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下列各项属于企业人力资源中期规划的是

2024-09-02 来源:好走旅游网
1.下列各项属于企业人力资源中期规划的是( )。 A.1年期规划 B.4年期规划 C.6年期规划 D.10年期规划 答案:B

解析:按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4年期规划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中期规划。

2.( )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的计划。 A.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规划 B.组织人事规划

C.人力资源制度建设规划 D.员工开发规划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3.( )使用于对学者、专家或企业高层人士的调查。 A.行为记录法 B.当面调查询问法 C.问卷调查法

D.会议调查询问法 答案:D

解析:会议调查询问法是指调查单位或调查者邀请被调查对象(一般十几个人),在约定的时间、地点集中,以会议的方式展开调查的方法,如座谈会。会议调查询问法的优点是:调查者可以直接倾听被调查者的观点;调研双方有互动的机会;与当面调查询问法相比,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较低,效率较高。它适用于对学者、专家或企业高层人士的调查。

4.( )是对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并对资料进行科学统 计和综合分析的过程。 A.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 B.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 C.企业组织信息的存储 D.企业组织信息的检索 答案:B

解析: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是指对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并对资料进行科学统计和综合分析的过程,包括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调研报告的撰写,企业组织信息的传输、存储和检索。

5.在企业组织信息分析方法中,SWOT分析法属于( )。 A.可靠性分析 B.数理统计分析 C.经济学分析 D.财务报表分析

答案:C

解析:企业组织信息分析方法包括可靠性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和经济学分析。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经济学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其中S即strength,表示组织的优势;W即weakness,表示组织的劣势;0即opportunity,表示组织面临的机会;T即threat,表示组织面临的威胁。SWOT分析法从各个角度对组织现状进行分析,组织面临的是机会还是威胁,拥有有多少优势、多少劣势,主要取决于组织实力。 6.特殊情报是供( )使用的信息。 A.专家 B.-线员工 C.高层决策者 D.中层管理者 答案:C

解析:企业不同人员对信息的种类、性质和形式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管理决策的需求,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形成各类报表与文件。例如,把信息分为特殊情报、战略信息和战术信息,分别提供给企业高层决策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 7.下列各项中,被称为”军队式结构“的是( )。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答案:A

解析:直线制又称军队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直线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成垂直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8.( )结构适合规模小,业务简单的企业。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答案:A

解析:直线制的适用范围有限。在直线制中,经营管理事务仅依赖于少数几个人,如果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其只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9.( )是按照专业化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分工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答案:D

解析:职能制又称多线制,是指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分工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职能制组织结构在总经理下面设置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业务分工范围内都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单位,下属既服从直线领导的指挥,又服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

10.下列具有双道命令系统的企业组织机构类型为( )。 A.直线制

B.直线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答案:C 解析:矩阵制组织结构是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的,具有双道命令系统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11.事业部制结构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 A.集中决策、分散投资 B.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C.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D.以成果为中心 答案:B 解析:事业部制又称分权制结构,是一种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它遵循”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原则,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按产品、地区和顾客等标志将企业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经营单位,分别组成事业部。 12.一般来说,职能管理部门是总经理的参谋和助手,其对业务部门实行的是( ) A.垂直式领导 B.直接指挥 C.间接指挥 D.监督和指导 答案:D

解析: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提供指挥和监督。 13.关于超事业部制,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是在事业部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B.又称执行部制 C.能形成拳头优势 D.便于管理 答案:D 解析: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是一种在事业部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事业部制的缺点是:管理层次增加,企业内部的横、纵向沟通问题更紧迫;管理人员增多,企业费用增加,等等。

14.( )是用来说明公司各个部门及职能科室、业务部门设置以及管理层次、相互关系的图。 A.组织结构图 B.组织职务图 C.组织职能图 D.组织功能图 答案:A

解析:组织结构图说明公司各个部门及职能科室、业务部门设置以及管理层次、相互关系的图;组织职务图表示各机构中所设立的各种职务的名称、种类的图;组织职能图表示各级行政负责人或员工主要职责范围的图;组织功能图是表示某个机构或岗位的图。

15.( )是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过程。

A.工作岗位调查

B.工作岗位分析 C.工作岗位设计 D.工作岗位评价 答案:A

16.在下列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中,工作抽样属于( )。 A.面谈

B.电话调查法 C.现场观测 D.书面调查 答案:C

解析:工作岗位调查的方式包括:①面谈,为了获得岗位的相关信息,调查人直接与员工见面,调查其所在岗位的情况的方法;②现场观测,调查人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和测定的方法,如测时、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等;③书面调查,利用调查表进行岗位调查的方法。

17.( )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 A.岗位写实 B.作业测时 C.岗位抽样 D.观测法 答案:C 解析:岗位抽样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它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地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的一种方法。

18.关于岗位抽样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仅限于企业 B.节省时间,节约费用 C.抽样随意,准确性不高

D.工作量大,测定人员易疲劳 答案:B

解析:岗位抽样的特点包括:①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工厂、企业、医院、商店、饭店旅馆、机关团体等各类单位的岗位研究;②节省时间,节约费用。与岗位写实、作业测时相比较,岗位抽样方法可以减少调查时间,节约费用;③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能消除被观测人员在生理心理上的影响。岗位抽样时,只要遵守随机性的原则,并保证有足够的抽样观测次数,抽查的结果就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精确度;④测定人员不必整天连续在工作现场进行观察,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避免因冗长的观测所带来的疲劳和厌烦情绪。

19.在下列岗调查方式中,有助于鉴别出本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和重要项目的是( )。 A.关键事件法 B.专家讨论法 C.岗位抽样法 D.档案资料法 答案:B 解析:关键事件法是指由岗位调查者对承担本岗位工作的操作者的劳动行为进行观察,将其“最好”和“最差”(或者“有效”和“无效”)的行为进行登记记录的方法。采用关键事件法可以延续一段时间,通过反复比较,以掌握本岗位的关键信息。采用关键事件法,有助于鉴别出本

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和重要项目。

20.某单位3月份员工变动情况为:3月1日56人,6日2人调出,15日调进3人,22日又招进1人,26日4人退休,则全月平均人数为( )。 A.56 B.46 C.66 D.50 答案:A 解析:月平均人数是指计算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是以计算月内每天实际人数相加之和,除以计算月内的日历日数求得,其计算公式为:月平均人数=计算月内每天实际人数之和/计算月内的日历日数根据题目条件,则全月平均人数为:全月平均人数=(56×5+54×9+57×7+58×4+54×6)÷31=55.5≈56(人)。 2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非生产时间的活动的是( )。 A.停工休息 B.选举 C.开会

D.党团组织各种活动 答案:A 解析:非生产时间是指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由于行政原因安排其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时间。如占用生产时间的选举、党团组织活动、开会、参观和各种公益活动等。 22.工作时间的核心部分是( )。 A.加班时间 B.停工损失时间 C.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答案:D 解析: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它是工作时间的核心部分。实际工作时间是制度内从事本职工作时间与停工被利用时间之和,即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从事本职生产性工作的时间与停工被利用从事其他非本职生产性工作的时间之和。 23.公式“实际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表示的是( )。 A.出勤率

B.制度工时利用率 C.缺勤率

D.工作负荷率 答案:A 解析:出勤率表明员工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工作的程度,可以分别按工日与工时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出勤率=实际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 24.( )是指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比率,反映员工制度工作时间实际被利用程度。 A.出勤率 B.缺勤率

C.工作日利用率 D.工作负荷率

答案:D 解析:工作负荷率是指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比率,反映员工制度工作时间实际被利用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员工所承担和完成工作量的大小。 25.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不包括( )。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时间定额 D.看管定额 答案:D

解析: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们在数值上互成倒数关系。 工时定额越低,产量定额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时间定额又称为工时定额。 26.关于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定额的制定应该迅速及时 B.制定的定额应该先进合理 C.制定的劳动定额应该完整齐全 D.制定的劳动定额应该保持动态性 答案:D

解析:快、准、全“是制定劳动定额基本要求:①”快“是时间上的要求,就是定额的制定应该迅速及时,以满足生产和管理的需要;②”准“是质量上的要求,即制定的劳动定额应该先进合理,同时在不同产品、不同车间和工种之间保持水平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定额在生产和分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③”全“是定额制定范围上的要求,即制定的劳动定额应该完整齐全,凡是需要和可能制定劳动定额的产品、车间、工种、岗位都要实施定额管理。 27.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 )。 A.统计分析法 B.技术定额法 C.类推比较法 D.经验估工法 答案:B

28.关于人力资源费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咨询费属于人工成本

B.人工成本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C.工资、保险和培训费用属于人工成本 D.招聘费用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答案:D

解析:法律咨询费是劳动争议处理费用,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费用包括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工资、保险属于人工成本,而培训费用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费用。

1.资源的有限性称为( )。 A.稀缺性 B.物质性 C.资料性 D.文件性 答案:A

解析: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2.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 )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 A.劳动能力 B.劳动手段 C.劳动量 D.劳动资料 答案:C 解析: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3.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 )的差额部分。 A.生产费用 B.总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人工费用 答案:B

解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

4.劳动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 )现象。 A.市场经济 B.市场主体 C.劳动力假说 D.劳动力市场 答案:D

解析:劳动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需要经济学知识和均衡分析、市场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还需要逻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分析工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