读的一般规律进行阐释,

指导学生遵循规律,理出全文线索。

2.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教师应提出恰当准确而富有挑战

性的问题,讨论中可进行点拨式赏析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探讨氛围,提高学生的赏析审美能力。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第 1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教学时数两课时 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用现实主义的

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这部不以惊险情节见长的古典小说经久不衰,其艺术成就及思想价值均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极致。今天我们就以小说中\"宝玉挨打'的片断为例,体味这种情节波澜的设计之妙。

二、解题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120回本中第33回和第34回,即\"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随着文中导火索的铺设引发了这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

(解说:学生如果在学此文前未接触过《红楼梦》,教师授

课前可简要介绍小说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主题和人物形象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记得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

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

第 2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其中\"宝玉挨打'这一片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看看本文是怎样具体体现的?

(解说:在课前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速读,学生可依据

\"三态'理论快速理清全文的情节层次。)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

以贾政与王夫人、贾母之间的冲突为主;三是打后其他人的反应。

分两部分也可,一是打前交待起因;二是宝玉挨打后众人的

反应,近距离反应以王夫人、贾母为代表,远距离反应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

(解说:分层首先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只要标准设置合理,

学生论说言之有据就可以了。)

2.局部设疑,引导学生讨论。

问题一: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

明确:①宝玉因悲金钏之死,陪客葳葳蕤蕤;②忠顺府告宝

玉引逗琪官之状;③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

问题二:一事紧接一事,层层深入,丝丝入扣,情节高潮到

了非如此不可的境地。这其间贾政的神色变化也很有层进性,请同学们从书中快速找出对贾政神色变化的描写。

明确:初见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纹;但看到贾

第 3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宝玉垂头耷耳,\"应对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

(解说:学生读书,首先要有文本意识,要学会从书中筛选、

感知一些重要信息,并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问题三:马克思曾言:\"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

取决于偶然性的。'宝玉挨打片断中也有偶然性的情节,请试着找出,看看它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宝玉被喝禁在厅上,他料到挨打势在必然,连忙托人

给贾母、王夫人报信。假想,如果贾母、王夫人此时得信,掀起的巨浪便会一下子平息,读者被吊起的胃口也会顿时放下。相反,高明的不但不如此做,反而利用偶然性的因素再来触发:机灵贴身的小厮焙茗不见踪影,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妈子偏又是个聋子。偶然性的因素为必然性的结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问题四:碰巧的几件事儿成了宝玉挨打的导火索,请同学们

进一步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贾政信

奉着封建主义的道德理念,严格维护着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由于他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

第 4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

(解说:学生讨论时要指导他们从文本中找根据,如:谈贾

政:贾政希望宝玉有\"慷慨挥洒谈吐',时时顾及\"祖宗颜面',不要让父亲落有\"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和他也越发担心宝玉将来走\"弑君杀父'之路等等。文中谈宝玉的地方更多,尤其是挨打后,宝玉对其他人的所言所思,都渗透着他的价值观。教师也可提供一些前面章节里表现贾政、宝玉思想观点的资料投影,让学生进行对照分析并归纳总结。

如表现贾政的: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

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第9回

\"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着!' 第23回

\"自今日为始,不许再做诗做对的了。单要学习八股文章,

限你一年,若毫无长进,你也不用念书了,我也不愿有你这样的儿子了。'第81回

表现宝玉的:

\"还想什么念书,我最讨厌这些道学话,更可笑的是八股文

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好些的,不过拿些经书凑搭凑搭还罢了,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扯

第 5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西扯,弄得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第16回

问题五:宝玉挨打余波荡漾,由一个情节深入展开到父母之

间、嫡庶之间、情人之间、婆媳之间、主奴之间,请同学们找出两三例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复杂关系中每个人物的行为加以概括。

明确:

近距离余波:王夫人哭劝贾政,贾母怒阻贾政;远距离余波:

袭人痛心以相告,宝钗动情来探源,黛玉泪眼表真性。

(解说:答案不是绝对的,只要学生能依据情节发展,将多

层面的\"余波'内容加以概括,言之成理即可肯定。)

四、课堂小结

要进行文学鉴赏,首先应准确感知文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可

进一步提高认识、归纳、评价的能力。比如曹雪芹描写情节有一个可贵的经验他叙写矛盾往往不是孤立地写一种原因,而是善于将多种因素或条件有机地交错在一起,造成矛盾之\"源'的厚度。同时一个矛盾波及的后果也是多向发散的,因而也为下一个波澜的创设打下了埋伏。

五、布置作业

思考并简要分析是如何通过对宝玉挨打后,人们不同态度的

描述来揭示众多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 6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有人说《红楼梦》有一种非常\"经济'的写法,就是经常借一

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与对比,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这节课就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体会宝玉挨打后,不同人物所显露的不同心态。

二、研习课文

问题一:请一位同学朗读第7-9自然段,体会贾政、王夫

人、贾母在对待宝玉教育态度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感知人物性格。

明确:

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

封建的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

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

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王夫人与贾母相比。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

第 7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解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分析本身是见仁见智的,引发学

生讨论本身就是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的兴趣,答案绝不可惟一。讨论中,学生有时略显幼稚,只要有文本意识,推想合理,凭借他们仅有的阅历、知识面等阐发自己的观点想法即可,即使彼此间产生分歧也没关系,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褒扬。教师可参与讨论,亦或旁观引导,最好不做定性的结论。)

问题二:找一位同学读第13段和第15段,并请同学们讨论

宝钗、黛玉在对宝玉用情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根据细节提示比较异同。

宝钗动作:托药而进,低头弄衣带。语言:\"心疼'。神态:

红了脸,娇羞怯怯。心理:暗想若宝玉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讨人喜欢了,也不会吃亏。

宝玉心理:可玩可观,可怜可敬,死也无足叹惜。 黛玉动作:无声之泣,气噎喉堵。神态:悲戚,两个眼睛肿

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语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宝玉语言:哄骗黛玉,并发誓为这些人死也情愿。 恩格斯曾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是什么,

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去做。'理解人物,体味人物的真性情,就不妨从\"怎么做'入手。宝钗、黛玉皆聪颖貌美,堪称双峰对峙,她们对宝玉又都有爱的真情,但她们的思想性格截然不同,因而在待人接物或表

第 8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现感情时也有所不同。宝钗\"圆',理智多于情感;黛玉\"直',情感胜于其他。宝钗见宝玉,送的是药,情急之下,说出了\"心疼'之语,令宝玉感动,但此时她仍不忘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毕竟她是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有才德、明事理的大家闺秀,任何出格之事她都很警醒;黛玉则不然,她在追求情感的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她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解说:学生讨论,教师不要刻意限制学生太多。) 三、课堂小结

曹雪芹在人物安排上,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

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比如同为封建家长的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

(解说:\"文无定法',但不是无法,学生刚开始用幼稚的眼

光鉴赏文学作品时,可授之一定的法,活学活用,越趋于自然越好。)

四、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搜集有关资料,以\"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爱

情悲剧之我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课外阅读《红楼梦》。 方案二

第 9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美的语言往往是最朴素的、最个性化的语言。《红楼梦》的

曹雪芹是写人物语言的大家,他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情感。让我们通过本课共同领略精妙的语言艺术。

二、研习课文

将电视剧《红楼梦》剧本中有关\"宝玉挨打'的片断资料印发

给大家,试与原著比较,体味曹雪芹精妙的语言艺术。

方案三

与《林黛玉进贾府》进行比较阅读,纵观人物性格的发展变

化,窥视贾府矛盾的展开与激化,了解人物情感发展的脉络倾向,预示主要人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方案四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教学。

1.先通读全文,整体了解课文情节和主要人物。 2.让学生在网络中查找有关《红楼梦》特别是\"宝玉挨打'

的资料。3.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诸如情节、人物、语言等,甚至于更小的题目,让学生写一篇评论或制作相关课件。

4.课上讨论评论或展示精彩课件。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