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型杂交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摘要 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能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制种方案,是制种成败的关键。滇型杂交稻滇杂33制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要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在技术上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培育带蘖壮秧。事实证明,培养良好的花粉供体和花粉受体,是获得高产制种的基础,特别是雄健的父本。二是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时适量施肥,不偏施氮肥。三是掌握好割叶的时期和方法,较好地消除授粉障碍,割叶时间太早或割叶长度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到父母本的花期和授粉质量。四是准确判断第1次赶粉的时间,认真细致做好赶粉工作。五是做好鸟害的防治。 关键词 杂交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029-02
滇型杂交水稻滇杂33制种属于建水县种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是云南省“十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项目。在建水县已有近10年的制种史,制种技术逐建提高,产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可观,是栽培普通杂交水稻的2~3倍,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已被列为建水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项目。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技术要求很高,操作过程也很严格,某一环节不当,都会影响到制种的产量,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1-3]。本文通过对技术措施的阐述,做出总结和分析,旨在寻求和探讨更科学更完善的
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使制种农户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云南省建水县南庄镇羊街村委会上羊街村进行,海拔1 300 m,年平均气温18 ℃,年平均降雨量800~850 mm,土质为砖红性红壤中的白泥土,ph值5~6,稻田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滇杂33[4]。供试肥料:三元复合肥(红磷化工,10-10-5),尿素(云天化ⅰ,含n 46.4%),碳酸氢铵(蒙自氮肥厂,含n 17.1%),过磷酸钙(个旧金星化工厂产,含p2o5 16%),硫酸钾(芬兰产,含 k 50%)。 1.3 试验方法
1.3.1 准确确定父母本播种差期,适时播种,使播种期避开不良气候。根据南庄镇的气候,6月中下旬至7月初降雨量小,连续阴雨天相对较少,气温、空气湿度适宜,扬花授粉安排在此时期较适宜,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及叶龄差,确定滇杂33第1期父本于2月15日播种,第2期父本于2月20日播种,母本于2月22日播种,父、母本时差7 d。
1.3.2 培育适龄多蘖壮秧。一是秧床的选择与制作。统一使用旱育秧。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病原物少、杂草少的菜地或水浇地作秧床。播种前10 d进行翻挖晾晒,秧床施入农家肥15 t/hm2、三元复合肥(10-10-5)1 050 kg/hm2、
硫酸锌105 kg/hm2、呋喃丹25.5 kg/hm2,精细整地,做到土细无垡,理成墒面宽1.3 m,长不超过10 m的高埂低墒,埂宽20 cm,整平捡出杂物待用。二是播种。播种前先晒种1 d,浸种48 h后(用清水先浸种12 h,再用强氯精浸种12 h,洗净后用清水浸种24 h)进行催芽,到种子破胸露白时,便可播种。播种前苗床要浇15 cm透水,用敌克松600倍液进行苗床消毒。播种量:母本为375~450 kg/hm2,父本为225~300 kg/hm2,播种要均匀,播后要覆土,厚度1 cm,种子不能外露,最后用丁草胺600倍液进行除草盖膜。母本秧龄30 d,父本秧龄40 d。三是苗期管理。父母本统一盖膜20 d,盖膜期间不需管理,揭膜前统一炼苗1周,增强幼苗对环境的适应,揭后第2天用敌克松600倍液喷施或浇施,防止苗期立枯病。在水分管理上,以早上秧叶无露水,中午卷叶时作为浇水依据,浇水一次性浇透,避免少浇勤浇,造成秧苗徒长。揭膜后,秧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尖、偏黄或气候型斑点,用磷酸二氢钾、云大120等进行生理调节即可。苗期病虫害以防治螟虫成虫为主,见虫喷药,药剂选用灭扫利、中西菊酯等普通杀虫剂即可,在露水未干的早晨进行防治较好。移栽前1周,用25%三环唑、40%多菌灵、杀虫单等药剂防治1次病虫。
1.3.3 大田移栽及设置。杂交水稻制种是一种特殊的间作栽培方式,与一般的作物生产间作方式大不相同。父母本在大田共同生长的过程中,既要优先保证父本种植的数量,又要尽量扩大母本种植的数量。因此,在大田设置时,要扩大行比,增加母本有效穗,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一是异杂行比的设置。滇杂33父母本行比设置为2∶18,即在234 cm行区内,种植父本2行,母本18行,父本双行工作沟30 cm。二是栽插顺序、排列方式和产量指标设置。移栽时,父母本同期移栽,先栽好父本后再在父本间栽母本,2行父本的种植方式为大二行条栽,株行距13 cm×30 cm,2期父本按5丛1组间隔栽插,每丛栽2苗,保证插足基本苗7.125万丛/hm2,母本株间距13 cm×12 cm,每丛栽1~2根苗,插足基本苗57万根/hm2。为了保证栽插的质量,移栽时要求做到:浅水栽插,拉绳栽直、浅插。
1.3.4 大田期的水肥管理。大田生产期间水肥的管理,要围绕双亲平衡生长进行管理。要想获得高产,就要搭好丰产苗架,必须适氮、高磷钾栽培。在双亲的生长过程中,只有充分利用好水肥,把握好父母本共同生长的特点,才能促使父母亲本早生、快发,达成父母本的丰产架势,使其既有高密度的花粉供体,又有高密度的花粉受体。整田质量要做到田平泥化。根据羊街土壤状况,重施底肥,施用农家肥15~30 t/hm2、过磷酸钙600 kg/hm2、碳酸氢铵600 kg/hm2、尿素225 kg/hm2、钾肥75 kg/hm2。大田水分管理。坚持“寸水栽秧,浅水管理,够蘖晒田,深水打苞,谷黄撤水晒田”的原则。移栽后至分蘖盛期,浅水灌溉,当每丛分蘖数达18个左右时,便撤水晒田,抑制无效分蘖,有利于植株根系的呼吸和养分积累,为后期的孕穗打好基础。晒田到田脚有细纹时,再复入深水,为孕穗和幼穗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谷黄接近收割时,撤水
晒田,以便于收获。大田肥分管理上,父本栽后10 d,用水稻三元复合肥(10-10-5)150 kg/hm2,对父本施1次偏肥,促进父本早生快发,获得足够的分蘖数;在父母本移栽后25~30 d,施尿素225 kg/hm2、钾肥75 kg/hm2,使父母本稳健生长,争取根旺、秆壮、中穗、短叶,在母本抽穗前5~7 d,施尿素45 kg/hm2,使后期生长不早衰。
1.3.5 大田期病虫害的防治。在大田生育期间,主要做好“三病两虫”的防治工作。“三病”指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两虫”指稻螟虫和稻飞虱。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时期:一是初分蘖期。做好前期叶瘟和第1代螟虫的防治,用25%三环唑800倍液和顺逆杀乳油800倍液混合喷雾1次。二是分蘖盛期。主要做好叶稻瘟、纹枯病、稻曲病及白叶枯病的防治,用75%三环唑800倍液、井冈霉素600倍液、叶枯宁600倍液、粉锈宁800倍液混合喷雾,隔7 d喷1次,连喷2次。三是始穗期。做好稻颈稻瘟、白叶枯病、纹枯病及第2代螟虫的防治,用富士一号1 000倍液、井冈霉素600倍液、叶枯宁600倍液、逆杀乳油800倍液混合喷雾,隔7 d喷1次,连喷2次。稻飞虱的防治在发生后见虫喷药,药剂使用稻虱净800倍液和吡虫啉800倍液混合液喷雾。
1.3.6 父母本的花期预测与调节[5]。制种过程中,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必须做好花期的预测,及时做好父母本生育期动态的观察和预测,全面了解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情况,发现花期不遇时,及早采取措施予以调节,做到该促则早促,该控
则早控,使父母本同时抽穗扬花,花期准时相遇。近年来确定理想的花期相遇的标准是:母本比父本早1~2 d始穗,做到“头花不空,盛花相逢,尾花不丢,花期全遇”。花期预测的方法很多,试验采用的是幼穗剥检法。用此法来确定花期相遇的标准是:“一至三期父早一,四至六期父母齐,七至八期母略早”,如果发现父母本花期相差3 d以上,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花期调节促进发育较慢的亲本,抑制发育较快的亲本,达到花期相遇。在措施上以促为主,促控结合,早促早控(以幼穗分化三期以前促控效果最好)。常用的花期调节法有肥水调和化调。一是肥水调节。采用氮控钾促法,对发育较快的亲本,视苗情偏施尿素75~150 kg/hm2,可延迟亲本始穗4 d左右。对发育慢的亲本可用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750 kg连喷2次,可提早亲本2~3 d。在幼穗发育后期发现花期不遇,利用大多数恢复系对水反应敏感,不育系对水反应迟钝的特点,通过田间水分控制调节花期,如父本早母本迟,可以排水晒田,控父促母;如母本早、父本迟,则可灌深水,捉父控母,一般可调节花期3~4 d。二是化学药物调节。喷施九二○,可使亲本提早抽穗2~3 d。抽穗前2 d或见穗期,用九二○15 g/hm2对水750 kg,再加磷酸二氢钾1.50~2.25 kg/hm2,对抽穗迟的亲本进行叶面喷雾,一般可使亲本提早抽穗2~3 d。对抽穗相差4 d以上的,可对幼穗发育快的亲本用多效唑1.50~2.25 kg/hm2对水750 kg喷雾。 1.3.7 采用综合措施,提早母本异效结实率[6]。在一定苗穗范围内,制种产量主要决定于母本结实粒数。影响异交结实率的因素
很多,如制种田间花粉密度小、父母本花期不遇等,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技术措施:一是割叶。制种田的剑叶太长,会影响父本花期的扩散,因此全田抽穗5%~10%时,及时割除剑叶长度的1/3,可以捉进全面授粉,另外还可以缩短生育期,促进父母本提早开花。二是使用九二○。父母本割除剑叶后,要及时喷施九二○,以提高父母本的穗层高度和母本抽穗的整齐度,还可增加种子的千粒重。根据花期相遇情况,选用不同的见穗指标喷施九二○。父母本花期相遇,在母本抽穗5%~10%时,用九二○ 30 g/hm2喷施1次即可,父母本花期不遇的,父本慢只喷父本,母本慢只喷母本,用量可增至45 g/hm2,隔天喷施,连喷2~3次。三是正确使用激素花信宁。滇杂33的制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花期相遇而花时不遇的情况。在天气晴好的状况下,一般父本11:00以后便开始开花,而母本每天开花时间要比父本慢几十分钟,采用花信宁喷施诱导,可以促进母本每天提早开花,使父母本花时相遇,提高授粉率,提高制种产量。用法:母本抽穗5%、40%时各喷施1次,有利于母本每天提早开花20~30 min。四是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能捉使花药开裂,扩大散粉范围,从而提高异交结实率,一般采用竹竿赶粉。赶粉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异交结实率。只有掌握准确的赶粉时间、正确的赶粉方法才能收良好的效果。天气晴好时,开花时间较早,要早赶,遇多云天气或阴天,开花时间延迟,就要推迟赶粉。确定第1次赶粉的方法是:母本穗子开(颖)花较多,父本穗子开花10朵左右时,便可进行赶粉,每天赶3次,花开较多的,可连赶4次。
到15:00以后,颖花便逐渐闭眼,到16 h便完全关闭,因此第1次赶粉后第2次要连续赶,作短暂休息后再进行第3次赶粉,必须在16 h前完成,连续赶粉13~14 d,对于父母本长势都比较强壮的。可持续赶粉18 d,坚持有花就赶,直到终花为止。正确的赶粉方法,要做到轻压、重摇、慢放。轻压就是沿风向轻轻压父本植株中部,使穗倾向母本引散粉;重摇就是连续振动稻株,促使花药开裂散粉,飞落母本行;慢放则是为了防止花粉往回飞落。五是其他措施。授粉结束后,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进种子饱满,提高千粒重,提高制种产量。另外,要及时割除父本,增强母本田间的通透性。
1.3.8 防杂保纯,确保种子质量。杂交种子的纯度直接影响到杂交水稻的产量。因此,在整个制种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防杂保纯措施。一是严格隔离。搞好制种田的隔离,是保证杂交稻种子纯度的重要条件,主要采取品种隔离和空间隔离,品种隔离要求非制种品种推迟播种期30 d以上,空间隔离要求500 m以上。二是严格去杂去劣。大田生育期间要求农户自行去杂2次,割除父本后由种子公司负责组织有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30页)
关人员进行去杂,循环去杂不少于2次,直到田间检验达标为止。三是授粉结束后,要注意赶鸟,严防鸟害和鼠害。四是适时收割。严格按种子收割程序入场、晾晒,入库时质量指标必须达到国
标二级以上标准(即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含量13%以下)。 2 结果与分析
2012年试验品种滇杂33共有制种面积4.72 hm2,共制稻种13 644.6 kg,平均产量2 893.65 kg/hm2,其中最高产量4 920 kg/hm2,最低产量1 770 kg/hm2。按建水县种子公司2012年收购价格9元/kg,最高产农户实现产值44 280元/hm2,是栽培普通杂交稻效益的3倍,最低产农户实现产值15 930元/hm2,经济效益超过了栽培普通杂交稻。
通过田间取样,基本丛56.4万丛/hm2,有效穗数394.8万穗/hm2,成穗率达52%,每穗着粒数80粒,穗实粒数38粒,结实率47.5%,千粒重24 g,理论产量3 600 kg/hm2,与实际产量较接近,能代表多数农户的栽培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要获得理想的制种产量,应在技术上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培育带蘖壮秧。事实证明,培养良好的花粉供体和花粉受体,是获得高产制种的基础,特别是雄健的父本。二是氮、磷、钾配合施用,适时适量施肥,不偏施氮肥。三是掌握好割叶的时期和方法,较好地消除授粉障碍,割叶的时间太早或割叶的长度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到父母本的花期和授粉的质量。四是准确地判断第1次赶粉的时间,认真细致地做好赶粉工作。五是做好鸟害的防治工作。
同样的品种、同样的技术指导,产量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总结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苗期盖膜时间过长,揭膜前的炼苗不到位,造成秧苗徒长和揭膜后的烧苗现象,降低了秧苗素质,影响了丰产架势的形成。二是大田期部分对母本偏施氮肥,未掌握好割叶时间和方法,造成父母本花期不遇,母本贪青,推迟花期。父本盛花时,无良好花粉受体,母本盛花时,父本已衰退,没有足够的的花粉提供给母体,这是造成低产的主要原因。三是未掌握好第1次赶粉的时间,马虎了事,产量过低的几家农户,几乎没有进行赶粉。看见父本开花而母本未开花时,便急于赶粉,到母本开花时,先赶的花粉已被浪费,影响了授粉质量。四是没有防好鸟害。 4 参考文献
[1] 王书忠.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j].种子科技,2004(3):171-172.
[2] 谷茂.杂交种子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59-64.
[3] 王正明,郭艾,谭亚玲.杂交粳稻滇杂33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9(2):42,56.
[4] 陶光喜,郭艾,蒋义明,等.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3的选育与应用[j].杂交水稻,2005,20(4):16-17.
[5] 徐家安,郭荣良,王健康,等.三系杂交粳稻天协13亲本的开花习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要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19):10054-10058.
[6] 石邦志,陈文强,伍祥,等.杂交水稻新组合奇优894高产制种技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22-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