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2023-01-11 来源:好走旅游网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印430份)

1、十月革命的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的措施: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爆发地点 特点 危害 在美国爆发,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范围广 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大量工人失业,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各国应对措施 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到莫斯科。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列宁 斯大林 经济 新经济政策 实施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加快实现农业集

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体化 政治 1922年,成立苏联 1936年制定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

国家 作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含义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①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底下, 2、凡尔赛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或称凡尔赛会议)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19年 1921至1922年 参加的国家 英法美操纵国,共27个国家参加 英美日操纵国,共9个国家参加 签订的条约 对德的《凡尔赛和约》,与奥地利、匈牙《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条约 形成的体系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调整的范围 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有关中国的规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 尊称中国的主权、独立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定 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山东的权益得到一定的恢复 性质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会议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会议 3、经济危机 经济大危机 时间 1929年至1933年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时间 1933年 1922年 1936年 法西斯人物 希特勒 墨索里尼 没有 控制国家政权纳粹党 法西斯党 日本军部 的法西斯组织 对内对外政策 对内独裁 ,对外侵略扩张 建立后影响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没有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三个法西斯国轴心国集团,或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家结盟

4、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 时间 1938年 参加国家 英法德意(张伯伦 、 达拉第、希特勒 、 和墨索里尼) 内容、签定的协定 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签定《慕尼黑协定》 原因 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他们想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结果 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实质 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影响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5、二战 二战 1

开始时间 规模扩大 作战双方 结束时间 主要战役 重要会议 1939年 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德军突袭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 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与中美苏等反法西斯国家 欧洲1945年5月8日 日本 1945年9月2日, 日本签署投降书, 二战战结束 斯大林 格勒战役 是二战的转折点 ,英美盟军在诺曼底 登陆,形成东西夹击,苏联从东向西 进攻,英美盟军从西向东进攻 华盛顿会议(通过《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德国投降后,对德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德国:希特勒 意大利:墨索里尼 美国:罗斯福 苏联:斯大林 冷战的表现

9、世界格局 一战后 二战后 苏联解体后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世界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苏争霸,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美国在全世界仍推行霸权政策 主要人物 6、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时间人物 1933年罗斯福 措施 特点 意义 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①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加强⑤新政在美国和世界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7、西欧日本的经济恢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七十八十年代经济危机与调整,九十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特征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西欧 日本 共同的原因 ①美国的援助②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制定适当的政策 独特的原因 基础好,劳动者素质高 非军事化政策,集中发展经济,利用朝鲜战争美国的军事定货 科技立国政策 8、冷战 冷战的含义 发出冷战信号 冷战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英国首相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0、世界暂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还未形成。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主冲突、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威胁着世界和平

11、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的趋势加快。

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的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中国应对全球化: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1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开始的内容、特点、影响

14、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①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②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再此进行了长期的角逐,他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

③历史的原因:以色列不断扩张领土,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④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当做圣城,斗争这个地方。 种族:巴勒斯坦是阿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以色列是犹太民族信仰犹太教。

15、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遇到挫折 16、两极争霸 五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美国 美国进攻 苏联 苏联防守,古巴导弹事件 优势 优势在美国 优势在苏联 美国防守,从越南苏联进攻,重要事件, 撤出,同中国建交 苏联进攻阿富汗 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国由于成为最大苏联防守由于长期争霸苏联负双方都削弱 的债务国,面临西担沉重,(制订了一军备控制为 2

欧和日本的竞争,重心的全球缓和战略,从阿富同意苏联的有限缓汗撤军) 和战略 1991年 苏联解体,美苏霸争结束,现在格局“一超多强”,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17、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列宁 斯大林 经济 政治 作用 苏联 东欧 共同点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都进行过改革,但都失败,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解体或巨变前的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想改变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东欧一些国家进行改革,但都失从根本上冲击。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的从政治败 经济上改革但失败 时间 1991年苏联解体 1989年下半年东欧巨变 社会性质 从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18、亚非拉的奋起 国家 事件 印度 印巴分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本来是一个国家分裂成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的,英国从19世纪中期开始把印度作为殖民地,1947年独立 埃及 纳赛尔领导的埃及政府宣布苏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古巴 推翻美国的傀儡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 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 非洲 1960年非洲独立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宣告统治非洲500多年的殖民体系瓦解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印430份) 1、 十月革命的意义: 2、 十月革命后的措施:

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含义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①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底下, 2、凡尔赛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或称凡尔赛会议) 华盛顿会议 时间 参加的国家 签订的条约 形成的体系 调整的范围 有关中国的规 定 性质 3、经济危机 经济大危机 时间 爆发地点 特点 危害 各国应对措施

3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时间 法西斯人物 控制国家政权 的法西斯组织 对内对外政策 建立后影响 三个法西斯国 家结盟

4、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 时间 参加国家 内容、签定的协定 原因 结果 实质 影响 5、二战 二战 开始时间 规模扩大 作战双方 结束时间 主要战役

重要会议 主要人物

6、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时间人物 措施 特点 意义

7、西欧日本的经济恢复 西欧 日本 共同的原因 独特的原因

8、冷战 冷战 冷战的含义 发出冷战信号 冷战开始的标志 冷战的表现 9、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 一战后 二战后 苏联解体后

10、世界暂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还未形成。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 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主冲突、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威胁着世界和平

4

11、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应对全球化:。

1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开始的内容、特点、影响 14、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

15、1989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遇到挫折 16、两极争霸 美国 苏联 优势 五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1991年 17、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 东欧 共同点 解体或巨变前的改革 时间 社会性质

18、亚非拉的奋起 国家 事件 印度 埃及 古巴 巴拿马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