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重点字词句义 1、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据:统治) .译: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 2、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方:才)(级:层)(患:嫌,担心) ...译: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3、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 (云:说)(布:铺排)(故:因此)(如此:这样) 译:工匠师傅说:“木塔上还没有铺上瓦片,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 4、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以:用)(初:从前,当初) ..译:于是用瓦片铺排在木塔上,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 5、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密:暗中,暗地里,秘密地)(使:派) 译: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秘密地派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 6、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贻:赠送)(因:原因) ..译:拿金钗赠送给了她,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7、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但:只)(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钉:用钉子钉) 译: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8、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如:遵照)(遂:于是,就)(定:稳定) ...译:工匠遵照他的话(去做),塔身就稳定了。 9、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盖:因为)(弥束:紧密约束)(胠箧:打开的箱子,胠:从旁边打开,撬开。) 译:因为钉牢了木板,各层上下更加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 10、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履:踩踏)(持:支撑)(自:自然,当然) ...译: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11、人皆伏其精练。 (皆:都)(伏:同“服”,折服)(精炼:精熟) ....译: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 二、 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梵天寺木塔》本文记叙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了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不稳定的问题,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三、 原文填空
1、 文中匠师认为塔身不稳定的原因的句子是 2、 文中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方法的句子是 3、 文中喻皓用“布板”“实钉”的方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其理论依据是 。 四、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梵天寺木塔》用了怎样的写法来表现喻皓建筑技术的高超的?
《梵天寺木塔》通过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来表现高超的建筑技术 1.正面描写喻皓的神态“笑”和语言“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喻皓的自信和他有效的解决塔动问题的方法都表现了他高超的建筑技术。 2.以匠师的“无可奈何”来反衬喻皓技术之高。 3.通过侧面描写工匠费尽心机了解如何才能解决塔动的问题和篇末“人皆伏其精”烘托喻皓技术之高。 五.匠师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盖上瓦,而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与楼板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启示:看问题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高低决定着他对事物判断的正确与否。
六.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匠师的虚心好学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要面子,不敢(不愿)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
七. 喻皓的“笑”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喻皓的“笑”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于解决“塔动”问题的胸有成竹的自信心理,另一方面也有他对于匠师对塔动问题无可奈何的嘲笑。
《论语》十二章复习提纲(二) 二、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三省吾身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不堪其忧 箪食瓢饮 不改其乐 乐在其中 三、有关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 的 体散文集,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儒家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四、内容梳理 1、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传不习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高尚的道德情操: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珍惜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课文理解: 1、孔子有关复习的论述有哪些?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明确:孔子有关复习的论述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以后按时复习,就能加深理解,不易忘记,所以复习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次,复习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了,而要经常复习才行那个。而且复习也不是死记硬背,而要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才会有好的效果。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与不重视复习有关,以后一定要按时、多次、有效的复习。 2.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你怎样利解? 明确: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这句话论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相互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拓展提升 孔子称赞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此你怎么看? 示例1: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示例1: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示例3:我不太赞同以上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