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盗窃罪和诈骗罪从性质上来讲
1.
1、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罪的行为是窃取他人占有的财物,窃取是指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单位)占有。
1.
2、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既遂的构成要件内容为:
(1)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
(2)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3)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取得财产;
(4)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第二、盗窃罪与诈骗罪所采取的犯罪手段来讲
2.1、盗窃罪和诈骗罪虽然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占有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但所采取的犯罪手段不同。
2.2、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犯罪分子采取公私财物所有人、保管人未发觉的手段、方法,将财物据为己有,如顺手牵羊、深夜撬门扭锁、公共场所扒窃的手段等。
诈骗罪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常见的诈骗方法有编造谎言、假冒身份、伪造文书或者证件、涂改单据等,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后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
第三、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键区别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
盗窃罪是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诈骗罪是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如果不存在被害人处分财产的事实,则不构成诈骗罪。受骗者在处分财产时必须有处分意识,即意识到自己将某种财物转移给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占有,但不要求对财物的数量、价格等具有完全的认识。
一、怎么才算诈骗
构成诈骗罪的条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包括积极财产的增加和消极财产的减少: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2)实质上,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则构成诈骗。
一、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一般诈骗罪 ,一般诈骗罪与盗窃罪相同,经济诈骗罪如集资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等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2、诈骗公私财物,对于数额较大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处理。
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诈骗罪立案标准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以非法占有的目的,故意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及以上的行为;
2、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以刑罚,该罪要求被害人因为行为人的诈骗行为产生了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
综上所述,以骗取他人钱财为目的,通过各种非法欺骗手段,比如网络、电信等,骗取他人钱财,达到一定金额者就构成诈骗罪。当事者需要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