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课的前半部分,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的内容是巩固性的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白纸。)
生: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
师:你们的桌上也都有一张长方形的纸,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纸上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折纸,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你们的折纸情况。
生1:我的折法是这样的(见图1),我发现折出来的两条折痕交*在一起。
生2:我折出来的折痕没有交*在一起(见图2)。
师: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的话,这两条折痕会交*在一起吗?
生2:肯定会交*在一起。因为这两条折痕是斜的,所以延长后它们就会交*。
师: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生3:我折出来的两条折痕就是延长也不会交*在一起(见图3)。
师:这个同学的折法很特殊,如果把这两条折痕延长,会交*在一起吗?
生:不会。
师:那么这两条折痕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下面我们能不能用纸再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呢?(学生再次开始折纸。)
师:谁来介绍你的折法。
生4:我的折法是竖着折的(见图4),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生5:我的折法是斜着折的(见图5),这两条折痕也是互相平行的。(学生分别介绍自己的折法。)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折两条平行的折痕的方法,那么你能验证它们一定是互相平行的吗?
生:可以用铅笔一点点移,就能发现是否互相平行。师:这个办法好,但在移的时候注意铅笔不能偏离方向。
生:我有一个办法,在纸上画小方格,然后再数一数小方格就会发现它们是否互相平行。
生1:我有一个更方便的办法,只要量一量两条折痕的长度,如果一样长,那么它们也是互相平行的。
师2:看上去这是一个好办法,对所有的情形都适合吗?……
师:同学们介绍了很多验证的方法,下面请你们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验证,然后再进行交流。
〖案例点评〗
在案例的活动中,有两个特别的地方。第一,在折纸时教师开始并没有按照教材的要求,直接请学生折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而是随意请同学来折,在交流折法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这个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载体。对学生来说,他们发现问题时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在逐步的体验中,经过各种比较才能发现的。这种发现没有外加的指令,也不是硬性塞给他们的,是他们从各种折痕中发现一种很特殊的折法。第二,当学生都会折出两条互相平行的折痕后,教师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平行的”,这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发现是凭自己的感觉的,有时是直观的,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直观,同时也应有推理,即说话要有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思考与讨论〗
如果有学生利用图1~5中的折痕提出“只要量一量,两条折痕的长度,如果一样长,那么它们是互相平行的”,碰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该怎么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