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比的基本性质》导学案

2021-10-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盛会,知道是什么吗?(世博会)

  对,老师也去参观了,参观中,老师还拍下了我最喜欢的建筑(出示:中国馆图片),知道这是什么吗?(中国馆)

  对,中国馆的造型很独特,寓意也很深刻,老师想把他放大放到家里做装饰品,看看,哪一副图是按比例放大后的照片,为什么?

  生:第二幅只扩大了长,宽没变,第三幅图只扩大了宽,长没变,第三幅图长和宽都扩大了。

  二、探索新知

  师:通过观察选择了第三幅图,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你能结合前面学习的比例知识和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选第三幅图吗?

  (给出数据: 20cm、10cm, 30cm、15cm) 师:有道理,根据这两幅图,你还能写出哪些比例? (生独立写)

  反馈板书: 20∶30=10∶15

  30∶15=20∶10

  10∶15=20∶30

  20∶10=30∶15 讲解:内项与外项

  刚才我们用四个数组成了多个比例,在数学里,我们把组成了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其中中间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内项,外面的两个数叫做比例的外项。(板书)

  观察:组成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你有什么发现,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反馈: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同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20×15=30×10)

  师:每一个人再写一个比例,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

  学生写并小组内交流。

  谁再来说一说这一发现?

  师:PPT出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a×d=b×c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结果怎样?

  说一说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例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313115 ∶ 和 ∶ 511133( )×( )=( ) ( )×( )=( ) 填一填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4∶( )(口答) 再出示:

  2∶4=3∶( ) ( ) ∶3=4∶2 让学生填一填 为什么都填的是6?

  看来用

  2、

  3、

  4、6可以组成不同的比例,还可以组成哪些比例呢? 学生自己独立写一写。

  反馈:有什么好方法能写的又对又快。

  三、课堂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