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画杨桃》说课设计

2022-09-03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最近看了特级教师支玉恒今年3 月在广州所讲《画杨桃》的课堂实录。课堂上支老师不但充分展示了他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机智巧妙的教学风格,而且结合教材实际,设计了独树一帜、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极佳。本人惊叹之余,不禁情激而命笔。 

  支老师的这一教学,以愚之见,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步骤。四个步骤构思不同,方法各异,然而环环相扣,逐次加深,最后殊途同归,瓜熟蒂落。整个教学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像他以往的教学一样,支老师上课伊始,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支老师向来主张: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他不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角度不同、样子不同”和“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之上,而疑难也同样产生在这两点之上。(此刻,更重要的理解重点——“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这自然也在预料之中。)根据这种情况,支老师的教学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支老师有备而来。他拿出了两只杨桃(广州这个南方都市提供了方便),放在学生们座位的中心,让学生各自去画自己所看到的杨桃。支老师说:“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只画轮廊,不必细描。”学生兴致很高,大家都转身面对杨桃静静地画起来。请注意,支老师没有像课文所说那样“把杨桃摆在讲桌上”,而是有意放在教室中间(用一支话筒架竿高高插上,学生坐着能看到杨桃底部)。摆在这样的位置,学生从四面八方去看,就有了四面八方各种不同的角度,比课文所讲的情景增加了不少角度(当然也增加了难度),使学生既有课文作借鉴,又不能照课文所讲依样画瓢。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支老师又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自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这种“明理”的教学设计,表现了支老师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与一般的教师板画和学生画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支老师进行行间巡视,并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支老师让大家停下来,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请同学们“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课堂上这个评价的过程进行得巧妙、有趣而精彩。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开始发言。支老师立即请他停下,对全体同学说:“他这样发言评价,恐怕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正确的意见!”老师这样武断的说法,引起学生的惊诧与怀疑。支老师又说,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正确评价别人作品的方法来。学生们又认真读书,经过一阵沉默和讨论,有学生站起来读课文了:“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读了这两句话,支老师对发言评价的男孩子说:“听完了这两句话,请你采取行动!”这个男孩子还是张口就说,支老师又让他停下来。这时其他学生议论纷纷,已经有些学生急不可待地举手。支老师不动声色,只是让男孩子再读一下刚才读过的两句话,并要他用课文语句对照自己的行动。男孩子读完了,想了想,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走到作画者的位子上去观察杨桃,然后开始发言。等他说完,支老师又让其他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评价这个男孩子的发言是否正确。有的学生又读出了:“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了”等句子,并发言说这个男孩子走到作者的位子上观察是对的,因为只有与作者在同一个角度观察,眼里的杨桃才是一样的。接着,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评价第二幅作品时(这幅画画得很正确),评价者走到作者位上观察以后,硬是坚持说画得不对。为什么呢?原来,他是在作者的位子上站着观察的。这个位置正对着杨桃的一个端头,杨桃看起来是一个有五个尖而细的角的五角形。但画上画的却是只有一个上角是尖尖的,其他四个角都画成了半个椭圆形的样子。支老师让评错的学生自己寻找评错的原因。这次他找不到了,说:“我和作者是站同一位置,从同一角度观察的啊!”其他同学也不知怎样解释,一致认为作者画的不对。支老师看看时机已到,就请他坐在作者的位子上观察杨桃。这一坐下,他承认作者画得对了。他说:坐下来,眼睛的位置降低,杨桃下面的四个角的侧边部分也看到了,因而变成四个半边的椭圆。其实还是“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这时,支老师又请作画者来读课文,要他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对于画得不正确的作品的评价,则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父亲和老师的话,来认识画错的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