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的内容,是为以后关于物质的构成和属性的学习打基础的。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和总结,由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并能应用所学的新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 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升华和凝华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但由于气体不易看见或现象发生缓慢,使得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所以一般只能从实验和生活实例入手,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辨析固液气三态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②、通过升华和凝华概念的学习,例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善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二、说教具 1.教学准备
教师:碘的升华演示实验器材一套(固态碘、烧杯、试管、试管塞、试管夹、热水、冷水),樟脑丸,课堂检测题,教案,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预习。 三、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带着生活中好奇的问题探索性的学习升华和凝华的内容。
八(二)班的学生的思维较活跃,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物理学习基础较扎实,加上学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知识和经验,能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式,小组讨论、合作法。 五、说教法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生活疑问→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六、教学过程 (一)、生活疑问
天气晴好的冬季,一夜过后,早上起来发现户外的植物表面上通常都会有一层白白的东西——霜。让学生带着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科学奥秘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导入
1、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物态变化,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还有没有其他物态变化呢?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了水蒸气,我们想想,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呢?反过来气态能不能直接变成固态呢???
2、下面大家先看看教材P64页想想做做,接着,带着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观看老师做实验(演示实验,实验有所改进)——碘的升华和凝华。
3、在看演示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问题:固态的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4、由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三)新课学习
由实验观察可见: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化过程,可直接由固体变成气态,反之,气态不需要经过汽化过程也可以直接变成固态,由此我们把这种现象归纳为新的物态变化,归纳如下: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化。 3、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老师总结归纳) (1)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 ; (2)樟脑丸变小(升华);
(3)冬天雪后堆的雪人慢慢的变小了(升华); (4)物态用干冰制作烟雾(升华); (5)白炽灯永久后灯丝变细(升华); (6)吉林雾凇岛的雾凇(凝华);
(7)冬季室内窗上玻璃上的冰花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凝华) ;
(8)冬季下的雪花(凝华) ; (9)深秋花草菜叶上的霜(凝华) ;
(10)用久了的日光灯灯管两端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5、小组讨论——霜前冷,雪后寒。
小组讨论后,老师归纳小结: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而“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要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使人觉得寒冷。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起到拓展和巩固的作用;同时也是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加强小组合作性学习,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四)课堂总结
1、通过对第三章所有课程的学习,一起辨析固、液、气三态的联系:
吸 热 升 华 (吸热)
固 态
熔 化 液 态 凝 华 汽 化 气 态 凝 固 液化(凝结) 放 热 【设计意图】:加强三态之间的理解,也是对物态变化的一个归纳和总结,
把书读薄,把知识学精。
2、现场点兵(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导向解题) 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熔化现象 C.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D.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五)课堂检测
现场发放检测题,测试时间:10分钟 总分:100分,学生相互交换批改,老师统计检测情况,分析点评。 一、选择题(10分×3=30分)
1、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松花江上冰消雪融; B.夏天,拖好的地板很快变干;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D.冬天的早晨,霜满枝头。
3、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出热量的是( )
A.液化和凝华 B.熔化和汽化 C.凝固和升华 D.凝固和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10分,共70分)
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 热。
5、即使在我国东北滴水成的冰寒冷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现象。
6、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冻肉出冷库后,可见到上面有霜,这是水蒸
气_________(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所致,即质量增加,所以比进库时重。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本节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对本章前面几节的一个复习和总结,及时查漏补缺,抓基础,重落实。 (六)布置作业
1、反复理解“物质三态联系图”并完成教材P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习题;
2、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例题和基础巩固部分(有关体温计的作业暂时空着不做)。 五、板书设计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条件:吸热。 (3)举例 2、凝华
(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条件:放热。 (3)举例 3、应用
利用升华吸热可以降温;利用凝华放热可以保温。
4、物质三态的联系
七、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