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2024-03-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可编辑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精品文档

可编辑

同学们,老师现在说一句话,这句话是“爸爸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学生说)

小结:同学们,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生活中规律经常有,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规律的眼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上探索之路好吗?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课本主题图)同学们,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

那你们现在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1、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4×8+6×8 =32+48 =80(块)

精品文档

可编辑

这边的4×8和6×8分别是算什么? (6+4)×8 = 10×8 =80(块)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3×10+5×10 =30+50 =80(块) (3+5)×10 =8×10 =80(块)

你们真行,找到了这几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四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4、观察算式的特点

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四人一个小组讨论,最后以小组的名义汇报。

看看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暗藏着什么规律呢?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从同学们举的大量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你们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吗?小组再交流一

精品文档

可编辑

下。

精品文档

可编辑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 呈现题目。

(2) 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 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精品文档

可编辑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下去以后看看把加法变成减法以后这个规律还成立不成立。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8+6×8 = (6+4)×8 3×10+5×10 = (3+5)×10

用字母表达: ( a + b )×c = a×c + 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教学反思: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

2、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

精品文档

可编辑

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精品文档

可编辑

3、在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由于学生差异大,所以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注意,应该改进的地方。

.

精品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