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的保障机制

2021-03-15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的保障机制

发表时间:2012-08-22T11:13:45.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 作者: 李凤珍1 韦妙群2 熊翠欢3

[导读] 艾滋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日俱增,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

李凤珍1 韦妙群2 熊翠欢3(通讯作者)(1河池学院卫生所 广西宜州 546300)(2河池学院图书馆 广西宜州 546300)(3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1)

【关键词】高校 地方 HIV/AIDS 保障机制 预防控制

艾滋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日俱增,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中占77.6%,且超过70%的感染者是通过性传播感染[2-6]。可见,在当今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所占比率逐年上升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丝毫不能疏忽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高校大学生,不要误认为艾滋病与纯洁的大学校园相离遥远,而是要负起责任和义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筑一道坚强防线,预防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大学校园,确保师生身心健康[7]。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主要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及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一个对艾滋病进行联合共管的教育防治体系,使各部门之间形成一系列合作的有效程序、防治技术和防治方法。处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池学院及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及其辖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治工作,下面是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的五项保障机制,浅述如下: 1 组织保障机制

首先是当地政府和高校领导层对防艾工作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卫生局及高校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的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挂靠设置在高校卫生所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成立了包括市直机关、高校、乡镇、村委等在内的28个防艾成员单位,下发有关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专门文件20个,召开联合防艾专题工作会议12次,进一步安排和部署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确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对加强监测、疫情报告、预防控制、宣传教育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提出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一定要不惜一切力量抓紧抓好,初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格局。 2 制度保障机制

坚持实施联动机制部门责任分解制度,即把责任链延伸到各个相关部门,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艾滋病综合预防控制机制。下表是部分相关部门职责:高校与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主要部门职责分工

3 人力保障机制

成立防艾办公室和防治检测技术专家组,由卫生系统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参加,配置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及其基本医疗、办公设备等,使专家组能较好地完成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材内容的编写、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的编制、艾滋病防治宣传骨干人员的培训、艾滋病病毒抗体的初筛及资料收集、分析评估及疫情报告等五大任务。 4 经费保障机制

联动机制经费主要用于各类人员业务培训、基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的购置、宣传教育材料、医疗救治服务、疫情监测、H I V/A I D

S教育网站平台建设和相关课题研究等项的开支。经费保障是联动机制管理的基础,正如同汽车运行要用汽油或柴油,一旦断开了经费和物质资料的保障,联动机制将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因此,一方面坚持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业务经费分别由高校、当地政府财政和艾滋病有关项目经费来共同承担,并列入当年高校或当地政府财政经费预算内,实行专款专帐专用,确保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正常运转。

5 工作、监督保障机制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制联动机制的构建,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广泛地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深入和持久地开展全民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活动,在社区群众和大学校园的师生中树立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风范,建立健康行为,同时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是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联动机制构建的主要目的。为确保达到这样的工作目标,需要组建一个联动机制工作监督机构,即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综合监督执法机制。使参与的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科学制订工作实施方案。在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业务工作中,对于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不到位、对于艾滋病疫情报告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于艾滋病处置存在的问题解决不到位等问题,要加强监督检查,并予以处理,使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这一项艰巨、复杂、长期性工作能依赖于法律、制度或机制的保障而有效地开展。参考文献

[1]王陇德.艾滋病防治工作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52-156.

[2]马海燕.卫生部称青少年学生性传播成艾滋病防控重点[E B/O L].[2009-11-30]http://bbs.gxut.edu.cn/read.php?tid=184806. [3 ]熊翠欢.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述[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380-382.

[4]熊翠欢,卢康智,韦劲光.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1055-1056.

[5]周丹丹.覃广华.青少年大学生群体成为艾滋病新的关注点[E B/O L].[2009-12-16]http://www.gxsti.net.cn/ztzl/rdzt/2009azb/473874.shtml. [6]马振儒,杲丽静,张晓梅等.高中生接受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837-838. [7]卢康智,韦妙群,熊翠欢.高校和地方艾滋病联动防控策略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1,27(12):1426-14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