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人 张梅 单位 庆华小学 审核人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上册 选用教材 人教版
一、复习: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杨柳依依 你能照样组吗?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清风 明月 杨柳 芳草 云雾 炊烟 流水 春雨 白雪 霞光 二、 初读课文,凭借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三、通过预习1、我新认识的字有这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有:—————————————————————————————————————————————————————————— 3、我能理解的词语、句子有:(请用和同伴讨论、查字典、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善哉”的意思是 “峨峨”的意思是: “峨峨兮若泰山” 的意思是: “洋洋”的意思是: “洋洋兮若江河” 的意思是: 4、我认为难懂的词语、句子有: 5、我对“知音”的理解是这样的: 四、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对伯牙说: 五、这篇文章有哪些词语、句子你不理解,请画出来。六、你对这篇文章有哪些疑问或问题,请提出来。 1、2、《 伯 牙 绝 弦 》导 学 设 计
课 题 伯牙绝弦 学习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学习方法 以读代讲 情境感悟 点拨引导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导学提纲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一、谈话,揭题导入 齐读课题 二、解题,初知大意 1、说说“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2、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思考,指名回答 三、初读,整体感知 我们以前学过《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回想一下,文言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应该怎么读?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合作,疏通文意 课文读得很有古文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 五、感悟,深入学习 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 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 3、什么叫知音?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 4、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5、伯牙善鼓琴,作为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请你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肯定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蒙蒙细雨、袅袅炊烟、等(课件出示这些词语) 6、在遇到钟子期前,有没有人赞美伯牙呢?你想那些人会怎样赞美伯牙?子期呢? 思考,指名回答。 划出相关句子。 指名读。 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指导读好赞叹的句子,深化理解。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接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伯牙面对子期这样善听、这样难得的知音,他一定会对钟子期说什么? 7、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和欢悦。 8、配乐师深情叙述“知音之死” 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六、拓展,深化升华 1、子期死后,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子期 。 2、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 3、假如你是子期,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 七、熟读,当堂背诵 你能通过读体现伯牙与知音相遇的喜和痛失知音的悲吗? 八、总结,深悟知音。 学生说一说。 课件出示:“知我者,子期也!” 再读这段话。 引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后回答。 认真听,也可轻声读,理解,体会。 指名学生回答。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有感情地读文、诵文。 附板书 伯 牙 绝 弦 (知音) 子 期 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