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美术《小蝌蚪找妈妈》

2024-05-18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十四课。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1、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1)、【课件演示】播放动画。     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     b、鲤鱼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画;     c、鲤鱼在前方,小蝌蚪游过去的动画。    (2)、【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     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  )着一只大青蛙,(  )着碧绿的衣裳,(  )着雪白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  ),向前一(   ),(  )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 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             找            妈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