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于永正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
轻风斋
作为一位扎根教学第一线已有15年的语文老师,面对一篇篇课文,一群新的学生,心中有时不免惶惑:这篇课文我该教什么?要教的东西似乎有很多,比如识字写字、理解生词,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整体,认识课文中的人物、感受作者的情感等等。但如果不会思考,不能取舍,什么都来一下子,那语文课就会失之肤浅,且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未有所提高。这也是语文课长期以来之所以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不得不打回原点,重新思考:这节课,我该教给孩子哪些内容?吴忠豪教授在《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一文中说,语文课要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本体性教学内容”是指哪些?即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换句话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方法,能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教学的根本。
语文课,该围绕什么来教?下面试以于永正老师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梳理一二:
一、基础性教学内容。于老师一开始检查学生预习做了哪些事?询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理解了“倭瓜”和“谎花”。这一教学内容是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出一个关乎课文主旨的问题——“我”在园子里瞎闹,为什么祖父不批评“我”?
第二板块,于老师教学生字。并不是常规式的逐个逐个地教,而是以检查的方式来默四个生字。然后穿插对学生写字质量的评价,从字源入手教“帽”字的正解写法,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这亦是落实新课标要求每节语文课写字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规定。
“基础性”教学内容,乃是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吴忠豪)老师一定要夯实基础,不搭花架子,实实在在地教好学生写好字,读好书。
二、发展性教学内容。语文课的第一课时,往往是落实基础性教学目标。第二课时,则聚焦于这一篇课文的“这一个”。而“这一个”应如利剑直指课文的核心目标,即让学生一课一“得”——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这一堂课上要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而不是虚化模糊的“感动”。这个,要好操作,要让人看到。
这一节课于老师花大力气教,由浅入深,由表入里,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学生语文技能获得提升的有三:1.概括课文的能力;2.独立钻研文本的能力;3.迁移运用写作的能力。
第三板块,学会概括。于老师并未很笼统地问学生,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而是很浪漫地问学生:你走进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上前板书。写了一些后,老师又追问:你走进祖父的园子都看见了什么?并提示学生不要把黑板上的词语念一遍。由此,巧妙地由浪漫过渡到精确,最后是综合阶段——于老师又向前走了一步,要求学生先概括后具体。这样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把握得比较透彻了。而且并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是在老师的一步步帮助引导下,学生自己回答出来的,学会了怎样把话说完整,思维如何缜密。这样的学习是越学越聪明,这样的教学才是教会孩子。
第四板块,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学习离不开切已体察,最忌用别人的观点填充自己。于老师提倡学生用心去看,透过这些事物你又看到了什么?文字的背后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阅读才不会停留在表面,词语句子所蕴含的味道情感就在学生的潜心会读中了。
学生得到了祖父“勤劳”、“亲切”“宽容”等,“我”调皮、天真可爱、无拘无束,园子生机勃勃等。这些是学生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得到的,是自己的阅读体验,自然地明白了开头有学生提出的问题——祖父为什么不批评我?关于这一点,我还想说,教师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一望而知以及能通过思考知道的内容,一定要大胆让学生去读去说,千万别死揪着不放。最怕的是对于学生已知或能自知的内容,教师却在那里颠三倒四,重复自己的话语,怕是做无用功了。孙绍振在《名作细读》中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第五板块,教学感情朗读与写作指导。围绕一个“趣”字,也就抓住了这一篇的特质。有感情朗读,也就是读出趣味来。于老师指导并不是空洞的,并不是简单地要求读出什么什么语气,而是通过观察于老师读书的表情,想象祖父和“我”说话的语气——想象是必不可少的,离开了想象朗读,就好比机器没有润滑油。读书的声音也是干瘪的。最后,聚焦于文章的写作表达——怎样写一件有趣的事?于老师提供两个策略:一是选好一件有趣的事,二是写好人物的对话。并出示下水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老师善于使用语言文字,学生的进步才会更大。于老师重视语言的表达,常常在课临结束时选择一两处言语实践的点,让学生安安静静地进行言语实践,值得学习。
综上所述,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这样的:
1. 能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倭瓜”、“谎花”的意思。
2. 能想象祖父和“我”说话的场景,分角色表情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
3. 能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能独立钻研文本,练习批注,说出自己的感受。
5. 能明白课文的表达方法,抓住要点练写一件有趣的事。
目标1、2是这篇课文的基础目标,目标3、4、5乃发展性目标。于老师教学风格简朴而大气,紧紧抓住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实实在在地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不枝不蔓,直抵根本,给我以不尽的启发。
附:《我和祖父的园子》课文 作者:萧红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当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一片狗尾草时,他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