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耶鲁报告:耶鲁学院博雅教育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心灵进行训练和装备,为学生奠定一个广博的、深邃的、坚实的基础。在博雅教育中,培育学生心智显得尤为重要。 耶鲁学院教育是一种准备教育,即为专业教育作准备,它力求开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平衡、宽广的能力及良好的性格,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绅士的教育,这与纯专业教育培养匠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目前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大都参照美国的“哈佛 1978 年方案”,理念则来自哈佛大学 1945 年发表的著名报告《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涉及了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大部分内容。
国内高校博雅教育体系构建
*澳门大学:
澳门“十年发展规划”中对学生培养和发展目标界定为:作为为澳门、邻近地区以至全世界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澳大期望毕业生不仅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更具备广博的通识学养。他们拥有对澳门的归属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作为世界公民的自信心。他们应操流利的中文和英文,具备良好的精神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他们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分析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自学技能。为了实现这些期望,大学除制定通识教育学分要求外,还将认真执行健康教育、体育、语言培训、校园文化艺术生活、课外活动和学生交换等方面的政策,增加校园学生活动设施,促进学生活动和大学课程的结合,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通识课是澳门大学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博雅教育的重要平台。可以看出,专业课和其他课程各占一半,其中通识课占四年制本科总学分的28%。 博雅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机制,澳门大学博雅教育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一是成立通识教育课程办公室。
二是以住宿制学院为依托,参与社区活动,实施通识教育。 三是以荣誉学院为托依,加强学生国际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
中文大学关注 “均衡教育” ( Balance Education) , 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中大模式” ,成为香港高校通识教育的典范。中大于 1963年由崇基、 新亚、 联合三所传统的书院合并而成 , 并坚持了四年学制。所以中大自建校之初便强调通识教育 , 是香港通识教育开展最早的大学。 中大认为 “通识教育是大学整体教育的重要部分 , 通识即融会贯通知识。 其课程旨在推行均衡教育 , 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 培养抽象与综合的思考能力 , 使其在瞬息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 , 高瞻远瞩”。
*香港大学:
1995 年成立通识教育单元 ( General Education Unit) , 为所有的大学生提供 “全人教育” , 培养学生在社会中所需要的 (或是被要求的 ) 广博的知识、 基本的能力 , 并和学校其他部门一起努力营造一个学术、 人文的校园氛围 , 以利于学生成长、 学术讨论、 艺术鉴赏等 , 促进大学的道德规范、 道德教育、 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于 1999年由岭南学院升格而成 , 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 非常重视学生的 “博雅教育”。 2012年正式加入世界博雅学府联盟,并于2014年成为香港首间为本科生提供四年全宿的大学,而学生交流机会逾六成,每三名学生中就有两名可以往外地交流一个学期,致力实践博雅教育理念。岭南大学于2015年获福布斯评选为亚洲十大博雅学府之一。
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涵盖五个方面 :
(1)跨学科课程、多元化知识(着重跨专业、跨文化学习); (2)小班教学、师生融洽(每名学生均有一位学术导师);(3)国际交流、拓展视野(积极为本科生提供在学期间到外国交流的机会);(4)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丰富的课外活动配合宿舍生活使学生全程投入, 寓学习于生活中 ;(5)社区服务(鼓励和安排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 , 树立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 *台湾:
目前,台湾博雅教育课程内容方面特别注重统整性,开设综合性课程或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对学科的整合。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模块化、集成化。如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博雅核心”+“博雅深化”课程+讲座;博雅核心课程以奠定学生基础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广泛知识为主,规划“人文与艺术”、“社会探究”及“自然与跨领域”等三个领域;博雅深化课程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文艺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科学等领域之能力,培养其分析思辨能力及终身学习成长之动力;再如,中原大学等校的“博
雅公选课程+博雅生活实践课程(包括自修学习、工作学习和游历学习三大类)等。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设置通识课程, 分为文化素质核心课和文化素质课组课两大层次。 涵盖八大领域: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与人生、科技与社会、 法学、经济与管理、当代中国与世界、艺术教育、科学与技术。 所占学分为毕业学分的 7 .4%。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元培计划2001 年开始实施的通识教育与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结合,既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改革创新,也是北大人 100 年来教育理念的坚守。元培学院的博雅教育计划中的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的基础,能力培养是博雅教育的核心,树立价值观是博雅教育的目标导向,这也就是元培学院建立的中国式博雅教育计划。
元培学院2014 年所推出的中国式博雅教育计划则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方面实现全人教育。
北大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通识教育。 将课程类别细分为学校平台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构成;院系平台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另外包括专业平台课程。 其中学校平台课程开设 7 大门类近 20 门通识课程, 学分占毕业学分的 30%~ 50%。 *中山大学:
2005 年 4 月,中大决定成立中大博雅学院,将“博雅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带有某种“精英教育”性质的素质教育方式来实验。从 2010年9 月 21 日开始,在珠海校区就读的3700 多名新生和 1300 多名二年级学生,按照新的通识教育方案选修“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
中山大学博雅教育方案是设人文高等研究院和博雅学院, 聘请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教授甘阳担任院长。高等研究院将利用其广泛的海内外学术联系 , 广邀
海内外学者为博雅学院讲授课程或开设系列讲座。博雅学院本科学制实行四年不分专业的精英化博雅教育方案 , 贯彻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教学方式, 着重培养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人才。 学院的教学方案参考国外博雅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的经验, 课程设置贯彻“ 少而精”的原则 , 每学期主要课程一般为 3 ~ 4 门 , 但每门课有大量阅读和作业。 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将广泛深入地研修中西方文明传统及其经典著作。
通识课程在中山大学教学计划中,被设计为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
(1)这是一套尽力将顶层设计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2)将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向外专业本科生开放,作为“通识教育共同核心课程”。实行课程的“双重编码”,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是专业基础课,而对于外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课程就是公共选修课。
(3)大大增加课程教学阅读量的要求。学校明确要求所有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要学生写读书报告。
(4)强调小班讨论与学术性表达训练的环节。
(5)全面实行博士研究生担任本科课程教学助理的制度。
中山大学实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以来,注重顶层设计,(每年投入近200万元通识课程建设经费)建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方案,在逐步建设高品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基础上,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从 2001 年开始,山大决定依托自己“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在全校非文史类的本科生中开设《中华民族精神概论》课程。整个课程尝试与目前高校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公共政治课程互相补充、互相深化,意在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积累一种“具有一定示范
意义的经验”。全课程共分五个单元,以人物、事件和文化成果三大类贯串。 *华中师范大学:
自 2007 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试点开展复合型创新英才培养的“博雅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博雅计划”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1)严格的学生选拔制度和考核淘汰机制。 (2)保证个性化培养和科研训练的全程导师制度。 (3)完全学分制导向下的跨专业自由选课制度。 (4)虚拟班级的跨专业交流研讨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充分整合校内资源,为“博雅计划”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科研条件。 (1)研究生化的学习资源。 (2)优先性的科研和保研机会。 (3)优良的师资配备和硬件设施。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针对 95 后高职学生人文综合素养较弱以及当前高校入学教育形式的单一,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出发点,推出新生入学博雅文训,开创了高职学校入学教育的新形式。文训是军训的概念,可以解释为人文素养教育的训练与实践。岭南职院的文训秉承博雅教育理念,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以弟子规、太极、礼仪修养、健康养生、感恩及安全避险的六大课程体验为载体, 不仅使新生通过自省修身逐步转变人生角色,达到入学教育的目的,更是形成了学生知行合一的人文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