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设计理念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数学”理念。
3.将数学欣赏融入教学中,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
设计流程
一、理解感知“对称”
1.首次探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图形王国中的一种现象──“对称”。你听说过对称吗?说说你印象中的对称。
2.再次探底:出示组图(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这些图形你觉得哪些是对称的?跟同桌说说为什么。
3.交流反馈: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理由?(预设①:多数学生能判断正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②:少数学生能判断正确──展开生生交流,可分成正反两方争辩,陈述理由)
4.引出验证:你能想个办法来证明蝴蝶、狮子脸、枫叶的两边一样,只有椰树的两边不一样吗?(预设:学生代表上台分别折一折蝴蝶、狮子脸、椰树、枫叶)
5.师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刚才同学们把图形对折后留下的这条折痕,我们把它叫做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黑板上用点划线范画对称轴)你能找出剩下图形的对称轴吗?你觉得对称轴有什么特点?
6.即时生成资源并共享:在教室里找找有没有对称图形,指指它们的对称轴。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7.欣赏生活中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指指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
(意图:教学伊始,开门见山地结合课题进行探底,把握学生认知起点,以四幅色彩鲜艳的图片为纽带,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以“动手折一折”为依托,引出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并及时拓展到生活中去寻觅与欣赏,以学生现场找到的对称图形为资源,利用这些生成资源进行对称概念和对称轴概念的巩固。在这样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资源和数学实践无处不在。细想之下,整个教学过程不就是一个从“生活经验”提升到“数学原型”的过程吗?而这样的过程又是在师生民主平等的对话和学生多样化活动中进行的。)
二、实践深化“对称”
1.讨论:刚才我们找出了很多对称图形,也欣赏了很多对称图形,老师也想来动手制作一个对称图形,你觉得我可以制作一个什么图形?……
2.探究方法:师从学生回答中采纳一条意见,“大家能指挥老师做一做吗?”……(预设①:多数同学会──集体指挥教师后请学生小结方法;预设②:个别同学会──请同学上来演示,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3.你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吗?学生个体独立活动,看在相同的时间内,谁制作的对称图形最有创意、最漂亮。
4.展示生成资源:把你的作品先露一半让大家想想可能是什么图形?再全部展开贴在黑板上,指指它们的对称轴(生生互动交流、评价)。
(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给老师出主意、动手做一做、互动评评议议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实践,不着痕迹地得出了制作对称图形的方法,主张通过实践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发展思维。这里将教学的重点圈定于学生自主探求制作方法、创造对称图形之中,并对这些生成资源加以利用,感悟数学的应用性和数学美。)
三、练习内化“对称”。
1.出示常见图案。判断,如果是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独立完成,反馈)
2.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折出对称轴(动手之前先进行猜想:你觉得他们可能有几条对称轴?动手实践验证)。
(意图:这里主要借助于画一画的方法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如此,不但培养了学生实践应用的意识,而且有助于“猜测、验证”及感受“无限”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学了对称图形后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对称还有很多种类型,以后我们将继续去学习。
2.数学百花园:欣赏中国的剪纸艺术和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进一步感受对称美。
(意图:课已接近尾声,这里的两个环节目的在于梳理数学知识、升华数学知识,催生学生对生活中对称艺术的赞美,实现从轴对称图形──生活中其它对称现象的跨越,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又一次经历了灿烂文化的熏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