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土地使用证是不能分割的,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以家庭即一户为单位,经向人民政府申请,审核,批准后,合法取得拥有了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虽然集体土地使用证上注明的是这个家庭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并不是该个人的独自使用权,而是对该家庭以户为单位的使用权。农村村民一家在此宅基上以其积累的家庭共有财产建造的房屋,属于家庭共有财产。其家庭成员对此房屋是一种共同共有的关系。当家庭财产需要分割或继承时,家庭成员拥有平等分割和继承家庭共有财产的权利。
2、分家析产是财产共有人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家庭共同财产予以分割后分属各共有人所有。分家析产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基础通常是依据各共有人对家庭共同财产予以分割的自由意思一致的表示,是合法有效的。
3、对家族合法拥有的宅基使用权以及宅基上的房屋进行分割,是家庭内部成员自由处分合法私权的结果,划分的结果如果不改变家族以户为单位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原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依然是合法有效的。因为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有效的宅基地变更制度,因此不论各家庭成员现在是否为农村集体成员,只要不改变家族以户为单位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原有的大家族宅基使用登记依然是合法有效的。各家庭组成员在合法有效宅基地使用权登记范围内依据家族财产分割协议获得的私权利益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4、个别家庭成员在该分家协议不存在违法、欺诈、胁迫和其他重大原因导致该协议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况下,片面的主张分家协议无效,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
一、宅基地所有权可以作为遗产吗
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集体,使用权属于房屋所有人,农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
所以宅基地不属于遗产,不能被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可以继承。按照我国法律规定的“地随房走”的原则,公民继承了房屋,当然可以使用房屋所占的宅基地。
目前对农村房屋继承没有出台具体规定,合实践操作,在“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面积不得超过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标准”前提下,本村村民与城市居民因继承取得农村房屋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本村村民因继承取得多处住宅的,原则上不作处理,村民可以出卖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维持原状,但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多余的宅基地应当依法收回。城市居民继承后,因为不是本村村民,无法变更宅基地审批表,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该村集体经济组织决定收回宅基地,此时继承人面临自行拆房的风险;另一种是经过乡人民政府批准,按照规定价格出售给符合申请建房用地条件的村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