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写《舟过安仁》

2022-06-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比较的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

  2.有感情诵读古诗词。

  3.通过想象,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将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的情韵。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板书“童年”,生齐读。)

  师:有人说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所有人都怀念着,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

  二、学习《牧童》

  (课件出示《牧童》。)

  师: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整首诗是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

  (生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读,纠正读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学生自己选择正确的读音。)

  师:读了这么多遍,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说。)

  师:吕岩,字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后来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们说,神仙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指名说。体会诗人情感,随机点拨:“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齐读诗歌。)

  师:这是怎样的一个牧童?

  生:悠闲自在。

  生:无拘无束。

  生:无忧无虑。

  …………

  师:这真是美好的童年。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次齐读。

  三、学习《舟过安仁》

  师:谁知道杨万里还写过哪些古诗?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宿新市徐公店》。

  师: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首描写孩子的诗。同学们先读一读,并想想是什么吸引了诗人。(指读一二句。)

  师: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生说。)

  师: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呢?(生说。)

  师: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说。)

  师:怎样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生说。)

  师:杨万里这么爱写有关儿童的事,肯定是非常羡慕儿童。他羡慕儿童什么呢?

  生:天真烂漫,调皮可爱……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你更喜欢哪个孩子?

  2.你最喜欢的那一首诗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诗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诗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诗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

  3.交流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