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诏德化碑》

2021-05-06 来源:好走旅游网
《南诏德化碑》

《南诏德化碑》

南诏德化碑立于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

《南诏德化碑》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为王昶访获,时已沉埋土中,今立于大理市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

南诏德化碑被誉为“云南第一大碑”,是南诏王阁罗风被迫叛唐投吐蕃以后,为说明不得己叛唐,“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而立的。碑高3.02米,宽2.27米,厚0.58米。碑阳面刻有正文40行,3800字,着重叙述了南诏和唐朝原来的密切联系及双方交恶的经过,双方兵戎相见,最后南诏归吐蕃的过程。石碑阳刻正文3800余字,阴面刻有39行1000多字,内容为南诏重要职官题名。经1000多年的风雨剥蚀,今天阳面正文仅存220字,阴面仅存556字,全碑5000多字现仅残留有700余字。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德化碑的重要价值,早在明代著名文学家、白族人李元阳修纂的万历《云南通志》等相关历史文献中,已录有碑文的全文。

南诏德化碑

碑文主要颂扬了阁逻凤统一六诏、东和诸爨的文治武功,与唐王朝交恶的原因,天宝之战前后经过,不得已而叛唐的苦衷和希望与唐和好的愿望,并叙述了南诏、唐朝和吐蕃间的关系等。

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所撰,唐流寓南诏御光庭书写。作者生平已难考证。

碑文不仅文辞典雅,脉络清楚,史实翔实,具有说服力,而且书法流利挺拔,潇洒朴茂,秀逸可爱,加之刻工精美,被誉为唐代滇文化的杰作。

该碑在研究南诏的形成、社会制度、云南各民族的关系、南诏与唐王朝及吐蕃关系方面,都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在研究南诏初期统治阶层的结构、职官制度等方面,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

1962年3月4日,国务院将南诏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德化碑》

《南诏德化碑》碑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