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
[目标预设]:
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2、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3、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实录]: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观看《盲人摸象》的动画后。
让学生说说听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1:盲人摸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象一把扇子。
生2:还有,有一个人摸到脚就说大象象根柱子。
生3:尾巴细细的,他就以为大象跟绳子一样。
[反思:学生并不能回答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提问应更直接,更简单:我们看物体要注意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反思:导入新课不够自然。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并没有说出我所预想的结果。当时我还以为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或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其实这个故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认识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有不同的形状”并没有直接联系,因为盲人本来就不能“看”物体,只能“摸”物体。只能说:盲人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对大象的感受就不同;而我们看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就不同。而就这一点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又很难理解。]
[再设计:1、可以通过课件欣赏诗句导入。(与语文的整合)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首描写庐山的七言绝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同一座庐山,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2、从“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直接导入(简洁干练)。]
二、观察物体,直接新授
1、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和上面
(1)出示玩具熊,引导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说出你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哪个面?让学生认识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再由老师引导认识后面。
(2)请学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各面是什么样子。
生1:小熊的样子很可爱。
生2:左侧面和右侧面都是毛茸茸的。
生3:我们看不到小熊的后面。
(3)老师转动玩具熊,以师指、生抢答的形式,巩固相关知识。
[反思: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各个面的名称:正面、侧面(包括左、右侧面)后面和上面,是我给这节课增加的内容,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知识很重要,而且这一知识将促进后段的教学。]
2、教学第67页的例1
(1)课件FLASH演示恐龙生活场景短片
师: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生:没有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科技工作者根据资料制作出来的动画和恐龙玩具。
(2)瞧,小明、小亮和小红就在观察一个恐龙玩具,(课件出示图片)
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哪个面吗?
生1:小明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侧面,
生2:小亮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正面,
生齐答:小红看到的是玩具恐龙的后面。
(3)请男同学在小猴的角度想想和女同学在小猫的角度思考:你们分别指出看到了大象的哪个面。(课件出示图片)
男生: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后面。
女生:小猫看到的是大象的左侧面。
[反思: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选择位置,拓展延伸
1、.观察放在讲台上的教具箱
(1)小测试。
师:上课前,很多同学问我,这个箱子里有什么?我现在想用它来测测我们班上谁的眼睛最亮,谁的注意力最集中。不过有个小要求:每个同学在位置上坐直了观察箱子。能不能左偏偏、右偏偏呢?
生:不能。
师:好,开始。测试一:这个教具箱,你知道是哪个班的吗?
生1:教具箱是三年级5班的。
师:同意的请举手。
这时只有左边的学生举手了。
师:测试二:你知道这个教具箱是生产日期吗?
生2:是2004年7月生产的。
师:同意的也请举手。
这时右边的学生举手了,而且左边也有同学举手。
师提问一个左边的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3:我是猜的。
师:怎么猜的?
生3:因为首先我是看见教具箱的左侧面写了班级,所以我知道了是5班的。现在我看不到,右边的同学都同意生2的答案,所以我猜是对的。
师:你真是个聪明灵活的孩子。
师: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来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教具箱可能看到不同的面。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些神秘感,因为我把班级和生产日期分别贴在教具箱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我提出测试一后,左边的同学立刻说出了答案,坐在右边的同学有些纳闷。这时如果我反问一句:右边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一人举手呢?就更到位了。当我提出测试二时,于是我问左边一位同学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答是猜的,我肯定了他的灵活。实际上,如果从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上而言,应该再引导学生说出他根本看不到教具箱的右侧面。从而自然地得出以上结论。]
(2)给教具箱拍三张照。
课件出示:
第一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
第二张只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和左侧面;
第三张既要能拍到教具箱的正面、右侧面还要能拍到上面。
师:先想想你该站在什么位置才能拍到符合要求的照片呢?遇到困难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下座位观察讨论。
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2分钟后,我们开始拍照。
第一张:
生1带着我站在教具箱的前面,我让他先看看相机中的取景图,师问:这个图片大小合适吗?
生1:还可以大一些。
师:那我们应该…
生1:走近一点。
旁边的学生也围上来,我们一起确定了以后,按下了快门,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第二张:
生2:应该站在左边的前面一点。
师:请你上来选好拍照的位置,好吗?
生2:好
生2和我一起拍下了第二张照片。
第三张:
生3:应该站在讲台上。
师帮助她爬上讲台,并鼓励她独自拍下照片。之后和她一起看照片,却只能看到右侧面和上面。师把相机上刚拍的图片送给前排的学生看后,问:符合要求吗?
生:不符合。
师:那要站在哪里拍呢?
生4: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
师:很有创意。只是如果我们可以不搬下来,也能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就更好一些,再想想吧。
这时,学生又开始了第二次的讨论,约30秒以后,
生5走近教具箱观察后选定了右前方,说:老师在这可以吗?
师微笑着递过照相机说:你试试吧。
生5和我一起拍下了照片。
生5不好意思地说:就是看不到上面。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看到上面呢?
生6:可以站在3组1号的课桌上拍。
生6站在课桌上,拍下了照片。说:还是看不到上面。
师:谁是全班最高的孩子?
大家推荐出学生7。
生7站上课桌试了一下镜头说:老师,还要移动一下课桌。
生7与我一起拍下了第三张照片。
师: 同学们拍的照片符合要求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谜底很快就会出现。
学生欢叫着一张张检验后,欣喜地笑了。
师:谢谢大家帮助我拍到了三张精彩的照片。
[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我最满意的,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让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更和谐,让新课程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得到较为完美的体现。(一)以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二)特别是让学生根据照片要求去选择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三)拍第三张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带者学生一次次地尝试和思考,到最后讨论出:只有站在课桌上才能同时拍到教具箱的那三个面。也有学生提出把教具箱搬下来再拍,很有创意。当然这一环节的活动组织还可以稍稍紧凑一些,我的语言表达还可以更精练。]
2、观察六个面颜色都不同的长方体。
师:这儿还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正面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上面呢?
生:绿色
师请前面的学生摸摸侧面。其他同学说出颜色。
师变换放置的位置问:刚才正面是红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兰色呢?
生8:因为老师转动了长方体,现在正对着我们的是兰色。
师:对了。这是一个长方体模型,跟我们前面观察的图书箱、冰箱不一样,正面和其他面难以区分,我们就把正对着自己的面叫正面。
[反思:这个环节使学生知道了怎样确定长方体模型的正面。其实设计时还有让学生思考: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来改变观察的角度,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但是考虑到拍教具箱的第三张照片已经渗透,而且难度较大,时间也会不够,所以省略了。]
四、联系实际,应用生活
1、猜同学
大家知道吗,在我们班有一个人经常会默默地捡掉教室里的纸屑,老师悄悄的拍下了一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捡纸屑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
生:想
师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
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师: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
生:正面(课件演示正面。)
此时教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我们大家应该向他学习,为大家服务。
2、猜物体
师出示一张微波炉背面的照片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
师又出示微波炉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后议论纷纷
学生的答案有:小冰箱,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等
师出示微波炉正面的照片。
生笑着大声齐答:微波炉
师:你们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一个学生或同一个物体,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3:因为看的位置不同。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小结::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同学和微波炉的样子也就不同。
[反思: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
2、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情境创设(课件演示)
(1)出门时笑笑和淘气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个面?
生1:后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2:侧面是笑笑看到的。
(2)到同学家门口时,小熊出来欢迎,出示小熊正面和侧面图,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生:正面是淘气看到的。
(3)同学倒茶给他们喝后,出示茶壶的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图片,三个人分别看到的是哪一面?(连线)
生3: 正面是笑笑看到的。
生4:左侧面是淘气看到的。
生齐答:右侧面是同学看到的。
(4)看到漂亮精致的茶壶,文静的笑笑凑过去看了看茶壶的上面,调皮的淘气却拿起茶壶去看看它的下面。分别出示茶壶上面、前面和下面的图片,请学生指出是谁看到的?
女生齐答:茶壶上面是笑笑看到的。
男生齐答:茶壶下面是淘气看到的。
[反思:通过创设笑笑和淘气去给同学辅导作业的生活情境,让练习回归生活,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师生共议,全课小结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只要你去观察,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教学总体反思]: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看实物、动画演示等,恐龙的知识介绍、主动捡垃圾的学生。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近。
2.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如,给拍教具箱三张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教具箱,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3、总之,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挖掘和发展了教材,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地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愉悦的,也是思考着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