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2024-03-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重点是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难点是提高阅读能力。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第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看词语模拟表演。第二环节中,先让学生回忆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再按照这个步骤和自学提示自学课文。在第三环节时,分四步进行:同桌互读;抽生读,检测读音;说一说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谈一谈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第四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进行情景欣赏;再让学生填表情词语,并分角色朗读。最后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再把编的故事写下来。按照上面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1.这个设计可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大。一节课内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 2.课文比较长,安排读的次数过多,如其中的同桌互读就没有必要。另外,学生自读时没有强调快速阅读,因此,读书的时间拉得太长。

  3.第四环节中的情景欣赏用了五分钟,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对故事情节已经很熟悉了。

  4.最后一环节中的把编的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安排到下节课或课外完成。当然,其中也有我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看词语模拟表演”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制成课件,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出示“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以选词上台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现了语文味。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木偶的故事》是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老木匠只给了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在生活中,小木偶遭到误解,受到委屈,最后在蓝鼻子小女巫的帮助下,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这是一篇拟人体童话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感受快乐的真谛,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我现在带的就是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有他们的学习特点,他们已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掌握了一些自主阅读的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想象能力,他们对童话特别感兴趣,平时就爱读、乐读,并喜欢与别人谈论、讨论。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里争取语文教学的最大有效性呢?所以进行设计时认真针对学生学习特点,结合故事内容及教材分析,认真确定三维目标,在课堂中努力使三维目标有效整合,以便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对此,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利用小木偶图片、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给学生上课之初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看看别人是如何设计这一课的。课例很多,但在导课上他们用的都是词语表演导入,先出示一些表情词,让学生依据词语用自己丰富的表情表演,而后问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我想既然这么多人都用同一种方法导入,或许这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文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更好地做好铺垫。于是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出乎意料的是没收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学生的兴奋使课堂乱糟糟,后面的教学在学生这种还沉浸于无目的表演的兴奋中无法按要求进行,他们静不下心来体会小木偶的无奈、痛苦,更无法体会课文想要揭示的道理。此时我才明白,别人都用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表演虽然花样新鲜,但它并不一定能使教学落到实处。于是我又认真思考,依据《教师教学用书》当中“教学建议”提到的“课前搜集一些有关小木偶资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木偶”,对导入重新进行了设计,结果这次学生能够真正由兴趣而去了解课文、体会道理了。于是我又开始深深地自责,同时警醒:教学要回归本质,要务本正源,要扎实有效,决不允许“作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运用阅读方法结合阅读要求自学,了解基本内容。

  “教材解读”中提到: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阅读《去年的树》的方法阅读本文。由此可见,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学中在初读感知部分,就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并结合阅读提示,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再次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通过学习,我发现学生能够自主地、自觉地、有能力地学习,对此我感到很高兴,想想平时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以致畏手畏脚,课堂教学有时太死板,发挥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这堂课我不禁深思:是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还是把学生估的太低?

  三、品读对话,感悟道理——在品读中真正明白课文所揭示道理,反省自己生活,感悟快乐真谛。

  这是一篇拟人体童话,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其中对话比较多。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充分朗读应是阅读本文的主要手段。朗读的语气应因不同的语境而变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紧紧抓住几处对话以多种形式充分读,通过抓小木偶受到一系列挫折后展现出的“笑嘻嘻”的表情的句子,以换词体会情感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小木偶当时真正的心情,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老木匠所说的“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以及“笑是很重要的。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在“感”中“读”,在“感”中“悟”,既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也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真正把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落于实处,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中真正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真正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的学生随着小木偶喜、随着小木偶忧、随着小木偶伤心痛苦,他们激动不已、他们感慨万分,从他们的表情中、从他们的语调中,我懂得了他们内心的想法,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反省,所以整堂课学生积极地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言,不断地举手再读。

  这部分的设计成功了,我激动万分,我欣喜若狂,我为自己高兴,我为有一群这样可爱的孩子感到骄傲。

  四、放飞想象,拓展延伸——拓展思维,培养根据要求合理、大胆想象能力,进行习作练习。

  这一部分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想象、续写部分。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故事蕴含的道理的体会,在这个环节的开头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遇到了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既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又为学生下一步想象续写做了一个“热身运动”。

  课文结尾的话泡中给我们提出要求: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

  续编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又要指点方法,提示学生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怎样想象、怎样创造,故事的主线不能变。所以在这个教学环节,我以投影方式出示续写要求,让学生对要求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法可循”,不是脱离主题的胡编乱造。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硬性地要求学生,而是按学生自己的意愿,既可与别人合作,也可独自思考,课堂中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学生有的三五一群,有的两人一伙,有的独自看着课本思考,讨论声、交流声、讲故事声充斥了课堂,看起来好象课堂很乱,实际却是有序并快乐着,学生大胆地、自由自在地展示着自己的想象,这时,老师只是充当了一个好奇而快乐的学生,一会儿加入这组,一会儿又跑到那一组去听他们讲故事,整个课堂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自由地翱翔。

  这堂课结束后,我把续写做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想象,继续把故事编完、写完,并在第二天利用一节课时间来进行交流。学生们的故事虽情节不同、精彩程度不同,但却牢牢地抓住主线没有放,对此,我为自己、为我的学生而感到高兴。这算是延伸外的又一次交流体会吧!

  整个教学活动在多媒体大屏幕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自读方法、课文内容概括、板书、学习要求等,都是通过大屏幕以幻灯片的方式放映出来,既便捷又直观,又节省写字时间。对多媒体大屏幕这种教学环境同学们既新鲜又高兴,因为在平时我们很少用,对此,我又看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省时省事又直观,同学们喜欢这样的教学。

  四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兴趣导入到初步的了解课文内容,到品读中感悟道理,再到延伸想象,习作练习,一步步引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没有繁杂而新鲜的花样,没有不切实际的空谈,我依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选择了我认为对我的学生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以自己流畅的教学语言,严谨而有效的教学设计,展现了我的教学技能。在这一堂课中,我认为自己是成功的,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引领学生由易到难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获得情感共鸣、反省自我。整堂课的设计一切以学生为主,以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为指导,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中,扎实地完成三维目标,使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能有效整合,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