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彦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一直沉闷、乏味、效率不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改变。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学校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又感到无从下手。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认为如果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有可能激活语文课堂。现试列举出一些具体实施方法求教于同仁,以期抛砖引玉。��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可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为学生创设出相关情境,营造出一个使学生得到真切体验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讲选自《水浒传》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课前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汉歌》,讲林莉的《小巷深处》可听陈琳演唱的《妈妈的吻》,学习《阿炳在1950》可先让学生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一位老师在教《核舟记》时,先让学生用纸叠出一个“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核舟”,又请在上面画上五个人,八扇窗……同学们试着画,可怎么也画不下。老师这时说,古代艺术家不是画,而是刻,而且人物栩栩如生,神情毕肖……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赞叹不绝。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再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适当表演,体验感悟
适当表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犟龟》、《空城记》、《孔乙己》等许多课文可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分角色合作、参与,进行课本剧排练。这样,在语文教学的三尺讲台上“威尼斯商人”争名夺利,图穷匕现;“白毛女”大年夜挽起红头绳;“诸葛亮”出师前“涕泪”诉忠情;刑场上窦娥发下三桩誓愿……一出出精彩的剧目都搬上“三尺舞台”。“天地大舞台”中的各种悲欢离合、忠义伪善的故事和形象尽现于“课堂小天地”,在轻松、愉悦、活泼的气氛中诸多问题迎刃而解,学习了语文,也培养了能力。��
课堂表演也可以是局部的或个别特定的动作。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人之深,特别是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过月台下去上来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单靠老师讲学生是难以完全理解的。可在教室里摆放好高低不等的桌凳,再借来长袍短褂,准备一些“橘子”,选择较矮又胖的学生,让其分组“打扮”后模仿父亲的动作——先下月台,再上月台,买来橘子抱着下月台、上月台,体验父亲对“我”的无比关爱。在理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请两位同学分别操“刀”、捋袖挥拳进入角色,根据其他同学的朗读实地比划那关键的“三拳”。在学习《范进中举》时也请同学现场模仿胡屠户“腆”着肚子、盛气凌人的走法……在课堂上根据情节适当进行一些模仿,对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提问,深入挖掘
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的《犟龟》是新选入语文版教材的一篇童话,描写犟龟克服种种困难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可狮王在和老虎征战时不幸去世,等它赶到时正赶上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在学习了课文并进行深入分析时,老师请同学们提出问题。有学生问既然狮王二十八世还没有举行婚礼,请问哪来的二十九世?这个问题老师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于是,老师试着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大家,请同学们思考。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狮王二十九世是二十八世的养子,有的说是它收养的义子,有的说是它的侄子,有的说是本家堂兄弟,还有的说是前妻所生,等等,这些可能都是情理之中的。回答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其敏捷的思维能力,丰富的社会知识令授课老师和现场听课的人又惊又喜……��
四、多读课文,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实践性、自主性和整体性。特别注重学生的积累、感悟、熏陶和感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教学中不要把课文过多地分解得支离破碎,而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课文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齐读仅仅是读书方法之一种。实际上,读书的方法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如默读、速读、慢读,大声读等,不一而足。而一味让学生齐读的方法无异于“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方法整齐划一,统一要求,泯灭学生的个性。有的教师大胆创新,在规定的时间里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学生喜欢,乐于采用,效果良好。��
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时,多数老师总喜欢提出哪些地方读错了,哪些地方读得不好。这是一种苛刻的、挑剔的、批判的眼光。在老师和同学长此以往的“揭发”、“批斗”之下,致使学生读课文的兴趣丧失殆尽。教师不妨换个角度,问学生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如果改进一下会读得更好。首先肯定其成绩,如有问题大家共同帮助改进。这样,学生不仅受到激励,学到改进之法,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口语交际,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教材十分重视口语交际,如语文版实验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有特色的口语交际内容,如自我介绍、采访、交谈学习体会、讲故事、评故事、古诗文朗诵、沟通——与家长的一次对话、讨论等等,这些形式和内容符合实际,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口语交际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语文的实效性、实用性、趣味性大为增强。��
教师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口语交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经常性的、富于挑战的口语交际机会和情境,将口语交际的内容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根据内容每单元设置口语交际1课时。一些活动在课内,如童话故事接龙,说特征、猜同学,交流学习体会等;一些活动在课外,如采访任课老师,自荐担当志愿者,说家乡等。有的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也收到了好的效果。如持之以恒地进行“真情告白”、“心灵探险”——每天利用三、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即兴说出最想说的心里话,就学习内容提出质疑,畅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家“我口说我语,我语说我心。”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活跃,气氛热烈,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还可以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兴趣。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为切实落实口语交际目标,营造良好的氛围,可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有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举办学生古诗文及课文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语文竞赛活动。��
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情境进行切合实际、恰如其分的表达。“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设问激疑,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以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口语交际使学生从开始的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逐步过渡到敢于上台大声说话,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表现自我,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锻炼了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让口语交际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不是冷漠的旁观者。口语交际内容多姿多彩,包罗万象,也为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为语文学习和教学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六、灵活处理,形式多样
除上述之外,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学习《犟龟》后可以没有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却参加了二十九世的婚礼来讨论犟龟是否是个胜利者;学习坎斯·彼勒幻想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正方(人类有尾巴是进化)、反方(人类有尾巴是退化)分别进行准备,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现场辩论会。在复习、总结阶段可以采取成语、格言、诗歌、“接龙”比赛,设置“点将台”等丰富课堂形式和内容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