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
作者:
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8年第12期
现在活跃于影视剧里和网络上的“小鲜肉”似乎引起了许多家长的不满。他们看着涂脂抹粉画眼线的少年偶像,生出了“少年娘则国娘”的担忧,并强调少年应该有阳刚的气质,进而引发大讨论。 新华网:
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人民日報:
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那种基于性别特征进行的价值判断,将男性气质等同于外表外貌,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叶也好,都是自己的审美选择,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丁瑜: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的一些话就属于性别刻板印象,比如“你一个男孩子就应该怎么样,一个女孩子就应该怎么样”。“就应该”后面的那些东西就是刻板印象,它容纳不了半点跟原来的观念不一样的东西。
社会应该对不同气质的人更加包容。人不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他总是会有不同的样子、性格和气质。凭什么要求男性呈现出全部一样的气质,就不能有别的呢? 社会学家李银河:
每个人的男性度和女性度都有差异。人性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每个人随心所欲地落在极度男性化与极度女性化这两个极端点之间的任何一点上,而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必须落在极端点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