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学设计

2021-07-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导入揭题

  1.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伟人,他就是伽利略(出示伽利略头像)——(出示伽利略介绍文字)难怪人们说他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2.(出示句子)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1)谁想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1——2个)

  (2)老师听出来了,你特意强调了“伟大”这个词,听起来很舒服!谁还想读一读?(指名学生读1个)

  3.师:他读书的时候同学们都称他为辩论家。(出示年轻时候的伽利略头像)

  (出示文字):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1)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辩论家”呢?(点红辩论家)

  口才好的人、思维很敏捷的人、很聪明的人……

  (2)师:是啊,能说会道,口才很好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为“辩论家”,所以,你看辩字的中间是个言字旁(“辩”显蓝)。

  4.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谁想来介绍一下伽利略?(指名读)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伽利略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

  5.师:谁能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读——注意“着地”的读音——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师: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里,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20页,用你们自己平时习惯的方式去读一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咱们鹿山小学的同学读书习惯非常好,不少同学边读边在书上做了很多了读书符号,老师忍不住想夸奖大家。咱们先读到这里吧。来看看大屏幕。

  (1)(出示词语)伽利略  意大利   亚里士多德  希腊   比萨城

  师:这是一些外国的人名和地名,你能读吗?(指名读)

  读外国的人名和地名是有讲究的,你要把它连起来读才好听。谁再来试试?

  (2)师:这些是本课的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能读吗?(出示词语)

  辩论家   信奉   违背   10磅   拴住  拖住  解释   宣布  固执

  师:同学们,磅是英美国家的重量单位,一磅等于453.6克。(点红“磅”)所以10磅就是4536克。

  (3)(出示词语)不容更改  胆大妄为

  a谁能读读这两个词语?

  b这是两个值得我们积累的四字词语,看老师写在黑板上。(师板书)

  师:更改是什么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容在这里是容——老师告诉大家是容许的意思,那么不容更改就是不容许更改。“妄”是一个生字,比较难写,来,拿出手指,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妄字上面部分是个亡,下面部分是个女。

  c请你也像老师那样在课文的空白地方写一写这两个词。相信你一定比老师写得还要好。写得快的同学可以在课文中找到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课文中不容更改的真理是谁的真理?(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物呢?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

  3.(出示第二自然段)师:这么长的一段话,哪个同学能把它读正确?(指名学生读,读正确为止)

  4.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物?

  a回答得好。(师:看来,你们思考问题的习惯非常好,能在这么长的一段话中捕捉到其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b回答得不好。(师:我们读书要讲究方法,长长的一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其中的某个词,某个句子来思考。请你再好好读读这段话,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特别的词语跳进你的眼睛里。)

  反馈:

  (1)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点红“信奉”)

  ①师:同学们,“奉”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出示:①恭敬地用手捧着 ②献给 ③接受 ④信仰、崇拜 ⑤供养、伺候)你觉得在这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那现在你明白“信奉”是什么意思了吗?

  相信到了崇拜的地步、把他看作了一种信仰……

  ②师:而且崇拜他的还是一些——(生接:研究科学的人——点红“研究科学的人”)是啊,连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何况是普通的百姓呢。

  (2)亚里士多德是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点红“两千多年前”)

  师:从这个“两千多年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历史悠久

  生:人们很崇拜亚里士多德,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认为他的话是不同更改的真理。

  师:是的,人们崇拜了他两千多年,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人们对他的崇拜?

  (3)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师:同学们,你猜想一下,“谁”指哪些人?(点红“谁”)

  生:大人、小孩、有地位的人、将军、总统……

  师:是啊,总之不管是谁,只要怀疑亚里士多德,就会受到人们的责备。

  师:这就是人们责备的话(出示: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个句子有连续的两个问号,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谁想来试试?(指名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在你心中的地位。你还能读?(指名读)

  师:看来,亚里士多德在你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可动摇的。

  师:同学们,当普通老百姓怀疑亚里士多德时,人们就会这样责备他——  当皇室贵族怀疑亚里士多德时,人们还是会这样责备他—— 甚至当国王怀疑亚里士多德时,人们仍旧会这样责备他——

  (4)插入亚里士多德的资料(黑屏打字出示)

  ①师:同学们,亚里士多德不久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其实他还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出示资料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成就)

  ②现在,你对亚里士多德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③(出示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了。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④师:是啊,这条不容更改的真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提出来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同学们,文中的这条不容更改的真理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哪一条真理?(板书?)

  2.出示: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初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1)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2)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不容更改的真理呢?(板书?)

  因为这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人们都很崇拜亚里士多德。

  (3)师:很好,但是,仅仅是因为亚里士多德提出,人们才觉得不容更改吗?

  同学们,我们来看人们认为10磅的铁球重,那么1磅的铁球就——你能填一个反义词吗?

  (出示)10磅的铁球(重)

  1磅的铁球(  ) 

  (4)师:因为10磅的铁球重,所以人们认为它就落得——因为1磅的铁球轻,所以人们认为它就落得——你能填一组反义词吗?

  出示:因为10磅的铁球(重),所以它落得(   )。

  因为1磅的铁球(轻),所以它落得(  )。

  (5)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你们看,轻的东西,重的东西(师拿出课本和一张纸片实验)看见了什么?你说,你说,你说—

  师总结:正因为人们这种习以为常的思维,再加上是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人物提出的理论,所以人们就认为这是一条不容更改的真理。

  (6)对于这样一条不容更改的真理,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

  (出示)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中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①同学们,这段话很长,而且比较难懂,你至少要好好读三遍才能读懂。读完三次你还没读懂的话可以再读多几次。(生自由读)

  ②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读正确——齐读)

  ③三次读下来,两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你读懂了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结论。

  (出示)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中的铁球慢。

  师:加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出示)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④根据刚才同学说的我们用图示再来直观地看一看。(师图示)

  四、总结延伸

  师:一个事实中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伽利略对这条不容更改的真理又会有怎样胆大妄为的举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