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下课了放学啦

2021-01-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8课 下课了放学啦

  本课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通过课间与课外活动的参与,养成学生遵守纪律、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认识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技巧,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4.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守秩序的好处,尝试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

  第1课时

  一、 课前准备

  1、制定课间活动调查表。

  2、学生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了解全校学生下课活动情况。

  3、摄制学生课间活动的录相,歌曲《课间十分钟》,制作多媒体课件

  4、排演小品《上课铃响后》。

  二、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刚才下课你们都在玩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下课时的活动。

  2、从小朋友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非常喜欢下课活动。今天,我们就一块儿走进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揭示课题:下课了  放学啦

  让学生交流自己刚才下课时的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活动一  课间活动小调查

  1、 小朋友,你周围的同学们下课都在干什么?

  2、 学生小组交流课间观察的同学们的活动:活动地点,游戏名称等。

  填写“课间活动调查表”。

  小朋友最爱活动的地点       

  小朋友最爱活动的项目       

  3、 小组派代表交流调查结果。

  4、 你喜欢这些游戏吗?你会玩这些游戏吗?

  学生说说丢沙包,老鹰捉小鸡等游戏的活动规则。

  调查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才会玩得开心。

  (三)活动二  课间活动要合理

  1、 大家的课间活动可真丰富呀!老师也拍下了几段同学们课间活动的录相,你们想看看吗?

  2、 学生观看录相

  (1)录相一: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拿出了牛皮筋,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跳橡皮筋,几个同学在走廊里跳皮筋,还有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跳皮筋。

  (2)录相二:下课了,一位女生拉着一位男生的手说:“我们到草坪上去玩。”男生说:“我不高兴,我不去。”这时女生还是拉着他的手不松开,男生就用力地把手一甩,这下好了,女生的手被甩痛了,还流了眼泪。

  3、“我们来当小法官”。

  (1)师:看了刚才的录相,你们觉得这几个小朋友的课间活动怎么样?

  (2)学生当小法官来评价。

  教室里和走廊上为什么不可以跳牛皮筋?下课找小朋友玩,产生矛盾了怎么办?

  (3)你发现身边小朋友下课活动不合理的吗?说出来大家评评

  4、“课间温馨小贴士”

  师:看来,要想下课玩得好,要注意的事情还不少呢!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1)哪些活动是适合小朋友下课玩的?

  (2)我们校园里,哪些地方是适合小朋友下课活动的?

  (3)课间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要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观看录相,模拟当小法官讨论、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进行课间活动:会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小伙伴发生矛盾后学会处理。“课间温馨小贴士”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提醒学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活动三  课间时间巧安排

  1、 学生表演小品《上课铃响后》:上课铃响后,有小朋友急匆匆去上厕所,有小朋友急匆匆把书本拿出来,有小朋友在喝水。

  2、 看了小品,你觉得这个班级上课怎么样?大家来找找原因。

  3、 课间十分钟怎么安排呢?

  4、 小组制定计划,评比哪组的计划最好?

  组织学生表演、观看小品,旨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巧妙安排课间时间,在课间注意休息,或上厕所,或喝点水,或整理好书本,为上好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总结本课

  课间活动是那么快乐,但课间时间又是很短暂的,希望小朋友能合理安排好这十分钟,休息好,活动好,以更饱满的精神迎接下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在歌声中迎接快乐的十分钟吧!

  在《课间十分钟》的歌声中下课。

  三、 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内容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深入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学习探讨的渴望和积极性。在课件制作上也力求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反映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在课件中摄制两段学生课间活动的录相,一段反映学生课间活动的场地选择,一段反映学生课间活动中出现摩擦冲突的情景。通过真实再现场景,把学生带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看后就有回归生活之感,有话想说。此时,安排“我们来当小法官”的活动,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在活动时选择合适的场地,注意安全;懂得在活动中处理好与伙伴的关系,当发生矛盾是会选择恰当的途径解决。

  四、 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本课活动,可以采用观看录相、多媒体动画等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观察一次学校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情况。有条件的话,可以把上课时提到的几个游戏到大操场上玩一玩。参与面的扩大、参与率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儿童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能力,激发孩子乐学爱玩的情感。课本中的“留白”,可在调查填写时进行,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活动时交流。这种补白活动,使学生进入教材,与教材对话,一方面给了学生发表言论的空间,同时,也给了学生动脑创新的平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形成适合于本班的特色活动。

  第二课时

  一、 课前准备

  1、学生在家活动的照片、录相。

  2、拍摄录相小品《明明放学后》,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学生搜集自己和同学放学在家的各类活动,每人准备自己展示的作品。

  4、 辩论双方两色小旗,填写活动项目的卡片和篮筐。

  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要放学啦!你们回家都做些什么呢?

  2、揭示课题:下课了  放学啦

  (二)活动一  小记者采访团

  1、师:老师在放学后去几个小朋友家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看看他们在家里做什么呢?

  2、多媒体演示:一位小朋友在家背诵课文,一位小朋友在家扫地,另一位小朋友和爸爸在小区的空地上学溜冰。

  5、 你们想不想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问问他们放学回家做些什么?

  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小记者,组成小记者采访团。

  课前老师把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好,供上课交流。

  7、 小记者提问,采访主题:放学后,回家喜欢做什么?

  8、 学生汇报交流。

  9、 小结: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多媒体演示学生在家的场景,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回想、交流自己在家的活动。通过“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感受到课余活动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二  课余时间巧安排

  1、师:放学后有那么长一段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你是怎么安排的呢?请看录相《明明放学后》。

  2、播放录相:明明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去玩陀螺,妈妈叫他做作业,他说:“作业很少,等会儿再做。”吃晚饭时手里捧着一本漫画书。吃完晚饭,开始做作业了,可是电视还开着。

  3、小朋友,你们说明明的做法正确吗?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讨论。

  4、“实话实说”:明明的做法,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学生对照自己平时的表现实话实说。

  5、 小结:放学以后,要安排好自己的活动,先做好作业,再活动。做作业,吃晚饭都要专心。

  组织学生观看录相小品,讨论小品的主角明明的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明明,对照自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平时的做法,实话实说,把学到的化做实际行动。

  (四)活动三  有益活动多参加

  1、“小小辩论会”:放学回家看电视益处多还是害处多?

  学生分成两方,进行辩论。让学生明白看电视不能看太久,要选择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收看。

  2、“有益活动大搜索”

  师:其实,放学回家以后有许多对我们有益处的活动可以参加。让我们写在卡片上,投进篮筐里!(黑板上贴出篮筐:家务劳动、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其他)

  学生分小组讨论,把大家参加的活动写下来,分类贴到篮筐里。

  “看电视”是目前绝大多数孩子放学后的活动之一,到底该不该看电视?看电视有没有好处?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让学生认识到看电视要适量,并选择有益处的节目。让学生搜集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眼界,对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是一个指导。

  (五)活动四  做中学 玩中学

  1、这些活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呀?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通过(      )活动,我(          )。

  3、课余活动作品展示。

  师:你放学后在家里的活动今天能不能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小制作、电脑绘画等,还可以给大家展示自己的踢毽子、跳绳本领(注意:教室里要留出空地)。

  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多参加有益处的课余活动,既是一个放松身心的途径,又是一个学习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参加有益的活动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人的作品,学会欣赏他人。

  (六)总结本课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上得开心吗?从这节课中你懂得了什么?

  三、 课件制作和使用的设想

  本课时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关注学生的课余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恰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把学生的课余生活拉回到课堂中来。课件中播放学生在家学习、活动的场景,引起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回忆,激发学生想交流的愿望。把《明明放学后》的小品摄制成录相,节约了课堂上排演的时间,把明明放学后的活动浓缩在小品中,这也是部分学生生活的写照。观看小品就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照自己,分析讨论,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四、对本课时教学的简短提示与建议

  本课涉及学生放学后的活动,因此,调查活动、搜集作品等,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在课堂活动时交流。对于“小记者采访团”的调查活动,建议老师在活动前做些调查,摸清儿童的喜好有哪几大类,是否存在有益活动和无益活动。这样心中有数,便于活动中及时指导。在有益活动搜集时,可以把好的做法,推荐给全班学生,扩大为全班儿童的共同经验。教师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指导儿童参加有益活动的同时,间接引导家长家庭教育的态度。在教学时,要避免教师一味的说教,让学生在讨论、争辩、汇报、展示等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教学设计总体评价与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不是来“教”教材。我们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思考如何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何更好地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下课了 放学啦》作为第二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一课,渗透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琐事,而琐事中往往更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应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观看录相、小品表演、访问讨论、辩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后活动习惯。

  第一课时通过课间活动小调查,搜集学生课间游戏的项目,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通过观看录相,做小法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认识到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学生通过调动以往课间活动的经验,给大家做一个温馨提示,把一些好的做法扩大为全班儿童的经验。小品表演“上课铃响后”是个别孩子平时学校生活的缩影,因为没有合理安排下课时间,造成上课纪律混乱,正常的学习秩序被破坏。学生观看小品后,会有所触动,知道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是反映儿童放学后课余生活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创造性的运用课程标准“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在“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中,老师要仔细倾听,捕捉信息,整合归类,及时做出判断,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明明放学后”的录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通过“实话实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动大搜索”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儿童的喜好,在活动中及时指导,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课余活动作品展示”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新课标第一网

  总之,本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注重活动的实效性,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面,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激发学生爱玩乐学的情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使孩子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并在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中获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