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梁漱溟教育思想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2023-07-07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3月 第3l卷第2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t.2OO6 V_0I.3I NO.2 激 教畜粤想与爹习型社会的掏建 刘曙东 ,张敏 (I.湖南文理学院政史系,湖南常德415000:2.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的教育家.他敢于对当时的教育体制提出质疑,提倡终身教育,主张教 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化社会为学校,实行全民教育;谋求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综合统一;主张创新教育. 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 形成,具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粱漱溟;教育思想;学习型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6)02一oo84一O3 O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Liang Shum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ociety LIUShu—dong.Z 4ⅣG Min (1.Department ofPolitics and History,Hunan University ofArts and Science。Change,Hunan,415000; 2.Changde Financial School,Changede,Hunan,4 15000) Abstract:Liang Shuming is a famous educator in modem hitory of sChina.He questions current educational system nd advocates laifelong education.He believes that ducaetion should be lasting for adults and even for life;turn society into school and carry out civil education.He thinks that we should seek to the 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iferent kinds of cducation.He alSO advocates innovative education.His educationaI thoughts enlighten the idea of civiI education and lifelong ducatieon in he twhole society and construct lifelong educational system and learning society. Key words:Liang Shuming;educational houghtts:lemning ocisety;constructing 粱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者、教育家和 社会活动家。作为一名教育家,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 在此种学习上缺少直接经验,效率转低,或至于不可能势必 延至成年而后可。有唯需要为能启学习之机,而唯成人乃感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是他的终身教育思想, 对于我们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 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在 此对梁漱溟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当前学习型社会 需要,借令集中此种学习于童年,亦图费经历与时间。势必 待成年需要,卒从以成人教育行之”。三是“以现代文化进步 社会变迁之速,若学习于早,尔后过时即不适用,其势非时 时不断以学之不可”01(第196页)。 的构建有所裨益。 一梁漱溟不仅指出人们受教育时间的不足,更敏锐地意识 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 不仅主观上为了“需要”不断进行学习,而且客观的社会发 梁漱溟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 梁漱溟承接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命脉,也秉受了西方 现代文明的熏陶,提出了“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 [11(J ̄395页)的观点。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理由:一是“现代生 活日益繁复,人生所需要学习者遂以倍增,率非集中童年一 期所得尽学,由此而教育延及成年之趋势,日益重迫”。二是 “社会生活既繁密复杂,而儿童较远于社会生活,未及参加, 展也迫使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社会的变化迅速,尤其是现代 社会知识技术激增,人所需要学习的东西相应倍增,集中于 人生的某一阶段(如童年)来接受教育、学习是不够的。知识 总在变化发展创新之中,及至长到成年又更新了不少知识, 而童年所学的某些知识未来得及使用便不适应新形势了。所 以成人教育更应该受到重视,这是革除旧生活、创造新文化 的必需。梁漱溟明确指出,人不能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 收稿日期:2006—0l一20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文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梁漱溟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教育 (JJQD0403)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曙东(1970一).男,湖南汉寿人,湖南文理学院政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 张敏(1974一).女.湖南常德人,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2期 刘曙东张敏梁漱溟教育思想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们对这两种方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问及粱漱溟的意见,他 的答案却在两者之外:“既非于现行学制中为社会教育讨一 地位,亦非另定一平行系统:乃以社会教育为本而建树一系 统。州。】(第393页)梁漱溟的观点立刻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同。 能度过一生,将学习固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更是不能适应社 会变迁之速。时代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频繁,需要人们终身 学习。人们要想在速变的社会环境中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 与选择,就需要终身不断的学习。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 程,儿童必须受教育,青年必须受教育,成人也必须受教育, 是谓“活到老,学到老”。梁漱溟关于终身教育必要性的分析, 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更具指导意义。如今知识在迅速 老化、更新,从学校教育中一次性获得知识就能一劳永逸地 为此他被授权执笔拟订了“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草案”。“草 案”首先指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分离,强行将二者 进行区分既无“学理真据”,又于形式上难辨。社会教育只 是一种新兴的教育运动而已,是与学校传统教育相对应的一 应付社会需要的时代不复返了。 (二)化社会为学校,实行全民教育 粱漱溟认为,教育离不开社会并在精神上领导现有社会, 教育愈接近愈符顺社会愈好,理想的社会是能够帮助人生向 上的。“一切合于教育意义,形成一个完全教育化的环境,启 人向学之诚,而萃力于创造自己”【Z】(第213页)。人们在实际 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接受由社会整体提供的教育机会。 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之后,全体民众才有受教 育的可能,才能真正避免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发生。教 育“要着重于社会,并求普及于一般人,与平时教育恒设为 特殊环境(学校)者异——此即化社会为学校川l】(第399页)。 一切人都可以受教育,在生活中可以受教育,在生产中亦可 以受教育。梁漱溟的“化社会为学校”把教育扩大到交友、 工作等日常生活中,让生活与社会随时随地为一切人提供教 育机会,这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特征。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提 高每个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人发展,让人们充分实现自我价 值。最重要的一点是使人“学会学习”。因此,教育就是教 人学会如何学会生活,有能力自如应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梁漱溟成功吸纳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不是教育 你成功干什么,而是教你更会受教育,教你学会更会学习。” 【2】(第l87页)他的这一终身教育观旨在重视学生的自修。他认 为,学生自己去看书比听一堂先生的课既方便又得益更多, 学生只须在教师指导下寻找并阅读参考书,独立思考反而收 获会更大,而这样做就必须立足于理解、同化的能力。在已获 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炼的能力,轻松处理抽象与具体、 一般与特别的关系的能力。梁漱溟一生研究人生与社会问题, 从教育与社会关系中找到突破口以期待解决人生问题乃至社 会问题,希望人们通过教育学会生存。其“教你学会更会学 习 的观点完全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的确切含 义,也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学习》一书中“终 身教育和学习的社会”的观点完全吻合。 (三)谋求各种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综合统一 梁漱溟从分析终身教育的特性的过程中得出终身教育能 够“调整综合统一全部教育体系 的结论。他认为,职业教 育与一般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校外教 育、文化与教育等各种教育活动是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的, 终身教育必将谋求各种教育形式之间的联系和统一。1933年2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社会教育的地位”为主题召开教育会 议,拟订了两种讨论方案:(1)将社会教育加入现行学制系统; (2)于学校系统外另定一平行之社会教育系统。与会的教育家 个名词,而两者各不足为“准理当事的真教育”。真教育为 两者之融合归一。梁漱溟认为,当时的教育体系不能代表真 正意义上的教育,学校教育不完整,社会教育过于零碎。立 足于社会本位大教育观的高度,当下该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 何建树一个新系统,容纳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职业教育与 一般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处理好各种教育之间的 关系,调整综合所有的教育体系。社会本位的教育系统“基 本按行政区划设学,分国学、省学、县学、区学、乡学及市学 (分行政院直辖和省直辖两种)、坊学¨ (第265页)。在这 个教育系统中,“国学、省学着重学术研究,教育方式以学 校教育为主;省学、县学着重人才训练;区学、乡学着重基 础训练,教育方式则以社会教育为主:坊学则将学校教育与 社会教育相结合”【’】( ̄266页)。以社会为本位的教育系统, 可以纠正学校教育脱离社会之弊、不能顾及个人的全部生活 之弊、失去目的而形式呆板之弊。 (四)注重人才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梁漱溟十分重视人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将 创造分为两种:一是成己,一是成物。“教育就是帮助人创 造。它的工夫用在许多个体生命上,求其内在的进益开展, 而收效于外。无论为个人计或为生活打算,教育的贵重,应 当重于一切” (第345页)。梁漱溟说,所谓的生命本性就是 常常创新,人类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梁漱溟面对他所生活 的那个时代的呆板、机械的教育现状,深感忧痛,曾叹息“可 惜人类直至于今全被压抑而得不到表现”【2】(第14l页)。他认 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因为人是有智慧的生命,有智慧 就能创造。我们知道,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促进人的发展, 一是促进社会的发展。梁漱溟基于对于人生、对教育的深刻 认识,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就是帮助人创造”的论断。他针 对当时只讲求形式、不求精神的教育现状指出:“中国现在所 需要的正是创造,因中国社会旧日的一切多不适用;近今从 西洋直接抄袭过来的又不适用,所以非创造自己所适用的新 文化不可。”【2】(第103页)梁漱溟的创新教育思想对当前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梁漱溟特别重视教育实践活动,极力反对培养精神贵族 的学校教育。任教期间他注意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在创办曹州中学期间,他在‘入学须知》里明确告示:一切 零碎事都要学生自己做,如果富厚人家的子弟到我们这里来, 需要改他的习惯,学得勤劳一点。【5】(第33页)在参观陶行知 的晓庄师范学校后,他十分称赞那里“教学做合一”的做法 (这里的做即是教育实践活动)。l928年,梁漱溟担任广州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立一中校长,他在<今后一中改造之方向》中明确提出:“我 第31卷 教育、高等教育必须相互衔接,互为依托,在加快普通教育 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在办好高等院校、电大、 们很不满意现代手足不勤心思不用的教育。基于此,我们的 根本主张,是要学生拿出他们的心、思、耳、目、手、足的 力量,来做他们自己的生活。”[61(第867~868页)实践教育观 的引入,使传统的封闭教育变为开放型教育。我们应充分认 函大、党校、夜大、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的同时,充分利用 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各种远程开放教育和就业 培训,建立资格证制度和培训证制度,让社会成员自觉充电,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总之,要形成终身化、网络化、 识实践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开 展实践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创 新人才。 二梁漱溴教育思想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 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构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全民学习、终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粱漱溟教育思想虽 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他所提倡和重视的终身教育、 全民教育、创新教育、社会本位教育、真教育,与学习型社 会所具有的终身性、开放性、创新性、大众性等基本特征有 诸多吻合之处。笔者认为,梁漱溟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构 建学习型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 的教育理念 学习型社会是对现代社会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在信息 社会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 的周期缩短,知识创新的频率加快。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 人类知识总量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总量 只占届时的1%。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人 生所得知识总量的5%~10%,其余的知识要在工作中通过继 续学习获得l 。所以,终身学习已成为个人、组织乃至社会 的迫切需要。为此,要加强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起“学则进, 不学则退”的思想观念,树立“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思 想观念,努力形成干部群众自学、乐学、好学、善学的良好 社会风尚。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 创新和激烈竞争的需要。 终身教育是全员性教育,它不仅要求学习行为的持续性 和长久性,即个人要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而且要求机 关、团体的广泛参与,要求企业不断学习和变革.要求国家 始终保持竞争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努力培育一批充满活力、 具有鲜明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 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 ‘(二)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构建完善的全民教 育体系 全员性和全程性决定了终身教育必须依靠广泛的教育机 构的大力支持,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为此,要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调整教育结构,重组并充分 利用教育资源,广开办学之门,使全社会中的正规教育与非 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整合,合理分布,明 确分工。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 开放化、自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家庭网络化、社会中 心化、学校联动化和社会学习化的“大教育 格局,为每一 位社会成员随时提供各种学习帮助,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 龄、不同岗位、不同时期的各类人员的不同需求。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指出:“创新是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 育是在经济全球化特定条件下提出的崭新观念,它包括创新 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内容,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样 人才的问题。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中国 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创新素质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育忽视创新教育,视学生为被动 接受教育的对象乃至装知识的器皿而非学习的主人。直至今 日我们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教学仍在拼命向 学生灌输知识,其中许多是陈旧落后的知识。此种情况严重 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现代的教育观,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改变那 种只要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现象,改变过分强调学科 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现状,加强课外 实践、社会实践。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和发 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培养 兴趣、情感、意志、个性和能力,让学生自由想象和创造, 做学习研究的真正主人,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 造宽松的环境。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学习科技、鼓励创新的 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鼓励学习、激励创新的机制和制度, 引导人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培 育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五卷)[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1992. [2]唐现之.粱漱溟先生教育文录[M].青岛: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1985. [3]孙培青。李国钧.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l995. [4]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二卷)[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1989. [5]宋思荣。梁漱溟教育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6]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梁漱溟全集(第四卷)[M].济南:山东人 民出版社,1991. [7]韩振峰.建设学习型社会奔小康[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3-01 (4). (责任编辑:老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