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传统建筑之彩画

2022-11-04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国传统建筑之彩画

汪光宇(11121538)

摘要: 建筑的多样性使我们的生活出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而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

色彩,不仅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影响现在的建筑设计。中国是一个多名族国家,各

名族的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更使中

国的传统建筑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建筑 结构 装饰 色彩

(一)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是中国建筑的“中国特性”的载体之一。彩画作同样

是“营造法式”最具特征的部分。如果从结构和装饰来把握基本建筑设计的精神的话,“大木作”

体现了对中国木构建筑特性的本质性的结构因素;而“彩画作”则充分展示了对中国建筑美的

追求的装饰性特征。因此,彩画作是华夏文化艺术审美特质的重要表现于与凝聚。

彩画既是中国木构建筑的装饰艺术,也是保护木材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筑上施以色彩鲜

明的彩画,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显著特征。古代建筑彩画主要施于梁枋之间,斗棋、天花、檐

桁、椽子等部位绘彩则次之,故梁枋间之彩画图案最为华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古代建

筑彩画始用时期因实物与文献资料阙如,迄今难以充分断定,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上绘制彩画

的历史源远流长则是无疑的,这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文中可以找到例

彩画画处先遍刷胶水,再按所画品种分别刷白色或棕灰色衬地。衬地上先按花纹略铺

底色,再细画花纹。画时颜色重叠处先刷矾水,全画完成后罩一层胶水。目前所见宋以前唐

代宋以后元代的建筑彩画也是这种做法。

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彩画,源远流长,是古代人民装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构成中国建筑东方特色的表征。中国古代彩画历代相传,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唐代简约,宋代华丽,元代豪放,明代规律化、装饰化,清代进一步程式化,并创造出多

种的构图模式...本书所收集的全国各地的建筑彩画画稿,以及历年拍摄的全国各地区的古代建筑彩色图片资料,以为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及创造中国建筑的民族新风格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期读者能了解中国建筑彩画这份宝贵遗产。

。 (二)

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宫殿、府邸、衙署、寺院、楼阁、亭榭以及富户住宅等 ,其特色之一是

立面色彩斑斓 ,对比强烈 ,充分表现出建筑色彩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建筑立面色彩与建筑形

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它不仅遍布于国内 ,而且远扩至国外华

侨居住的地方。近年来纷纷兴建仿古建筑 ,其立面色彩依然斑斓如故 ,历久不衰。这种建筑

色彩文化得以持续发展是有其悠久的历史根源的。它是华夏文化不断创造、发展的成果 ,

值得我们发掘、理解、保护和继承。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色彩斑斓的原因 ,愿与读

者共同探讨。

中国古代的色觉与设色特征中国古代的色觉与设色,也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有着

强烈而鲜明的特征。中国古代的色彩观,可以总括为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直观的,非理性的;

二是社会伦理的,有诸多约定俗成的“意义”;三是其艺术特征,即与宗教及民俗文化相结合,

是程式化的。从理性来说,人对于色彩,可以用“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来感受

和分析,但这些都是西方的理性的色党原理;中国古代对色彩的认识并非如此。中国古代往

往把色彩单一化,即以色相作为基本的色系列。在史前时代,已用色彩来表现各种器皿的美,

如西安半坡出土的鱼纹彩陶,临渲姜寨出土的蛙纹彩陶,以及甘肃宁定出土的方格纹彩陶等

等,这可见早在五千余年之前,已对色彩有了认识,并且应用了。到了西周、春秋时期,色

彩更被绘画艺术所重视。

人们常以\"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绣而云楣\"、\"青琐丹楹\"等美丽辞藻形容中国古代

建筑的华丽多姿,足以证明建筑彩画在建筑艺术表现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彩画历代

相传,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唐代简约,宋代华丽,元代豪放,明代规律化、装饰

化,清代进一步程式化,并创造出多种的构图模式,历代相继表现出嬗递传承的关系。由于

建筑彩画是颜料手工绘制,在大气中有害物质侵蚀过程中,能保持鲜丽、美观,最多不过数

十年,则需重绘。加之,人们对美观的追求是不断创新,希望反映时尚,.推出新颖的构图

与布色,因此无法保持原创的风格及模式。所以保存至今的宋元彩画极少,就是明代彩画亦

屈指可数,清代彩画保存的虽多,但是早、中期的亦占少数。所以保存并发掘明代及以前的

彩画实例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国土广阔,民族众多,艺术传承及

欣赏喜好各不相同。因此,除以北京为中心的种类繁多的宫廷建筑彩画以外,全国各地区、

各民族也有不少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彩画。所以说在建筑彩画研究中,清代宫廷建筑彩画、

明以前的历史建筑彩画及各地区各民族彩画都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以期全面了解中国建筑彩

画的这份宝贵遗产。

(三)

中国古典建筑彩画被誉为“中国木构建筑上的传世壁画”,能够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

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价值。又显出独特灿烂的视觉形象,它不可置疑地进化至极

高的程度。产生这种传统经典的建筑彩画形式,固然与我国儒学文化思想有着必然关系。而

儒家文化的等级层次观念又通过图案与色彩反映到古建筑的形式上,形成独特的审美表象,

以其特有的旋子和龙凤图案,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取向。在中国传统经典建筑

彩画中表现出的均衡、对称、对比等形式美法则,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无论是中国

首都北京,还是美国费城华埠,到处都可寻到中国彩画的芳容。这足以反映出精彩的文化价

值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目前中国建筑彩画的维护和修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对于彩画的保护意识比较薄

弱,二是现在工匠的技艺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彩画的维护和修复。彩画工艺多以师徒相袭的体

制传承,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客观上造成了古建彩画在周期性修缮中,其所蕴涵的工艺、材

料、图样、手法等历史信息大量流失,降低了古建遗产的艺术价值。我国不同时期古建筑众

多,拥有丰富的建筑彩画遗产,可惜,很大比例已破败损毁,亟需挽救、继承、整理并科学

地加以保护。仅靠几个建筑研究所的力量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认真扎实的进行研究和保

护,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

国古代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中国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檐下阴影掩

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

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古建彩画在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物有的制

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皇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而

载入史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