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他的侄女周晔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生客的几件事情,说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教学目标是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系学习抓住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采取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的密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课时:介绍鲁迅的生平。学生交流课前搜集有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如,鲁迅逝死前后的一些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有关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以及名言,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这样就为鲁迅逝死以后很多人来追悼他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描写的几件具体事情来理解课文,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主,内容是学习“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四个故事,总结全文,概括中心。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杂乱无序,课前,我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胜任小组长,组织协调讨论,使说的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交流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由检查预习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段落结构并板书,这样使全文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并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这几个小故事,将能读懂的问题在 书上进行批注。再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最后,小组内合作解疑,各抒已见,进行补充,最终达到共识。
同时在学生自学时,我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在学生汇报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 “再读——再思——再议”,结合文本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的 动作 语言和神态描写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在孩子们心目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
最后来看文章的 段落结构,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来进一步帮组学生理解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其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在汇报交流学习收获时,老是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在发言。可能在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害值得我深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