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法律规定漏罪能否适用缓刑?

2022-08-19 来源:好走旅游网

法律规定漏罪能否适用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如果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漏罪,应撤销缓刑并对漏罪进行处罚。缓刑的适用需要符合条件:除累犯外,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且罪犯不再危害社会。正确适用缓刑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潜在犯罪者的威慑力有重要作用,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确保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法律分析

一、法律规定漏罪能否适用缓刑?

法律规定漏罪能适用缓刑,执行完刑罚发现漏罪是否适合缓刑要看漏罪的严重程度,一般地,如果没有执行完毕的,此时需要撤销缓刑,然后对漏罪依法作出处罚之后,再与前罪数罪并罚。不过要是在缓刑考验期满之后发现漏罪的,这时也只能对新发现的漏罪进行处罚,然后追究罪犯的法律责任。

首先,《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从立法技术层面分析,上述规定对于新罪和漏罪两种情形的规定是有明显区别的。

对于新罪的表述是“犯新罪”而不是“发现新罪”,对于漏罪的表述是“发现漏罪”而不是“犯漏罪”,从这种立法表述的区别中,我们不难得出,刑法将因“漏罪”撤销缓刑限定在“发现”时,也就是说,只要“漏罪”在缓刑考验期内被发现,就应当撤销缓刑。

二、怎么样才能判缓刑

缓刑是有条件的对原判刑期不执行,因此,缓刑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因为累犯是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以后再法定的时间以内的再次犯罪,其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都较大,而其他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则是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也不大,实行缓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实行缓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会。罪犯是否再危害社会,除刑法自身的威慑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决于犯罪分子自身对所犯罪行的认罪、悔罪表现和犯罪情节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对自身的犯罪没有认识、没有悔罪表现,肯定会再次危害社会,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节严重、手段恶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

下,也不能实用缓刑,因为他们有可能再次危害社会。

缓刑实用的上述二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适用缓刑,正确适用缓刑的条件,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正在准备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慑力,充分发挥刑法的打击犯罪、惩罚犯罪的作用。

缓刑的适用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我国《刑法》当中所规定的内容来进行,比如说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有积极的悔罪的态度,而且犯罪的情节比较轻微的,那么对此是可以适用缓刑的。当然了,适用缓刑也必须对社会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漏罪能否适用缓刑要根据漏罪的严重程度来判断。在缓刑考验期内发现的漏罪需要撤销缓刑并依法作出处罚,与前罪数罪并罚。而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的漏罪则只能对新发现的漏罪进行处罚。判缓刑需要满足被判处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并且缓刑罪犯不会再危害社会。正确适用缓刑对于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对潜在犯罪者的威慑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适用缓刑时必须严格按照《刑法》的规定,并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和社会危害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五节 缓刑 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