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哪些情况可能会被批准逮捕?

2021-04-25 来源:好走旅游网

批捕的条件包括证据条件、责任条件和防止社会危险性的必要性。证据条件要求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及其嫌疑人的实施,并经查证属实。责任条件要求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逮捕必要性要求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的发生。

法律分析

在可以批捕的情况包括第一,证据条件,即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其内涵包括以下三点: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经查证属实;

第二,责任条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第三,采取取保候审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

拓展延伸

逮捕审批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

逮捕审批的标准和程序是确保司法公正和个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环节。根据法律规定,逮捕必须经过合法程序和合理标准的审批。标准包括犯罪事实的严重性、证据的充分性以及逮捕的必要性等。程序通常包括警方调查、证据收集、申请逮捕令、检察机关审查、法院审理等环节。在审批过程中,应当确保被逮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知情权、辩护权等。逮捕审批的标准和程序的严格遵守,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行为,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结语

逮捕审批是确保司法公正和个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环节。根据法律规定,逮捕必须经过合法程序和合理标准的审批。标准包括证据的充分性、犯罪事实的严重性以及逮捕的必要性等。程序涉及警方调查、证据收集、申请逮捕令、检察机关审查、法院审理等环节。在审批过程中,应确保被逮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知情权、辩护权等。严格遵守逮捕审批的标准和程序,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行为,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一百三十八条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符合本规则第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批准或者决定逮捕:

(一)有证据证明犯有数罪中的一罪的;

(二)有证据证明实施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

(三)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三十九条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予逮捕的决定:

(一)不符合本规则规定的逮捕条件的;

(二)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第一百四十条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较轻,且没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予逮捕的决定:

(一)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二)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三)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四)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

(五)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

(六)犯罪嫌疑人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学生,本人有悔罪表现,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的;

(七)犯罪嫌疑人系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