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1-02-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OH(l)+

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答案】B

考点:考查了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反应的焓变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反应①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放出热量,故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故A正确;B、反应热包含符号,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故B正确;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属于强酸和强碱,所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故C正确;D、醋酸是

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D错误;故选D。

考点:考查了反应热、中和热的理解及有关计算的相关知识。 3、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2(g)+CO2(g);ΔH

=-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可增大浓度、压强或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提高NO的转化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也是易错点。 4、从下列事实,找出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对C.反应

D.合成氨反应:措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NaOH溶液,与HBr、HBrO反应,平衡正向移动,能解释,故A不选;B.C.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但平衡不移动,不能解释,故B选;反D.N2+3H2⇌2NH3+Q,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能解释,故C不选;合成氨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

,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

低温 高压的措施,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注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 5、在可逆反应中,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的限度关系正确的是( ) A.K越大,反应程度越大 B.K越大,反应程度越小 C.K的大小与反应程度无关 D.升高温度,K增大 【答案】A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等,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平衡常数是衡量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小,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6、一定条件下2CO(g) + O2(g) = 2CO2(g) ⊿H=-566 kJ·mol—1;CH4(g)+2O2(g)=CO2(g)+2H2O(l) mol—1,⊿H=-890 kJ·则1molCO和3mol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A.2912 kJ 【答案】B 【解析】

-1

试题分析:由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B.2953 kJ C.3236 kJ D.3836 kJ

566kJ=283kJ;由 2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可知,3molCH4(g)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890kJ=2670kJ;所以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2670kJ+283kJ=2953kJ,故选B。

考点:考查了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7、反应4NH3(g)+50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

-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

表示为

A. (NH3)=0.OlOl mol/(L·s) B. (O2)=0.00l0 mol/(L·s) C. (NO)=0.00l0 mol/(L·s) D. (H2O)=0.045 mol/(L·s) 【答案】C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8、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D.电解液的PH值逐渐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锌片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电流方向是从Cu片经导线

C.D.流向Zn片,故B错误;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正确;因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氢离子减少,则电解液的pH增大,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电池装置中,Zn活泼作负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则氢离子减少,溶液的pH增大。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原电池工作原理,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注意正负极的判断、电流的方向、离子的移动方向。 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49.0kJ/mol ②CH3OH(g)+1/2O2(g)=CO2(g)+2H2(g) △H=-192.9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的计算。注意在比较反应热大小时要带符号比较,

并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来解答。有关盖斯定律的习题,首先要根据所求的反应分析,分析以下几点:1、所求反应中的反应物在哪个反应了?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2、所给反应中哪些物质是所求反应中没有的?3、如何才能去掉无用的?然后,通过相互加减,去掉无关物质;将所对应的△H代入上述化学方程式的加减中就可以了。

10、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高正价:X>Y>Z B.酸性:H3ZO4>H2YO4>HXO4 C.稳定性:HX>HY>HZ D.非金属性:X>Y>Z 【答案】B

考点:考查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11、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

B.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C.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分为有效碰撞和无效碰撞,故A说法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体系中物质的能量升高,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故B说法正确;C、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

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C说法正确;D、催化剂可使反应需要的能量减小,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故D说法正确;故选A。 考点: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12、已知反应mX(g)+nY(g)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答案】B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A为易错点,注意压强的变化不能引起浓度的变化化学平衡不移动,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化,即使引起浓度不变,但化学平衡不移动。 13、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相符,故A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应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C.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先到达平衡,即500℃时先达到平衡状态,与图象不符,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温度高的先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应正向移动,则A的含量低,故D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图象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图象,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图象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定一议二”“先拐先平”即可解答。本题中可逆反应A(g)+2B(g)⇌4C(g)(正反应吸热),则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14、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 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

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 ·L-1、0.1 mol ·L-1、0.2 mol ·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 A.SO2为0.4 mol ·L-1,O2为0.2 mol ·L-1 B.SO2为0.25 mol ·L-1 C.SO2、SO3均为0.15 mol ·L-1 D.SO3为0.4 mol ·L-1 【答案】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建立,关键是利用可逆反应的不完全性,运用极限假设法解答。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为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

15、分子组成为C3H6O2的有机物,能与锌反应,由此可知不与它发生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碳酸钠 C.食盐 D.甲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组成为C3H6O2,符合通式CnH2nO2,故可能为丙酸,也可能为酯类,但根据此物质能与锌反应,可知为丙酸。A、丙酸是一种有机酸,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羧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能与碳酸钠反应制出CO2,故B不符合题意;C、丙酸与NaCl不反应,故C符合题意;D、丙酸可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考查了丙酸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

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7、100ml 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少量浓盐酸 C.加入适量蒸馏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加入适量浓度较大的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稀盐酸物质的量增大,所以生成氢气总量增大,故A错误;B.加入氯化铜溶液,Zn置换出Cu,Zn、Cu

B.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且稀盐酸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生成氢气总量不变,故B正确;C.加入适量蒸馏水,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为高频考点。过量的锌片,盐酸完全反应,则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增大氢离子浓度或增大金属的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等,不改变其氢离子物质的量。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把握题中锌过量的要求。

18、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恒压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

,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平均反应速度:乙>甲 C.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 【答案】B

B.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甲>乙 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9、(8分)(1)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0,E2>0),

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反应热△H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②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2)丙烷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气态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已知1 g丙烷完全燃烧放出50.45 kJ的热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丙烷在室温下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1; (3)C3H8(g) → CH4(g)+HC≡CH(g)+H2(g) △H1=+156.6kJ·CH3CH=CH2(g) → CH4(g)+HC≡CH(g) △H2=+32.4kJ·mol-1。

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 CH3CH=CH2 (g)+H2(g)的△H= kJ·【答案】

(1)① 放热;-(E2—E1);② 减小;③ 减小;

mol-1; (2)C3H8(g)+ 5O2(g)=3CO2(g)+4H2O(L) △H=_-2219.8 kJ·(3)+124.2 ;

-1

(3)①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

-1

②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

C3H8(g)→CH3CH=CH2(g)+H2(g)△H=+124.2KJ/mol,则相同条件下,反应 C3H8(g)→CH3CH=CH2(g)+H2(g)△H=+124.2KJ/mol;故答案为:+124.2。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的相关知识。

20、(14分)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 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

(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偏小

(4)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5)偏小;

【考点定位】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有关问题,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和测定原理是解题的关键。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注意:①大小烧杯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②温度计上的酸要用水冲洗干净,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③酸、碱混合时,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④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不是1:1而是NaOH过量,是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若使盐酸过量,也是可以的。

21、(10分)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2SO2(g)+O2(g) 有如下反应:

2SO3(g),将1.6molSO2

和0.8mol O2放入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的起始容积为100L经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0L,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2)若起始时加入amolSO2、bmol O2,且a:b=2:1,在同样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的容积为120L。则a、b的值分别为:a=_______,b=_______。

(3)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其容积为100L,起始时加入xmolSO2、ymol O2和zmol SO3,反应达平衡时,温度和压强与(2)完全相同,容器内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也与(2)达平衡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则x、y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x、z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0 % (2)2.4;1.2; (3)x:y=2:1;x+z=2

(2)起始时加入amolS02、b mol O2,且a:b=2:l,在同样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与(1)平衡状态相同,为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和百分含量都相同,SO3的体积分数为与(1)相同, 2SO2 + O2

2SO3

起始:amol bmol 0 转化:0.6a 0.3a 0.6a 平衡:a-0.6a b-0.3a 0.6a

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列式为:

a0.6ab0.3a0.6a120=,a=2b,解得:

1.9280a=2.4mol,b=1.2mol,故答案为:2.4;1.2;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相关知识。

22、(8分) 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十H2O(g)

CO2(g)十H2 (g)十Q(Q>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

min),该反应在850℃的平衡常数(1)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L·K=______

(2)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 min~4 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 min~5 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单选),表中5 min~6 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答案】 (1)0.03;1

(2)①平衡;大于;②d;a 【解析】

试题分析:(1)①v(H2O)=0.03mol/(L•min); ②用三段式法计算: CO(g) + H2O(g)

CO2(g) + H2 (g)

c0.3mol/L0.18mol/L==0.03mol/(L•min),故答案为:t4min起始:0.20mol/L 0.30mol/L 0 0 转化:0.12mol/L 0.12mol/L 0.12mol/L 0.12mol/L 平衡:0.08mol/L 0.18mol/L 0.12mol/L 0.12mol/L

c(CO 0.12mol/L0.12mol/L2)c(H 2)==1,故答案为:1; 则K=

cCOc(H O)0.08mol/L0.18mol/L2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平衡的有关计算和判断的相关知识。

23、(6分)恒温下,将Xmol N2 和Y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

⑴ 若反应进行到t时刻,n(N2)=10mol,n (NH3) = 4mol,计算X 的值。

⑵ 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0%,计算N2的转化率和Y的值。 【答案】

(1)12;(2)25%;24。 【解析】

试题分析:(1)反应进行到t时,测的N2为10mol,NH3为4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10mol+2mol=12mol,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4mol×=2mol,故氮气的起始物质的量为:即X=12,故答案为:12;

12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