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9寓言二则

2023-06-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自相矛盾》。

  2.有感情地朗读并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教学准备:准备矛和盾的道具、预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寓:寄托,包含。寓言即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三、理解寓言内容。分小组自学,要求:

  1、利用字典学习生字、词。

  2、读课文,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困)

  四、检查汇报。

  1、字形:矛  盗 

  2、字义:矛→(进攻)  盾→(防守)(书上)  锐利→刀锋尖而快  俺→我

  3、寓言内容

  形式:3分钟准备,可以通过读(分角色)或讲故事或演课本剧的形式把内容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对他们的表演提建议或意见)

  五、我们了解了寓言内容,请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1、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2、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六、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哑口无言,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事,怎样避免?

  八、读课文,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自相矛盾》。

  板书:         自相  矛→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

  盾→不论什么矛都戳的穿

  课后反思:  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继续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投影:形近字组词

  哑(    ) 掩(    ) 盗(    ) 偷(    ) 雾(    ) 当(    )

  亚(    ) 淹(    ) 盒(    ) 愉(    ) 零(    ) 铛(    )

  2、字义:

  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3、小组汇报寓言内容有语气的读或者讲故事。

  四、自己轻声读,理解寓言内容

  五、请同学读。思考讨论:掩耳盗铃的人为什么会被人发觉?(困)

  1、盗铃人想到的是:手一碰铃当,就会发出响声;捂住耳朵就听不到这响声了。

  2、盗铃人没    想到的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不等于捂住别人的耳朵,因此被别人发现了。

  六、谈谈学习这则寓言的感受;自己做了坏事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七、再读寓言,体会寓义。

  作业:读寓言,写语训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响铃→被发现

  反思:寓言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容易,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