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2022-10-09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作者:李庆元

来源:《中国教师》2012年第10期

人,既存在于自然,也高于自然的存在。千百年来,柏拉图、阿奎那、笛卡儿、休谟和康德等先哲们引导人们不断地超越自然,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等教育思想和哲学,则引导当代教育走上科学与理性之路。然而,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困惑: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背后是苍白委靡的精神,极具理想性的教育也成了人们追求功利的工具,尤其是人们把通过教育所掌握的知识变为其向大自然巧取豪夺的资本,这不但使教育日渐丧失其本质的意义,也使人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点。

当代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超越自身的目的,在高度物质文明的背景下,唤起人的敬畏之心,使人懂得敬重自然、社会与人性,培育人的生命意义。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生活才能充满快乐与幸福、责任与义务;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心灵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整个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它影响着个体生命系统性、连续性变化的许多方面。鉴于此,我们提出“使每一天都有意义”这一教育理念,主张以“健康第一,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采用“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居敬守静,超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唤醒教育中的生命(教师和学生),让教育中每个个体的生活和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一、学生:知识对接心灵,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是人类认识与文化发展中最基本、最具工具性的部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但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有着自然属性,但是又有能力超越自然,具有社会性。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对世界的认识统一起来,一定要使知识的学习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是知识与心灵的对接过程。 1.我校的每一天,是使人变得更有智慧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就是让知识与生命体验对接,让学生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思维的快乐,体验世界的美妙,体验付出劳动的幸福,体验人类创造的伟大,同时体会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无知与渺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01年,我校成为北京市课改样本校。十几年来,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极大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课堂知识传授准确、深刻;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趣;我们的课堂努力实现生命的探寻之美,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个个创举。 2.我校的每一天,是不断地深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就是将知识与自身提高对接。这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自身和对他人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提升观察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的过程。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认识、评价和尊重他人,提升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学校制定了《西师附小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评价依据,要求教师利用评价手册记录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协作。每学期期末开展“为教师写评语”的活动,以增进师生情感,培养民主意识。每学年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体会学生的学校生活,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各种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3.我校的每一天,是使人变得坚强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就是将知识与意志培养对接。这是一个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的过程。人的真正成长,需要经历千百次的锤炼。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自身的潜能是很难发挥出来的。

我们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从来不用“×”,而是使用“﹨”,以引导学生改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并一定要改对。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不断修正,使学习的知识更加扎实,也养成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还使意志品质得到磨炼。

4.我校的每一天,是包容、尊重,并使每个人都有不同收获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使每一天都有意义,是对学生差异性的认可。面对同一片蓝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同一堂课,每位学生的收获会不尽相同。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育人,使每个人的思维更广阔,使每个人的感受更深刻,使每个人对属于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很好地把握,让他们活在创新和进步中,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收获。 我校教师在备课、授课环节准备充分,抓课堂教学密度的合理安排,抓重点、难点的突破;在作业环节,要求作业有针对性,在层次作业、自主作业和创新作业上做文章;在练习环节,要求教师对习题要精选,不搞题海战术,同时,讲评要及时,并提高针对性;在时间安排上,强调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在教育学生上,强调分别对待,注重实效性。为使学困生的每日学习都有收获,为使他们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我校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学困生辅导计划,要求教师给这些学生更多关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那么,知识与心灵对接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首先,将三级课程有效整合,根据学校社区资源和师资,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是实现将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超越学科界限,实现知识融合。结构决定功能,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我校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将三级课程有机整合,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我们将主管教学的机构改成主管课程与科研的机构,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管理、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们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申报课题,以科研引领规范课程建设。我们将学科间的整合作为日常教学的要求。根据我校师资、社区资源及学生的需求,有计划地开设游泳课、古诗诵读课等校本课程,实现三级课程的优化整合。其中,游泳课是我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水立方游泳馆的支持与配合下,在前世界游泳冠军钱红女士的具体指导下,成功实现的课程整合的案例之一。

其次,教师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引路人。教师对教学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保证。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学智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开放的教学设计、智慧的教学活动是知识与心灵对接的载体。

我校建立了“学校—科组—个人”的“三层互动”校本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研思能力。我校还建立了教研组汇报制度,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研修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此外,“阳光杯”教学竞赛等机制,促进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共同成长,使得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地提升。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中学习、成长;在大自然中激发学生自身与自然的灵性。对大自然的这种感受能力是自主精神的原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把学生带进各种博物馆,去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去欣赏大自然的浩瀚、神奇与美妙;我们把学生带进社区,参与社区活动,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除此以外,丰富多彩的体育、科技和艺术活动更是学生发挥潜能、不断创新的平台。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充分发展自己,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责任努力提供这样的发展途径,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有所长,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师:居敬守静,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语·雍也》中言,“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所谓居敬,即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做好本职工作。《道德经》中言,“致虚极,守静笃”。所谓守静,即静心学习,静心思考,静心生活。

教育是引导人树立信念,是培养对生命、对世界和对人类历史的基本判断力。居敬,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爱,更表现为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面对并接受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幼稚,能包容并接受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叛。只有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的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一天一天地碰撞出生命的交响曲,最终合成生命之礼赞。这实际上是一种安静的却充满诗意的职业生活。守静,则要求教师能不被功利所左右,有等待个体生命不断地成长的耐力与勇气,淡定地接受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差距。

对于教师而言,做到使每一天都有意义,需要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和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这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每个学生的殷切期待,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积极主动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积极主动的人,心中总有一片灿烂的天空,不会因阳光明媚而失去主体精神,也不会因天空阴霾晦暗而无精打采。没有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就不可能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其次,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严谨、勤奋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专业精神。小学教育在这种态度与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横平竖直的书写,规范的站、立、坐姿等都是严谨、勤奋的最基础、最有效的教育。

教师只有以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面对正在成长的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引领生命的健康发展,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才能使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我们将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我们带领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医院、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使教师真切地体会生命的意义,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我们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我们组织年轻妈妈谈作为母亲的幸福感言,激励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生活中的多个角色;我们带领教师分组参观“两院一所一校”,即精神病院、临终关怀医院、看守所及培智学校,旨在提升教师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增强教师爱学生、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

人的发展是“人体生命全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我们所从事的教育,理应为这种系统的连续性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积累素材,使人在积累中做最好的自己,在积累中走向成功、走向卓越。只有积累,才能超越;只有不断地超越已有的积累,人才能走向卓越。学校中的积累既不是知识与理念的简单堆砌,也不是方法与技能的机械叠加;而是以课程为载体,不断地推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完善人的社会属性利其成长、成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每一天都有意义,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更是通过每天的学习,得到不同凡响的感受,体验世界的精彩、思维的快乐,在现有的水平上进一步深刻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使每一天都有意义”的办学理念,旨在唤醒教育回归其本质,直视师生作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突出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存过程,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