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抢救护理15例
2024-04-01
来源:好走旅游网
Feb.2009 V01.35 No.1 现代临床医学 2009年2月 JOURNAl OF MO1)ERN CLINICAL MEDICINE 第35卷第1期 ・护理园地・ [中图分类号]R605.9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557(2009)01—0070—02 心肺复苏抢救护理15例 余红,向 滨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6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抢救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l5例心肺复苏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 技术与治疗。结果:1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抢救成功7例,8例心脏停搏时间超过10 nlin者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在心 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抢救;护理 Nursing Experience of 1 5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atients YU Hong,XIANG Bin (Chengdu No.3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nurse techniques of CPR.Methods:15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ere analyzed in treatment—related care and technology of first—aid course retrospectively.Results:7 cases were rescued successfully,but 8 eases of cardiac arrest for more than 10 min were died.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CPR,rapid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car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keys to rescue successfully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e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rescue;care 心跳呼吸停止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情况,如未能得到及时 正确的抢救,病人将会因全身组织严重缺氧而由临床死亡转化 为生物死亡,如能及时进行抢救,则相当一部分病人生命可以 挽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肺复苏(CPR)从基础理论到临 床实践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认识,其相关研究报道较多。 综合疗法,防止颅内高压和脑疝形成。 2结 果 15例中心肺脑复苏抢救成功7例(其中1例为入院时呼吸 心跳骤停、2例呼吸抑制、4例呼吸循环衰竭者),死亡8例(均 现将我科收治的15例心肺复苏病人的抢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为人院时呼吸心跳停止10 min以上者)。 3讨 论 1.1一般资料: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我科收治15例心 肺脑复苏病人。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l9—75岁,平均47 3.1心脏复苏 3.1.1心跳停止“安全时限”的修正:目前已初步明确,脑细胞 岁;原发病:呼吸系统疾患4例,心血管疾病6例,中毒2例,交 通事故、坠落伤、电击伤各1例;病情:15例中9例入院时呼吸 C,Nt骤停,瞳孑L散大,大动脉搏动消失,其中心脏停搏持续时间 4 min内1例、10 min以上8例,其余6例中呼吸抑制2例,呼吸 循环衰竭4例。 并不完全是在脑血流停止时就已形成不可逆转损害,故原定的 大脑细胞在正常体温下,能耐受心跳停止所致完全性缺血缺氧 的“安全时限”不超过4 min这一论点已被修正。但毫无疑问, 初期复苏抢救工作开展越早,存活率越高,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 统后遗症的机率就越低。有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搏4 min内进 行CPR,成功率可达32%,延迟4 min以上,成功率仅为 17%…。1.2抢救经过:紧急复苏抢救。对本组病人均进行了紧急复苏 抢救,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果断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我们 对4例呼吸循环衰竭的病人和9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均行气管 本组9例呼吸心跳停止病人中,有1例是在心跳停止 4 min内进行了初期复苏处理,8 min内进行了二期复苏处理,结 插管,并依靠及时的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抢救过程中胸外心脏 按压与人工呼吸密切配合。用药途径除了静脉给药,还采用了 气管内给药。肾上腺素作为药物治疗的首选,重复给予肾上腺 素治疗的时间间隔从5 min缩短到3—5 min,其中5洌病人单 次剂量从1 mg增至2~5 mg。同时,利多卡因作为治疗室速 (室颤)的首选药物及时施治,并将电除颤应用于心脏复苏。本 组使用电除颤抢救入院时呼吸心跳已停止者3例,人院时呼吸 循环衰竭复苏过程中心跳骤停者2例。脑复苏采用降温一脱水 通讯作者:向滨.binbin0803@yahoo.el/ 果复苏抢救取得了成功。而另8例病人均为人院时呼吸心跳停 止已持续10 min以上者,虽经抢救仍未存活。 3.1.2胸外心脏按压机理的重新认识:传统概念认为,胸外心 脏按压机理在于心室在胸骨与胸椎之问间断地受压和舒张,从 而泵出和回收血液,形成人工循环,即所谓“心泵机理”。而新 的概念则认为,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可造成胸腔内压力的 改变,即胸腔内压力增高,心腔内径不变,称“胸泵机理”。通过 认识的改变,我们在临床上不仅进行胸外按压复苏,必要时还开 70 2009年2月 现代临床医学 Feb.20o9 Vo1.35 Nn 1 第35卷第1期 JOURNAL OF MODERN CLINICAL MEDICINE 展腹部加压式心肺复苏和咳嗽心肺复苏,前者是在胸部按压的 同时合用腹部加压,以增加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后者则是 利用咳嗽时产生的高胸内压(17.3一l8.7 kPa)维持血流,保持 神志清醒,争取抢救时间。 3.1.3复苏药物的应用:复苏过程中抢救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抢 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护士必须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名称、 剂量、给药方式和副反应等,以便抢救时能快速、准确、无误地输 一为30:2。如为双人操作,每2 min或5个循环后轮换按压者。 轮换操作应尽量在5 s内完成;每2 min或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 脉搏。 复苏早期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因在氧供不足的情况下兴 奋中枢神经组织会增加其代谢率,加重脑细胞的损害。缺氧时 给予高浓度氧吸入,可升高动脉氧张力,提高血氧饱和度,尽快 改善组织缺氧。因此,心肺功能骤停时给予纯氧(100%)吸入 入抢救药物。 3.1.3.1气管内给药:在紧急情况下,即无法静注时可经气管 内使用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使药物经肺吸收,但禁用碳 酸氢钠等。气管内给药剂量为静脉给药的2.0~2.5倍,使用生 理盐水5—10 mL稀释后再用。传统的心内注射已较少采用,因 其可导致难纠正的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3.1.3.2静脉液体的选择:目前认为心肺脑复苏时静注葡萄糖 会使复苏病人的神经系统转归更坏。因心跳骤停时内源性和 外源性肾上腺素的作用,会使机体的血糖升高,同时在缺氧状 态下无氧代谢增加,葡萄糖代谢为大量的乳酸,过量的血糖易 加重脑内酸中毒,反而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心跳骤停时液 体应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仅肯定低血糖的病人才用葡萄 糖。 3.1.3.3心室纤颤和心室停搏的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此药 仍为心脏骤停治疗的首选。心肺复苏的成功取决于主动脉舒 张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心肌血流量。因此我们在抢救过程 中,重复给肾上腺素的时间间隔从5 min缩短到3~5 min,其中 5例病人单次剂量从1 mg增至2—5 mg,药物治疗效果可靠。 尽管大剂量肾上腺素能使冠状动脉灌注压增加,比标准剂量 1 mg更有效地恢复循环,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剂量肾上腺素时心 肌需氧量增加,代谢率升高,所以首次剂量仍为1 mg,无反应时 再逐渐增大剂量。②碳酸氢钠,有学者主张针对心搏骤停的酸 中毒治疗,使用过度换气来取代碳酸氢钠。因为心搏骤停最初 10 min主要是呼吸性酸中毒而非代谢性酸中毒存在,碳酸氢钠 的输入还可能造成碱中毒,使氧离曲线左移,抑制氧在组织中 的释放,《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不建议心肺复苏时常规使用 碱性药物。③抗心律失常药,对心室颤动的病人首选利多卡因, 快速静注利多卡因1—1.5 mg・kg~,3~5 min可重复给药一 次,使其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目前不建议对心肌梗死病人 常规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因为利多卡因在降低室颤发生率的 同时,也会使病死率增加,这可能与病人的心肌收缩力减弱有 关 。 3.1.3.4心脏停搏和心电机械分离的处理:心脏停搏时阿托品 剂量为1 mg静注,然后每分钟一次0.5~1 mg,每次最大剂量 2 mg,也可以用0.04 mg・kg 作为接近拮抗迷走神经的最大剂 量。使用阿托品的适应证为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和 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I类)、结性房室传导阻滞(Ⅱ类)、心 电机械分离并绝对或相对心动过缓和心脏停搏。 3.2呼吸复苏:单纯做胸外心脏按压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气体交 换,因此在抢救工作中,还必须同时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国 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强调每次人工呼吸吹气应历时1 s以上 并有可见的胸廓起伏,以保证通气适度 J,并且推荐无论成人、 儿童,也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的比例统 对机体有益,且6 h内不会对肺造成损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 开机械通气,可以使呼吸肌做功及耗氧减少,并可增加肺泡通气 量及氧分压。正压辅助通气使代谢消耗降低50%~70%,有利 于改善机体的氧供需矛盾。因此人工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 率的重要方法,应在心肺复苏中及时建立人工气道,不应将机械 通气作为抢救呼吸衰竭临终前的最后手段。我们对复苏病人采 用气道持续正压通气,大大增加了功能性余氧,减少肺分流,提 高氧分压并使萎缩的肺泡扩张,迅速改善病情。 3.3脑复苏:心脏复苏后脑功能能否恢复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 键。研究表明,轻度低温有助于减轻脑组织的缺血性损伤。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强调,对无意识的自主循环恢复 (nosc)而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应给予32℃一34 的低温 治疗,低温在12~24 h内是有益的。头部降温和全身降温在 CPR成功后立即进行。在低温治疗过程中,护理方面应密切注 意监测心律、血糖、出血等情况,因为低温治疗还容易引起心律 失常、感染、凝血障碍、高血糖等并发症-3.4 J。我们在脑复苏治 疗中,仍采用降温一脱水综合疗法,适当结合冬眠或安定药物控 制惊厥达到肌肉松弛和血管扩张以维护血压正常水平,并密切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使脱水利尿剂按时输入。 3.4心脑复苏的终止:复苏的终止应视脑和心血管情况而定, 一般应具备下列情况之一或同时具备。①脑死亡:病人处于深 度昏迷,无自主呼吸,瞳孔散大且固定并持续15—30 arin。②心 脏死亡:持续心肺复苏达1 h仍无心电活动出现者即为心脏死 亡。但如果在心脏按压情况下还能明显触及周围动脉搏动,收 缩压大于10 kPa,瞳孔缩小,表示机体还存在充分氧合作用,尚 需继续复苏。 探索护士在急救工作中的作用,以求在急救护理理论上有 所发现,技术上有所创新,是护理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Cummins RO,Hazinski MF,Voeleked RN,et a1.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C and CPR Guideline 2000[J]. Circulation,2000,102(Suppl I):1371—1376. [2]倪海滨,刘汉,张铮.心肺脑复苏规则新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 2Oo6,22(1):94—96. 『3 1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 suse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05,l12 (suppl I):1V—l一1V一85. [4]杨兴易.心肺复苏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Oo4,25(11):1161—1163. (2008—09—17收稿;2008—12—10修回) 本文编辑:刘国芳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