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抓住段落前后之照应体会营造环境之壮举——《沙漠中的绿洲》

2022-06-17 来源:好走旅游网

  师:课前课文读几遍了?

  生1:八遍。

  师:了不起!

  生2(迫不及待):十二遍!

  师:真不简单!(小声地)课前,课文老师只读了一遍。(生笑)课文同学们读了那么多遍,知道的一定比老师多,这节课愿意做我的老师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愿意。

  师:不愿意就算!

  生(声音响亮地):愿意!

  师:做老师的老师,有信心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有。

  师:信心不足。

  生(声音响亮地):有!

  (微笑地以“书读几遍了”一个轻松的话题,与学生拉家常似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心理放松,为学习新知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成果并不只以“真不简单”一句表扬结束,而让学生做本节课的小老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一要求激起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乔羽同学就很会读书,她一边读一边还划着什么写着什么。

  (通过榜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既表扬了会读书的同学,又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其他学生读书方法。)

  (其余生有所悟,边读书边动笔。)

  师:谁来说说老师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不知道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出示“阿联酋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老师粗略地计算一下,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万元。照这样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彩图出示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下面大家一起来算一下,我数树,大家计算钱。

  师:一棵。

  生:两万。

  师;两棵。

  生:四万。

  师;三棵。

  生:六万。

  师:四棵。

  生:八万。

  师:五棵。

  生:十万。

  ……

  师;大家看,中心公园中的树还有很多。你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生1:一百五十万!

  师:才七十五棵树。

  生2:二百五十万!

  师:才一百二十五棵树。

  生3(鼓足气):一千万!

  生4:一亿美元!

  (引导学生通过数树算钱,将“培育一棵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教学富有情趣。)

  师:需要这么多钱,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老师就不信,建造一个公园需要这么多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告诉我吗?

  (生再次读2节。)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师:什么?泥土也要买?

  生:因为土是咸的。

  师:水也要买?

  生:水也是咸的。

  师:原来如此,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需要花钱买来。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师:什么,挖沙石也要钱?

  生:工钱。

  师:老师有点相信了。

  生:他们还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师:一根自来水管值不了多少钱。

  生:是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师:你来在黑板上画给老师看一看。

  (生在黑板上画数不清的交错的“水管”)

  师:原来那么多的水管,老师现在相信了。

  (通过画画,理解“纵横交错”,加深学生对自来水管多的认识。)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半信半疑。

  (另一生读)

  师:老师相信了。老师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句号可以改一下。

  (生试读后,争先恐后举起了手。)

  生:句号可以改成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1:建一个公园需要花很多钱!

  生2:建造一个公园是多么得不容易!

  师:读一读。

  (生大声读)

  师:老师知道了,你没有吹牛。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而不应枯燥乏味地讲解。)

  请再把三节读一读,告诉老师,阿拉伯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热爱生命。

  生2:爱护生存环境。

  生3:吃苦耐劳。

  师: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的人还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不知道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吱唔说不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节,谁能知道他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自由读二节。)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生2:迪拜很美。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读二节。)

  生1:读2节。

  师:迪拜很干净!

  生2:读2节。

  师:迪拜不但很干净,而且很美。

  师:像老师这样还会不知道什么?

  生: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师:从哪儿看的出?

  (生读6节。)

  (师出示6节,生自由读6节。)

  师;现在大家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树呀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

  生:很沉重。

  生:很不舒服。

  师:你最想干什么?

  生(齐答):洗澡!

  师: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老师就是园林工人,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呀、小树呀、小花呀(边说边指着孩子们)脸上的、身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他们在阳光下露出了笑脸……这时,你们心里有何感受?

  生1:不在沉重了。

  生2:很舒服。

  师: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吗?

  生1:谢谢你园林工人,帮我洗干净了身上的泥土。

  师: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生2: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

  师: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你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希望。

  师:能通过读6节,把你们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练读。)

  生1读6节。

  师:老师听出来了,洗过澡后很舒服。

  生2读6节。

  师:刚才洗得不是很干净,坐下去再读一读。

  (语言描述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加深阿联酋人民像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情感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体会: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

  生:阿联酋人民热爱生活,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树木。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师: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

  生:也很爱护。

  师:从哪儿看出的?

  生:给小花浇水。

  师:有没有不爱护花草树木的?

  生:有。

  师;从哪儿看出?

  生:有的同学走草坪。

  生:有的同学攀小树。

  师:怎么办呢?

  生:让他们的老师也给他们上《沙漠中的绿洲》这课。

  师:这个办法不太可行。

  生:学校用广播通知。

  师:这个办法不错。

  生:在花园中、草坪里竖一个个小木牌。

  师:这个办法很好,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

  生:禁止走草坪!

  师:这样的话,同学们读了不舒服。

  师:老师这儿征集了几句话,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饶了我吧,请别再折腾我了!——小水杉

  咦,太阳公公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光秃秃的冬青树)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1:好痛呀,别再拽我的长发了!——垂柳姑娘

  生2:请别再踩我了,再踩,我就成浆糊了!——小草

  生3:我愿为你送去一片绿荫。——小梧桐

  师:课后愿意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吗?

  生:愿意。

  师:下课!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综观这一环节的教学,“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编者意图、文本的价值取向。“小木版上写些什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心需要。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