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的心得体会
目前血培养被认为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金标准,临床中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多种多样,抑制它们的抗生素也千差万别,只有准确检测病原,才能真正做到针对性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改善患者预后。而在临床中因留取血培养的方法不当,导致检测结果值不准确,因而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储存是减少检验结果误差和错误的基本要素,即规范血培养标本采集是为临床提供正确指导依据的有效途径。现就笔者在医院临床科室工作经验,血培养标本采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一、血培养的定义
血培养是指将从患者静脉穿刺取得的血液接种到一个或多个培养管或培养瓶中,以帮助识别和发现细菌或其它可以通过培养而进行分离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念珠菌属、霉菌属等),这些微生物存在于血液中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微生物,可以有助于医生诊断、治疗和预后患者的感染性疾病,从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二、采血指征:
当患者出现以下任意一种体征时即可作为采血重要指征:1、发热(体温≧38℃)或低温(≦ 36℃);2、寒战;3、白细胞计数大于10.0 ×109 /L;4、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5、血压降低;6、C 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7、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8、血小板减少;9、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特征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培养,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寒战、高热初期应尽快采血为最佳时机。
三、血培养采集规范化流程
1、当医生评估后开出医嘱,护士处理医嘱,打印条码贴在培养瓶上,双人核对。
2、携带医嘱条至床旁,再次双人核对,做好宣教工作。
3、用手消夜消毒手卫生,培养瓶口用75%酒精消毒待干,避免污染。
4、选择合适的静脉,扎止血带,用1%-2%碘酊或10%碘伏涂于抽血局部皮肤分别作用30秒或60秒后,再用70%-75%乙醇脱碘,消毒范围至少10cm,待乙醇挥发干燥后静脉采血10ml注入血培养瓶内。
5、采血完毕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通知相关人员送检,若未能及时送检,应置于常温下保存,最迟不能超过2小时。
6、若采两组血培养,应选择不同部位,如果患者有PICC导管,可根据医嘱从导管取一组血培养,另一种采外周静脉血,应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1]。
四、血培养采集注意事项
1、采血量
血量与培养基量之比应为1:5-1:10。成人采血量一般为8 ~10 ml,儿童3~5 ml,若通过骨髓采样,一般抽取1-2ml骨髓液。在通常情况下,成人血培养阳性率与标本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当培养血量每增加lml,阳性率可增加3%~5%[2]。但我们需要注意采血量过多也会导致假阳性。
2、采血次数
采血次数和采血时间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采血,24 h 最好采集2 ~3 次作血培养,每次2瓶(需氧和厌氧)。入院前两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三天,每天采集两份,可选择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 ~1 h 采血,或寒战﹑发热1h 进行,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建议:①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血症﹑脑膜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 ~3 份血标本;②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 ~3 份血标本,24~36 h 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 份以上;③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如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培养出罕见的细菌或苛养菌;④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 h 内采集3 份血标本,如果24 h 后阴性,在采集3 份以上血标本。
3、操作前15min避免打扫地面、整理病房,避免人员频繁走动,同时可开窗通风以减少环境污染概率[3]。
4、血培养采集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以免将污染菌误以为病原菌。
5、患者寒战、高热初期采血为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血,对已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停用五天以上抽取血标本。
6、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骨髓、脑脊液以及浆膜腔积液均可用血液培养瓶增菌。
7、采血时直接注入血培养瓶(需氧瓶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注意采集完时反折采血器的软管,不要将空气吸入厌氧瓶),如果同时采两套血标本,须在不同部位采血,采集两组血培养时间隔时间不超过5分钟,
8、采集后应在血培养瓶签上写上采血时间、部位及量。血培养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在运送过程中保证标本的完整;如果采集的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放置室温或放置35℃ ~ 37℃温箱中,切勿冷藏。但最迟不能超过2小时送检。
五、临床意义
1、早期诊断细菌是否进入血液,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2、血液中一旦检测出细菌生长,并准确分析细菌种类,做出敏感药物试验,为临床提供正确指导,以便医生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3、监控血液中抗生素浓度及细菌杀死情况。
4、常见并导致败血症的细菌主要有: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链球菌属、厌氧菌。
由此可见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所以临床科室标准操作十分重要,必须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可信。
参考文献
[1]Everts RJ,Vinson EN,Adholla PO,Reller LB.Contamination of catheter-drawn blood cultures [J].J ClinMictrobiol,2001,39:3393-3394.
[2]黄莺,周蕾.血标本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
11(10):712-713.
[3]隽芳芳,俞超,叶青青.品管圈指导下行血培养标本采集的规范化管理[J].全科护理,2013,10(1l):762-7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