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
2、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评价桂林山水(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A、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B、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C、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A、特点之一“奇”。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C、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小结课文,交流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朗读全文,宣布下课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引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完成问题
1、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1)第一段总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向往,急于阅读下文。
(2)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练习背诵全文。
3、全班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3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