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2023-07-28 来源:好走旅游网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水土流失形态

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岩碎屑,在水力、风力、重力、冻融等外营力和人为活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剥离、搬运和再堆积的过程。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一种渐进性灾害,被列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治理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一、 侵蚀的发展

土壤侵蚀的发展,大体分为3个阶段: (一)自然侵蚀

自然侵蚀也称古代侵蚀、史前侵蚀或地质侵蚀。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有了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在其沉积过程中,地面虽然比较完整,但也有起伏不平,同时地面尚未形成能抑制土壤侵蚀的植被,加之黄土具有易蚀性特点,暴雨和冰川融解形成径流,即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这时侵蚀非常缓慢,土壤的侵蚀速度小于土壤形成的速度,不仅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还对土壤能起到一定的更新作用,这种侵蚀也叫正常侵蚀。 (二)加速侵蚀

加速侵蚀也叫现代侵蚀,是指土壤侵蚀速度大于土壤形成速度。自西汉到民国的2 000年间,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移民戍边以及农业区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人类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开荒扩种,加上其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造成加速侵蚀。据观测资料,森林砍伐土地垦种后,年侵蚀模数可从每平方公里几吨猛增到几千吨甚至上万吨,有不少沟道、河流,一年的输沙量相当于自然侵蚀几百年的输沙量.加速侵蚀导致林草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地形更加破碎,水土流失加剧.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三)人为新增侵蚀

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项目大大增加,开矿、建厂、修路、盖房(挖窑)等活动日益频繁,直接向沟道、河道弃土弃石弃渣。由于人口增加,需求更多农产品,在农业生产上,不少地方仍在破坏植被,开荒扩种,粗放经营,造成一边治理一边破坏,一家治理多家破坏。在遭到破坏的地方,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二、 侵蚀形态

土壤侵蚀从形态上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3种。 (一)水力侵蚀

在暴雨作用下,地表径流所引起的土壤冲刷,即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广泛分布于坡面和沟壑,是土壤侵蚀的基本形式。它与降雨量的多少、降雨强度的大小、地面坡度的陡缓、土壤结构的好坏、地面植被疏密等因素有关。降雨多、强度大、坡度陡、土质松、植被稀,水力侵蚀就严重,反之则轻微。水力侵蚀分为面蚀、沟蚀、潜蚀3种. 1.面蚀

雨滴击溅和地表径流冲刷作用使表层土粒被冲走的现象叫做面蚀。面蚀主要发生在植被较差、有一定坡度和没有防护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面蚀分为:层状面蚀,即表层土壤比较均匀地薄层流失;鳞片状面蚀,指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坡面表层产生的许多彼此大体平行排列的斑纹,其形状如鱼鳞的侵蚀;细沟状面蚀,指径流避高就低,将地表冲成深度、宽度都不超过20厘米的细沟,经耕作后细沟可以平复的侵蚀;砂砾化面蚀,指在风蚀区和土石山区,径流将表层土壤中细颗粒冲走而将砂砾残积在地表,最后形成砂砾化景观的侵蚀.面蚀是沟蚀的基础,可使土壤质地变粗,熟土层变薄,肥力减退,形成砂砾化,使农业产量降低,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根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资料,不同地类年水土流失情况如表1-1.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表1-1 不同地类年水土流失情况

年径流量(米3/公顷) 195.0 400。5 600。0~810.0 67。5 273。0 30。0~50.25 地 类 坡 度(度) 年冲刷量(吨/公顷) 坡耕地 荒 坡 简易土路 5~30 25~40 5~6 说明:坡耕地年径流量、年冲刷量系加权平均值;荒坡指黄土荒坡;简易土路的年径流量、年冲刷量指路面的径流量和冲刷量。 2.沟蚀

随着坡长增加,地表径流逐渐汇集成为股流,冲刷力增大,在细沟侵蚀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切沟、冲沟、支沟、干沟直至成为河流,形成蛛丝密布的水路网络,构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沟蚀的主要形式为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壁扩张。沟谷依其形状可分为V形沟、U形沟和梯形沟3种。

在现代加速侵蚀作用下,黄土丘陵沟壑区和残塬沟壑区,地形已十分破碎,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50%,正在发育的侵蚀沟头每年前进可达3~5米。没到基岩的沟底继续下切,沟壁坍塌扩张,沟蚀已成为当今主要泥沙来源.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在离石市羊道沟观测,沟沿线以上的坡面即沟间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0.3%,沟谷地面积占49.7%,但后者的来沙量却占总来沙量的

86.2%,前者的来沙量只占13。8%,泥沙主要来自于沟壑。在沟壑

面积所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尽管能够做到雨水径流不下坡,而沟壑本身的雨水径流,也足以造成沟壑的继续坍塌破坏,继续蚕食坡面. 3。潜蚀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潜蚀也叫洞穴侵蚀或陷穴侵蚀,是地面侵蚀转化为地下侵蚀的一种形式。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含有可溶性盐类,结构松散,孔隙度高,透水性强,由于在塬边、沟边、梯田地坎附近常存在凹地或裂隙,雨水积聚处黄土湿陷或雨水沿土体裂隙集中下渗,在土体中出现漏斗、竖井,致使周围土体垂直向下滑落,形成潜蚀洞穴。有的地方从坡上到坡下,从上游到下游,有若干个陷穴连续产生,穴底有暗道连通,成为串珠状洞穴,有时也可形成上实下空的天桥,洞穴连续坍塌,可直接成为深沟,并且扩展很快,容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据实地调查,河曲县道黄沟平均每平方公里有陷穴4。7个,兴县蔡家崖沟有3.6个,离石市王家沟有11.6个,有些洞穴体积很大,人可以爬着进去。黄土梯田发生陷穴很普遍,有的从上台梯田出现陷穴口,隔几台梯田或在下部沟坡下才出露陷穴出口。洞穴在地面以下,防治很困难。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采用从美国引进的烟幕弹技术测定洞穴发育、结构与变化,为洞穴产沙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重力侵蚀

山坡和陡崖的岩石或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产生位移的现象叫重力侵蚀。按照侵蚀的方式和形态特征,重力侵蚀可分为坍塌、滑坡、崩塌、泻溜、山剥皮等几种类型,严重的滑坡、坍塌、崩塌可堵塞沟道,形成天然水库,群众称为“聚湫”。有的滑坡可吞没村庄,断绝交通.产生重力侵蚀的主要原因有:地面坡度大于土壤自然安息角;暴雨过大过猛,冲刷力极强;土体上部为透水层,下部为不(或弱)透水层,中间成为滑动区;沟底下切,深宽比增大;土体含水量增大或饱和,凝聚力和抗剪力减小;岩土风化、气候干湿变化、冻融作用都能引发疏松的碎块碎屑向坡下散落;地震影响。

重力侵蚀在黄土山区和土石山区普遍存在,特别是在黄土残塬沟壑区,重力侵蚀更为严重。据隰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在西埝沟观测,沟头每年平均前进2。4米,黄土沟床每年平均下切0。28米,红土沟床每年平均下切0。12米,沟坡每年每平方公里坍塌、泻溜、滑坡等重力侵蚀量3 740米3.侵蚀的岩屑和土体,常堆积在坡脚或沟底,若遇暴雨和大暴雨,就会出现危害严重的泥石流。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泥石流往往是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共同作用产生的。泥石流暴发时,洪水与泥石混在一起涌动前进,流速每秒高达十几米,有很高的“龙头”,固体物质处于超饱和状态,其含量大于40%,泥石流容重大于1.6吨/米,全断面流速基本一致,不产生分选现象。泥石流流速时快、时慢,表面显著不平,能浮托、顶运大的土、石块或其他固体物质,破坏力惊人,常造成毁灭性灾害.1956年平顺县车当村雨大且猛,发生大滑坡,死98人。霍县峪口村位于北张沟沟口,该沟系土石山区,面积1.2公里2,沟底比降20%,由于岸坡滑坡、坍塌、泻溜等重力侵蚀,沟底堆积3~4米厚的松散土石,平时径流量小冲不动。1982年7月30日至8日1日,降雨200毫米左右,沟坡表层和沟底堆积物含水量都达饱和状态,8月2日凌晨又发生高强度暴雨,30分降雨90毫米,突然一声巨响,山洪、泥石混在一起一拥而下,形成浓度很高的泥石流,龙头高达6~7米,60多吨重的大石头也被冲了下来,几秒钟内峪口村12个院子的43孔窑洞进泥,村民宋河生、张大孩两家被泥石封了门窗,闷死11人,其中4具尸体被泥石流冲走十多公里,死亡大牲畜3头,冲毁沟条地6.0公顷多,沿霍山沟道泥石流汇集一起,冲进辛置镇街道,18个商店和10户居民76间(孔)房窑进泥,火车站被淹,直接经济损失7.6万元. (三)风力侵蚀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具有很大的动能,作用于物体时就形成风力。当风力大于土粒、沙粒的抗蚀力时,就会使其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到其他地方,这种风吹土(沙)粒走的现象叫风力侵蚀。风力侵蚀因土(沙)粒粗细和风速大小呈3种不同的侵蚀形式:粒径0。50~2。00毫米的,只能顺风向在地面作短距离滚动和滑动;粒径0。25~0.50毫米的,可在地面上腾空跳跃前进;粒径小于0.25毫米的,则被风吹扬在高空中,随风向作远距离移动。据右玉水保试验站观测,这3种形式的起动风速大体分别是10。8米/秒、9.3米/秒和6。0米/秒.风蚀在山西省西北部地区比较严重,此地土质疏松,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特别在强风季节,刮蚀表土,损坏青苗,土地沙化,或落沙、流沙压盖农田,形成沙垄、沙丘和沙坡,出现小面积沙漠化.神池县每年有8级以上大风30~40场,沙暴日数10~13天,最大风速29.7米/秒,常造成强烈风力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侵蚀.据右玉水保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当风速达到6米/秒时,可在沙土上引起风蚀;风速达到8米/秒时,可在黑垆土上引起风蚀;风速达到10米/秒时,风蚀量为6米/秒时的6.5倍;风速达到17米/秒时,风蚀量是10米/秒时的43倍。全省风蚀量中有84.6%的是由5级以上大风引起。全年风蚀量中有84%的产生在3~5月份,此时气候干旱,地表无植被,土壤含水量低,易刮大风。据多年观测资料平均,农耕地年均风蚀量127。8吨/公顷,植被度60%的人工林地年均风蚀量12.0吨/公顷,植被度90%以上的人工草地基本未发生风蚀现象。五寨县1985年普查,全县风蚀危害及影响面积已达10.6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76。7%。据1979年卫星照片和50年代末航空照片对比分析,毛乌素沙漠已向东和向东南方向推进3~10公里,严重地段扩进20公里,现已越过古长城继续南进,形成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使不少良田沙化,甚至变成沙丘.山西省北部地区,受风蚀影响的已有36个县,其中风沙危害严重的有左云、右玉、平鲁、神池、河曲、五寨、岢岚7县,面积1。05万公里2。 (四)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治理措施规划设计和进行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的主要依据。1997年2月13日,水利部颁布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自1997年5月1日起实施。 1.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1)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基于全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成土速率不同,各侵蚀类型区应采用不同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各侵蚀类型区土壤允许流失量数值见表1-2。

表1-2 各侵蚀类型区年土壤容许流失量

年土壤容许流失量(吨/公里2) 1 000

类型区 西北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东北黑土地 北方土石山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 西南土石山区 200 200 500 500 (2)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必须以年均侵蚀模数为判别指标。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1-3。缺少实测及调查侵蚀模数资料时,经过分析,可以运用有关侵蚀方式(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的指标进行分级,各分级的侵蚀模数与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相同。

土壤侵蚀强度面蚀(片蚀)、沟蚀、重力侵蚀分级标准见表1-4~表1-6. 表1-3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年平均侵蚀模数(吨/公里2) <200,500,1 000 200,500,1 000~2 500 2 500~5 000 5 000~8 000 级别 微度 轻度 中度 强度 年平均流失厚度(毫米) <0.15,0.37,0.74 0。15,0。37,0.74~1。9 1。9~3.7 3。7~5.9 5.9~11。1 〉11。1 极强度 8 000~15 000 剧烈 >15 000 说明: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1。35克/厘米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表1-4 面蚀分级指标

地类 地面坡度(度)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5~8 非耕地林草覆盖度60~70 45~60 35~45 8~15 15~25 25~35 〉35 轻度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强度 极强度 剧烈 强度 (%) 〈30 坡耕地 表1-5 沟蚀分级指标

沟谷面积占坡面面积比例(%) <10 10~25 25~35 35~50 >50 沟壑密度(公里/1~2 公里2) 强度分级 轻度 2~3 3~5 5~7 〉7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剧烈

表1-6 重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崩塌面积占坡面面积比例(%) <10 10~15 15~20 20~30 >30 强度分级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剧烈 2.风蚀强度分级

日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米/秒的年内日累计风速达200米/秒以上,或这一起沙风速的天数全年达30天以上,且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沙质土壤地区,应定为风蚀区。风蚀强度分级标准见表1-7.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表1-7 风蚀强度分级

级别 床面形态(地表形态) 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年侵蚀模数(吨/公里) 2(%)(非流厚度(毫沙面积) 米) 〈2 微度 因定沙丘、沙地和滩地 >70 <200 轻度 固定沙丘,半固定沙拓,沙地 70~50 2~10 200~2 500 中度 半固定沙丘,沙地 50~30 10~25 2 500~5 000 强度 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 30~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 流动沙丘,沙地 剧烈 大片流动沙丘 <10 <10 50~100 8 000~15 000 〉100 >15 000 3.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黏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泥流的侵蚀强度分级,均以单位面积年平均冲出量为判别指标,见表1-8。

表1-8 泥石流侵蚀强度分级

级每平别 方公里冲固体物质补给形式 固体物质补给量(万米沉积特征 泥石流浆体容重(吨/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出量(万米3) 轻<1 度 由浅层滑坡或零星坍塌补给,由河床质补给时,粗化层不明显 3/公里) 2米) 3〈20 沉积物颗粒1。3~较细,沉积表1.6 面较平坦,很少有在于10厘米以上的颗粒 中1~2 度 由浅层滑坡及中小型坍塌补给,一般阻碍水流,或由大量河床补给,河床有粗化层 20~50 沉积物细颗1。6~粒袍少,颗粒1。8 间较松散,有网状筛滤堆积形态,颗粒较粗,多大漂砾 强2~5 度 由深层滑坡和大型坍塌补给,沟道中出现半堵塞 50~100 有舌状堆积形态,一般厚度在200米以下,巨大颗粒较少,表面较为平坦 1.8~2。1 极>5 强以深层滑坡和大型集中坍塌为主,沟>100 由垄岗,舌状等黏性泥石2.1~2.2 水土流失形态及土壤侵蚀计算

度 道中出现全部堵塞情况 流堆积形成,大漂石袍多,常形成侧堤 山西省区划委员会高起江等人用年侵蚀模数划分侵蚀强度,并用遥感技术和水文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水土流失不太严重的运城地区各类侵蚀强度面积,见表1-9. 表1-9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及运城地区面积组合

侵蚀强度 年侵蚀模数(吨/公里2) 微弱侵蚀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极强度侵蚀 剧烈侵蚀

运城地区面积组合 面积(公里2) 占总面积(%) 9010.3 1042。3 1034。0 1114.1 883.5 63.7 7.4 7。3 7。9 6.2 <1000 1000~2500 2500~5000 5000~8000 8000~15000 〉15000 639.8 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