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2021-09-2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标、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达到初步的认知目的,而且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前提。加强小组合作,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15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这位航海先行者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饮风餐浪28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就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郑和。

自主探究:那么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下西洋的壮举为何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样,都产生如此巨大的历史影响?除此以外,这一时期在对外关系上还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呢?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来了解一下明朝对外关系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郑和下西洋”这一栏目 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展示“郑和下西洋图”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①西洋在哪里?②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学生回答: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列表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交流物品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最多时候的船只200多艘。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等 利用多媒体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时间、规模和所到过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情况。 3、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

设问:郑和成功实现远航,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①物质前提: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②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

③个人因素:郑和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

展示郑和图像,并结合课本对郑和的介绍,提问:我们应该学生郑和什么精神? 答案提示: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品质,忠贞爱国和热爱和平的精神。 4、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 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得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提问:倭寇指什么?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多媒体展示倭寇图片)

教师讲解:当时明朝统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严重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我国的主权。

2、戚继光与戚家军的抗倭

(1)多媒体展示戚继光图片,简介戚继光。

(2)多媒体展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并做适当演示,介绍戚继光的抗倭事迹。 出示课本相关史事和戚继光的相关军事著作。 讨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有哪些原因?

引导学生归纳:一、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戚继光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展示绘画《抗倭图卷》和《凯歌》,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表现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3、评价民族英雄戚继光

多媒体展示戚继光的图片及诗句: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设问: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有什么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价值观上的引导。

教师小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抗击了外来侵略,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更是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堂总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戚继光抗倭 冲突 四、课堂练习

1、600多年前,为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B )

A南洋 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 D美洲

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C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3、某电视剧组在拍摄电视剧《戚继光》时,为戚继光布置书房场景,其道具片段可能有( D )

①书案上摆放着司马迁的《史记》②戚继光吟诵岳飞《满江红》③戚继光伏案翻阅《海国图志》④墙上挂有《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条幅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 ( C )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殖民者 C.日本倭寇 D.荷兰殖民者

5、“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至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赫然(空尽无物),杀人无数。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采九德《倭变事略》

(1)倭寇开始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始于何时? 元末明初。

(2)明政府派谁到浙东抗倭?他组织的军队被称为什么军? 戚继光,戚家军。

(3)他抗倭的情况如何?是否可以被成为民族英雄?

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了,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目的

交往:郑和下西洋 盛况

条件 明朝的对外关系 意义 倭寇的危害 冲突:戚继光抗倭 戚家军抗倭 评价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