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2012年11月
目 录
一、学院基本概况 ......................................................................................................................................... 3 二、2012年度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分析 ........................................................................................................ 5
(一)专业建设 ..................................................................................................................................... 5
1.专业规模及结构 .......................................................................................................................... 5 2.招生情况 ...................................................................................................................................... 6 (二)课程建设 ..................................................................................................................................... 9
1.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9 2.教学改革立项课程 ...................................................................................................................... 9 (三)实践教学 ................................................................................................................................... 11
1.校内实训基地 ............................................................................................................................ 11 2.校外实训基地 ............................................................................................................................ 12 3.实践教学管理 ............................................................................................................................ 12 4.职业技能鉴定 ............................................................................................................................ 12 (四)师资队伍 ................................................................................................................................... 13
1.专任教师 .................................................................................................................................... 13 2.兼职教师 .................................................................................................................................... 13 (五)社会服务 ................................................................................................................................... 13
1.企业员工培训 ............................................................................................................................ 13 2.技术服务项目 ............................................................................................................................ 14 3.师资培训 .................................................................................................................................... 14
三、人才培养质量状态 ............................................................................................................................... 14
(一)在校生状态 ............................................................................................................................... 14
1.在校生结构及规模 .................................................................................................................... 14 2.学生社团 .................................................................................................................................... 16 3.学生竞赛 .................................................................................................................................... 17 4.奖助学金 .................................................................................................................................... 17 5.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18 6.学生志愿服务 ............................................................................................................................ 18 (二)毕业生状态 ............................................................................................................................... 19
1.就业情况 .................................................................................................................................... 19 2.就业状态分析 ............................................................................................................................ 19 3.毕业生、企业对学院教育评价 ................................................................................................ 22
四、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与成效 ................................................................................................................... 23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 23 (二)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机制,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 24 (三)探索多种对接形式,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 25 (四)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服务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 ............................................................ 26 五、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 27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深化 ........................................................................................... 27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 27
2
一、学院基本概况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规模最大、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省属冶金类高职院校,是河北省钢铁冶金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国家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
学院拥有50多年办学历史,占地96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89.7万册,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10783人,教职工600多人。设有7系2部,开设招生专业42个,以工科为主,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坚定不移地走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立足冶金,服务河北,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实施“夯内涵、建品牌、上层次”的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钢铁行业发展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形成了“产学互动,实境育人”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企业生产第一线亟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院建有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国家精品课程4门,河北省精品课程17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9门。
学院建成了以国家教学名师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为代表、“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领衔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教授47人,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77人,博士及硕士学位教师20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教学
3
名师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1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1人,“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5人;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河北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河北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
学院取得了以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教学改革成果,以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20余项。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精良。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7个,校内实训室134个,校外实训基地278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6个,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冶金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河北省冶金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院每年为行业、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得到了行业企业的高度认可与赞誉。
4
二、2012年度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分析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规模及结构
学院2012年开设招生专业42个,在校生10783人,每个专业平均240人,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学院现有专业中,二产类专业19个,占45.2%;三产类专业23个,占54.8%。
根据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围绕河北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瞄准河北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产业链设置专业,2012年新增6个专业(见表1),材料类、土建类、制造类、艺术设计类、公共事业类、财经类各一个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学院建设品牌专业14个(见表2),其中二产类专业6个,三产类专业8个,专业发展对接产业发展,更好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表1 2012年新增专业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系部名称 材料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 专业名称 轧钢技术 景观设计 专业代码 550112 670130 650310 620106 580101 560305 修业年限 三年 三年 三年 三年 三年 三年 备注 工商与贸易经济系 家政管理 工商与贸易经济系 金融保险 机电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 机械设计与制造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5
表2 2012年学院品牌专业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所属系部 材料工程系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建筑工程系 计算机技术系 机电工程系 工商管理与贸易系 材料工程技术 应用化工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软件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会计 重点建设专业 冶金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室内设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旅游酒店管理类 2.招生情况
2012年在生源急剧下降和省内一般同类院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的形势下,学院招生情况继续延续良好态势,理工录取最低分342分,在河北省高职高专中排名第三;文史录取最低分437分,在河北省高职高专中排名第一。
(1)招生录取情况
2012年,学院专科招生计划3850人,其中省内计划3350人,省外500人(其中西部计划210人),包括河北省在内共在全国19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招生专业42个,总招生人数4168人,报到3936人,报到率94.44%。招生详情见下表。
6
表3 2012年招生情况汇总表 省份 类别 省内普招 单独招生 省内 艺术类 对口 3+2 省外 省外招生 合计 计划数 录取数 报到数 2364 450 56 480 500 3850 2346 450 62 480 425 405 4168 各类招生情况报到率(报到数计划完成率(录/录取数) 94.84% 96.44% 95.16% 96.46% 97.18% 84.44% 94.44% 取数/计划数) 99.24% 100% 110.72% 100% 81% 97.22% 2225 434 59 463 413 342 3936 省外招生10%3+210%对口12%艺术类1%单独招生11%省内普招56%省内普招单独招生艺术类对口3+2省外招生 图1 2012年各类招生情况
(2)普招平行志愿投档情况
2012年学院普招理工计划1990人,文史374人,考生可填写10个平行志愿,在前7个平行志愿中,理工报考15490人,文史报考8553人。具体各平行志愿填报考生数见下表。
7
表4 2012年省内普招各平行志愿考生填报情况 科类 计划数 志愿情况 平行平行平行理工 1990 平行平行平行平行合计 平行平行平行文史 374 平行平行平行平行合计 线上人数(200分以上) 2881 3021 2630 2349 1963 1479 1167 15490 1435 1442 1428 1309 1136 1016 787 8553 1695 1706 1508 1352 1112 783 622 8778 428 354 313 254 205 189 118 1861 本三437分 本三340分 本三以上 备注 (3)省内普招录取考生分数段情况
2012年我院省内普招总计划2364人,其中文史计划374人,理工1990人;共录取2346人,其中文史录取407人,理工录取1939人。录取新生中本二以上8人,占0.35%;本三以上2283人,占97.32%。文史平均分455分,超本三线30,理工平均分386分,超本三46分。
(4)省内招生录取生源分布情况
2012年省内总录取新生3338人(不含3+2),包括省内普招、对口、单独招生和艺术类。考生来自省内171个县(区),545所中学,其中农村生源占84%。
8
(二)课程建设 1.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学院4门国家精品课程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持续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已完成转型升级,2012年学院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选。
省、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学院的17门省级精品课和51门院级精品课程,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
目前已形成国家、省、院三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学院课程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特色鲜明,实用性强,保障了学生多种学习形式的需求。
表5 2012年学院启动申报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序号 1 2 3 4 课程名称 Internet应用基础 数控编程与零件加工 水污染控制 会计学原理 系部名称 计算机技术系 机电工程系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工商管理与贸易系 2.教学改革立项课程
学院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建设任务,共立项建设35门课程(见表6)。其中,公共基础课4门,专业课31门。
4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教学
9
内容为专业发展服务,支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与后续素质教育课程相呼应,使素质教育课程贯穿了育人全过程。
31门专业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深入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表6 2012年学院课程改革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建筑工程系 4 5 6 7 8 9 10 11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12 13 14 15 16 17 18 机电工程系 19 20 冶金设备 机电设备维修 工商管理与贸易系 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protel 电气识图与制图CAD 会计学原理 市场营销策划 模拟导游 通用机械设备 低压电器与PLC控制 材料工程系 家居空间设计 办公空间设计 展示空间设计 液压传动 转炉炼钢生产 冷带钢生产 单片机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所属系部 课程名称 建筑施工测量放线 砖混结构主体施工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10
21 22 23 24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25 26 27 28 29 计算机技术系 30 31 32 基础课教学部 33 34 思想政治与公共体育教学部 3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焦炉煤气净化 焦炭生产 水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CAD 微生物发酵 药品市场营销 PHP 程序设计 三维空间设计(3DMax)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局域网构建 动态网站开发(ASP.NET) 英语 数学 政治 体育与健康 (三)实践教学 1.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7个,校内实训室134个。2012年,对校内现有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功能,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学院新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筑面积4000平米,投入建设经费200余万元,可进行建筑类专业建筑测量放线、钢筋工程实训等10余种实体实训项目,能够同时满足160人实训。
11
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技术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申请成功,总建筑面积:3000平米,仪器设备总值:538.2万元,可进行汽车发动机、底盘各总成拆装与故障诊断等近二十种实训项目的实训,大大满足了汽车类专业的实习实训。
2.校外实训基地
学院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78个,在企业设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其中接收学生顶岗实习3461人,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均在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单位接收毕业生就业3272人,录用毕业生比例94.54%
3.实践教学管理
针对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学院进一步强化管理手段,自主设计开发了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的运行,摆脱了实习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指导教师、学校、企业搭建了一个交流对话平台,大大加强了顶岗实习管理的时效性。
4.职业技能鉴定
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同时还设有建设行业、电子行业和冶金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12年学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达到72个,鉴定人数达5417人次,其中在校生4020人次,企业人员1397人次。学生职业证书获取率达到98.89%。
12
(四)师资队伍 1.专任教师
学院专任教师348人。博士研究生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较2011年增长0.85%;双师素质教师2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88%,较2011年增长6.76%;2011年专业教师下厂顶岗实践42人次,2012年66人次,较上学年增加24人,年教师下厂实践人数占专业教师比例31.9%。
2.兼职教师
从学院兼职教师库中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334人。其中,230人具有专业技术职务,占兼职教师总数的68.86%;170人具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占兼职教师总数的50.90%。聘请在行业企业具有影响力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专业建设带头人37人,长期聘请15名河北省“金牌工人”和“能工巧匠”担任客座教授,选聘企业一线工段长34人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五)社会服务 1.企业员工培训
面向河北省继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2012年继续与石家庄钢铁集团公司、江苏永钢等钢铁企业合作,开展钢铁、轧钢技术培训,培训人数为157人;为唐山中润煤化工公司等化工类企业开展培训,培训员工560人;为石家庄科航公司培训员工32人;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类企业,
13
培训员工260人;面向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完成了1600余人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工作。
2.技术服务项目
学院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2012年学院接受河北刑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唐山市三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委托,进行技术研发项目3项,到款金额35.34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3.师资培训
依托“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 2012年承办了“土建类、制造类、网络组建”等7个专业的师资培训项目,共培训来自省内外近百所高职院校的214余名专业骨干教师。
依托“河北省省级师资培训基地”的优势,为河北省内11个地市的34所中职院校开办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带头人培训班,完成了60名中职教师的培训任务。
三、人才培养质量状态
(一)在校生状态 1.在校生结构及规模
2012年,全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873人。各系在校全日制学生人数分布见表7。
14
表7 学院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及构成 划分标准 类别 材料工程系 工商管理与贸易系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 计算机技术系 建筑工程系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 高中起点 中职起点 人数(人) 1375 1788 1331 1923 1274 1712 1380 9008 1775 占全日制 在校生的比例(%) 12.8% 16.6% 12.3% 17.8% 11.8% 15.9% 12.8% 83.5% 16.5% 系别 学历起点 全日制在校生各系人数分布较为均衡,间于11%-19%之间。全日制在校生中,高中起点的学生为9008人,占总比为83.5%,中职起点的学生为1775人,占总比为16.5%。高中起点学生与中职起点学生之比为5:1。
调查发现,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40.18%是家庭中的第一代大学生,79.33%的学生来自农村,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的占52%。全日制在校生以大学学龄人口为主,18~22 岁的学生占总数的94.2%。
图2 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年龄结构分布
15
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来自农村家中第一代大学生52%79.33%系列140.18%0.00%20.00%40.00%60.00%80.00%
图3 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家庭情况
2.学生社团
全院共有社团40个,学生参与8700人次。专业性社团发展势头良好,部分社团不仅在学院内部形成了固定的品牌活动,而且在校外各专业领域影响力也不断提高。其中,“五月学社”在2012年11月“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上获最具人气社团奖。
表8 学院社团情况
序号 1 2 3 4 社团类别 学术科技类 文学艺术类 志愿服务类 体育健身类 合计 数量(个) 16 12 5 7 40
16
3.学生竞赛
本着“重在参与、学习为主、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理念,2012年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比赛项目及获奖情况见表9。
表9 2012年学生技能竞赛情况一览表 项目名称 鲁班杯全国高职识图技能大赛 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设计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大赛 鲁班杯全国高职识图技能大赛 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设计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建筑设计类专业优秀毕业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渤化杯”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比赛 201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河北省总决赛 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总决赛全国 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河北赛区选拔赛 首届河北省博瑞杯手工算量大赛个人组 第三届大学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 项目类别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 科技文化作品 级别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国家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省部级 获奖等级 特等奖 金奖 一等奖 银奖 二等奖 铜奖 三等奖 团体三等奖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优秀奖 4.奖助学金
2011-2012学年共评选出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2403名,共计发放国家助学金600余万元。勤工助学岗位305名,累计发放勤工助学金26余万元。设立企业奖学金,奖学金获得者56名,总计金额21380元。
17
序号 1 2 3 4 5 6 7 表10 各级各类奖助学金 奖励额度 奖助名称 奖助人数 (元/生/年) 国家奖学金 15 8000 国家励志奖学金 330 5000 国家助学金 2403 2000-4000 校内奖学金 3487 100-1000 勤工助学 305 800-1000 企业奖学金(永钢) 50 企业奖学金(三一) 6 合计 6596 总计 (单位:元) 120000 1650000 3604500 1035910 267400 20000 3180 6700990 5.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开设《创业基础》选修课,在广大同学中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聘请“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对外承接项目,在真实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立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每年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
6.学生志愿服务
2012年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公益活动30余次,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共计志愿服务万余小时;组建4支重点活动团队共计156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组建3支大学生环保科普队伍,走进农村,宣传环保,结合所学,服务广大村民。
18
(二)毕业生状态 1.就业情况
截至2012年9月1日,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34%。其中,签约率达23.55%,合同就业率19.8%,升学率1.96%,签约单位基本上是行业内知名单位如首钢迁钢、首钢京唐、鞍钢、河北钢铁集团、东北特钢、湖南华菱涟钢、南钢、沙钢、华药、石药、十三所、开滦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
2.就业状态分析
(1)就业岗位情况
学院坚持专场与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方式,把每周二、四定为校园招聘会,共计组织专场招聘会128余次,小型校园招聘会32期,20多家/期,合计760余家,提供岗位33681余个,平均专业岗位比1:9。
(2)就业区域
学院毕业生就业省外主要流向山东、天津、河南、北京等省份共计899人;省内主要流向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保定、廊坊等地。河北省内就业占总数的75.45%;其次选择山东、天津、河南、北京、辽宁、江苏等地,占总数的24.55 %,具体分布见下图。
19
就业毕业生数140012001000800就业毕业生数6004002000112136634502278029922011308991243家庄市唐山秦市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张市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省外石 图4 2012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3)就业单位性质
201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如下:合资或股份制企业占64%,民营企业占21%,国有企业占15%,合资、国有、民营企业单位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就业人数基本稳定。60%以上毕业生到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能够签订正式协议、劳动合同,主体专业毕业生能够达到85%。部分文科专业合同就业率较高达70%,到大型服务行业就业较多,能够签订劳动合同。
国企15%国企股份制民营私企私企37%股份制27%民营21%
图5 2012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4)薪资水平
20
通过问卷调查,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薪资及福利待遇情况如下:工科类专业对口就业的毕业生试用期期间基本工资在1700元/月左右,部分企业略高在1800元/月左右,毕业一年后个人总收入基本上能够达到3000元/月以上,主体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收入能达到4500元/月。文科类专业对口就业的毕业生试用期期间基本工资在1500元/月左右,部分企业略高在1800元/月左右,转正后个人总收入基本能够达到2600元/月,大部分企业为毕业生缴纳五险一金,极少部分民营企业为毕业生缴纳四险或三险。
(5)就业对口率
学院 2012 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平均为95.93%,对口率较高的专业有钢铁冶金类、机械类、化工类、汽车类、电子类、电子电工类、计算机类、建筑类、会计类等专业。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6%。
(6)专接本
2012年学院有179人报名参加专接本考试,有79人被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省内本科院校录取,录取率高达41.6%,居于河北省榜首,具体情况见下图。
专接本录取率50.00%40.00%30.00%20.00%10.00%0.00%2010年2011年2012年21.60%25.80%录取率41.60%图6 2010-2012年专接本录取率
21
3.毕业生、企业对学院教育评价
(1)学生评价
通过走访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邮件调查等多种形式累计跟踪应届毕业生跟踪率达30%,往届毕业生跟踪率达20%,合作用人单位跟踪率达50%,回收用人单位调查问卷350余份,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3000余份,具体评价结果见图7。
学生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满意度91.3%;学生对提供就业岗位满意度93.6%;学生对提供就业单位满意度92.8%;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91%;学生对学院管理满意度90%
学生满意度评价94.00%93.00%92.00%91.00%90.00%89.00%88.00%91.30%93.60%92.80%91%90%系列1位作位作业岗业单工工务学供就供就服教与提
图7 2012届毕业生对学院各项工作满意度评价
从以上的评教、调查、问卷等方面的结果来看,学生对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教学工作的各方面满意度都较高,均超过90%。
2)企业评价
22
就业指导提学院管理
学院对就业单位调查中,回收单位调查问卷350余份,其中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奉献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规范意识、工作适应能力、社交沟通能力评价满意;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评价较满意;开拓创新能力、对单位的贡献评价基本满意,具体见下表。
表11 企业对毕业生的工作评价 序 号 评 价 内 容 1 工作态度 2 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外语水平 4 计算机应用能力 5 敬业精神 6 7 8 9 工作责任奉献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 规范意识 工作适应能力 满意 √ √ √ √ √ √ √ 较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 √ √ √ √ √ √ 10 组织协调能力 11 社交沟通能力 12 心理承受能力 13 开拓创新能力 14 对单位的贡献 四、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与成效
(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学院充分发挥河北钢铁冶金职教集团龙头作用,加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设立“教师企业工作站”,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以“河北钢铁冶金职教集团”为平台,学院与邯钢、衡水薄板公司,
23
承钢钢铁公司、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等诸多知名企业合作,设立了“专业教师流动站”,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的长效运行机制,为专任教师每年固定时间下厂学习和实践提供充足保障。
建筑工程系成立建筑业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在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科技研发与工法制定、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就业与顶岗实习、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等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多方合作。
机电工程系在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建立“企业工作站”,开展技术与实训教学多层次技术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环境工程系与河北华丰煤化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华丰班”进行订单培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与石家庄中泰有限公司合作办学,采用“2+1”的培养模式,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班。计算机技术系分别与河北华网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用友软件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3G智能网络构建方向)等多个专业的订单培养。
(二)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机制,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以提高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结构团队为重点,通过实施5个计划,完善了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培训机制。
2012年学院实施了“专业群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下厂顶岗实践计划”、“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教师技能提升计划”和“校外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计划实施保障机
24
制,从经费、政策等方面促进了项目的有效实施。
校内建立名师工作室和企业建立教师工作站,通过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密切了专兼教师之间关系,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
多措并举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影响力、强化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优化了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学院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更加过硬、“双师”结构更加合理,成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强有力保障。
(三)探索多种对接形式,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学院在省教育厅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
一是通过与专业对接,探索中高职衔接。成立“中高职衔接工作委员会”,多次举办“中高职衔接与战略合作发展研讨会”,对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等多个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课程体系与教材的衔接、教学过程的衔接、实践环节的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交流,有效推动了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二是通过与本科院校合作,探索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接。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河北省教育厅和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学院与河北联合大学合作,开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试点班”,
25
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
三是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系统和麦格希教育集团的合作,探索中外对接。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下,学院参与了由美国麦格希教育集团、美国州立大学等机构共同实施的“中美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联合培养国际化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服务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
学院坚持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开拓与推进项目”、“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项目”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进程。
中外合作办学开拓与推进项目。2012年,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学院与澳大利亚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合作举办室内设计、旅游管理2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参与了由美国麦格希教育集团、美国州立大学等机构共同实施的“中美高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
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项目。由学院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绿色钢铁”专题研修组参加了教育部“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赴美国1个月的学习和研修。通过学习,更加明确了学院以服务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风向标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调整的思路,促进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对接。
派出5名管理干部到台湾友好院校访问、交流,学习和借鉴台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先进经验。
26
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选派了12名学生分赴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和朝阳科技大学2所院校进行为期半年的研修。
“教育国际化工程”的推进为学院探索建立中高职有效衔接机制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都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领导的科学规划、战略决策和资源整合能力。
五、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深化
在河北省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以学院为龙头的河北钢铁冶金职教集团,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国家、省相关政策不完善、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学院面向企业技术服务能力不强,致使校企合作工作仍不够深入,与真正形成学校与企业利益共同体还有一定差距。
学院将充分发挥河北钢铁冶金职教集团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稳固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校内建立先试先行试点,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创新的途径。
(二)“双师型”师资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还不完善,教师入职标准还未建立;专任教师下厂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还不够成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27
办法还不能适应高职发展的新要求。
进一步健全“双师”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新进专业教师的重要指标;完善专业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将教师下厂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