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实践教学·马列经典原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 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李 志 天 院系专业班级: 机电院10电气四班 联 系 电 话: 指 导 教 师: 汪 建 兵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0月3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11年2月26日
读书报告题目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感 完成时间 2011年 9 月 29 日—— 2011年 10 月 3 日 院、系、班级 机电学院 10电气四班 学号 67 03 24 姓名 侯振 李志天 张世龙 具体分工 审核 编辑 查资料 小 组 成 员 机电学院 10电气四班 机电学院 10电气四班 读书报告 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为了使全党、全军避免受教条主义误导。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对马列理论系统的极大发展。实践要以“实事求是”为准则来处理日常生产生活中问题。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矛盾,然而再总结矛盾给我们的教训,从而制定出更加高效的实践制度。这种循环有利于生产建设中少走弯路。《实践论》和《矛盾论》在要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读书报告 自我评价 100字左右 通过对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认真阅读和学习。我们小组成员对《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辩证统一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也使我们对毛泽东的思想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也使我们的世界观有了较大的改变。对我们日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这个报告有一定的哲理性,为了通俗易懂,更多的是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的。 教师评语 教师综合评分 题目10分 结构30分 内容50分 摘要文献等10分 总评分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清社会实践中矛盾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胡主席提出来的和谐社会,更需要实践与矛盾的辩证统一来支撑。毛泽东在当时提出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今天仍然不失价值,在矛盾中顺时改变,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才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牢记的准则。只有在实践才会发现矛盾,只有对矛盾的总结,才能更加高效的实践,从而才能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关键词:矛盾;实践;辩证;统一;发展 正文:
一、矛盾和实践的概念
何为实践:
1、 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何为矛盾:
1、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二、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
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
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
我们通过实践得来的“真知”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当一个过程从某发展阶段推移到另一个发展阶段,这些实践的认识也会随之而变化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真知”。
三、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矛盾论作为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核心”,其基本规律表达便是对立统一规律。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理论解释功能。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
针对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用什么方法去看世界,用什么方法去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要提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和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就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每一个大学生的头脑。要学会用这个规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工作、学习中要从纷繁的矛盾中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要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矛盾的发展变化,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对特殊矛盾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一、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及开展工作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二、利用矛盾开展工作、创新工作
毛泽东在“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里举例说到“炸弹发生爆炸”一直到“自然界中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冲突形式去解决旧矛盾产生新事物的现象,都与此相仿佛的情形”。
《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为了给自己的的商品作推销,夸赞自己的矛没有任何盾能抵挡住的锐利,又夸赞
自己的盾没有任何矛能刺穿的坚固。有人就问:那么,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有什么结果呢?结果此人语塞达不出来。
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矛盾其实就是生产力。
------“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三、矛盾能帮助我们顺利的开展工作
在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里毛泽东剖析到: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在工作的开展中,不管是与合作单位还是同事之间,甚至是工程进度、事业进展都存在着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中一方的存在都是以矛盾的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在矛盾产生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以便尽快回到并服从于主要矛盾中来。
四、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
矛盾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结合我们的工作,当着手一项全新的工作或者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局面时,我们不要盲目的用主观思想去判断,或者用轻易的以往经验拍脑袋办事情。在工作和目标达成
的不同阶段都会随着事物的发展及周围的变化产生新的问题即矛盾,多考虑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或者目标的实施过程相对立的一面,尽可能的考虑到不同的细节,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使得我们的工作在进展过程中不被动,对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问题有解决预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效、高效的开展,得到预期的效果(效率+结果)。
实践在矛盾中呈现,矛盾在实践中印证。只有在实践才会发现矛盾,只有对矛盾的总结,才能更加高效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韩非子难一第三十六》, 战国时期 2. 毛泽东 ,《矛盾论》,1937年8月 3.毛泽东 ,《实践论》,1937年7月 4.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小组内部讨论稿
李志天同学说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和矛盾很难达到统一,甚至没有办法达到统一,这只能在理论上得以实现。
候振同学说《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在现实社会中让两者达到统一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就能实现从实践——矛盾——实践——矛盾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让人们有这种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张世龙同学认为从理论上看《实践论》和《矛盾论》达到绝对的统一似乎行得通,但这需要太多的客观条件的同时存在才能实现。这种要求几乎不能做到,就像伽利略著名的小车实验一样,你在宇宙中不可能找出光滑的平面来试验,人们今天对惯性定理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在实验和推理之上的。
经过讨论,总结如下:
实践是矛盾诞生的土壤,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了矛盾,矛盾演变,发展,激化,最后又融合,渐渐地才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进践行着矛盾统一之后的结果,矛盾最后是实践的促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尝试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之间彼此有时候会产生矛盾,不知道何舍何留,等到此时才发现尝试过,舍弃过,存留过,融合过,最后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在大学了,可以在没有了班主任的天天训导中好好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