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
文/马嘉芮
摘要:“重农抑商”政策作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其影响甚至延续至今,本文重点
分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原因,以辩证的态度探究了其所带来的影响,最终点明“重农抑商”政策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影响分析启示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0“重农抑商”政策一直都是统治阶级的基本国策,“重农抑商”政策也在经济结构、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包括“重农”与“抑商”两大部分,的目的是为了“重农”,“重农抑商”政策是历朝统治者的共识,秦商鞅变法的核心之一就是“重农”,例如奖励耕织,特别是鼓励垦荒,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同时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最终秦国确定了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的基本国策,自此“重农抑商”政策正式形成,汉代不遗余力推行该项政策,并在制度化、法律化层面日趋完善,汉朝通过法律手段来为工商业发展层层设卡,形成了“以法律贱商人”的格局,唐朝作为封建王朝发展高峰期,其“重农抑商”政策也是影响深远,无论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还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重农”政策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宋元时期则诞生了最有效的“抑商”政策,对于重要经营物资采取国营制度,国家垄断行业已经不仅限于盐铁,明清时期则推行“禁海令”,斩断了海上贸易发展的可能性。“重农抑商”政策的“重农”部分抓到了农业这个封建社会的经济命脉,得到了普遍好评;但是历史上的“抑商”政策饱受争议,大部分学者持全面否定的观点,也有部分学者持有肯否参半的态度,极少数专家学者持有全面肯定的意见,目前对于“抑商”政策的主流观点认为该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发展,进而阻滞了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导致我国封建社会延绵2000余年。笔者认为对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探究,需要利用辩证的观点进行系统研究,做到以史为鉴。
一、“重农抑商”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形成背景及原因“重农抑商”政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具有必然性,在封建社会,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社会繁荣程度甚至王朝兴衰,因此历代统治者无一不重视农业发展,在政策角度颁布各项“重农”政策,在思想层面教化群众(例如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社会道德界定),将劳动力固定在土地上,这样可以便于统治阶级的专政统治,因此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备受统治阶级青睐。
与之对应的是工商业的发展则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商人利用财富兼并土地,将农民转变为流民,影响了王朝统治的稳定性,例如商贸活动的频繁催生了吕不韦、沈万三等一些富可敌国的商人,这些商人通过巨额财富,兼并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变为流民,这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是一个严重的不稳定隐患,明朝灭亡的原因中,流民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其次农业经济周期长,获利慢且少,而商业活动的获利性要高于传统耕种,这就会吸引农民选择弃农从商,动摇了农业这个立国之本;三是对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的利益模式产生巨大冲击,传统地主阶级通过租佃土地回收地租的方式获利,但是工商业的发展打破了
这种利益模式,激起了地主阶级的打压工商业的意念;四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富比王侯,引起普通民众对其的崇拜,这与封建王朝所强调的等级秩序、统治秩序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地位,必然要采取相应措施,“重农抑商”政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重农抑商”政策具体体现经过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完善,“重农抑商”政策已渗透到方方面面,例如在意识形态层面,统治阶级反复强调“农本商末”的思想,农业是立国之本,因此统治阶级兴修水利,对农民轻徭薄赋,鼓励耕种等都是“重农”的具体体现;在阶级固化层面,商人位居“士农工商”的末尾,统治阶级限制商人子弟入朝做官,商人无论在穿衣等生活方面有诸多歧视性规定;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限制人口流动(也就限制了商品流通),将农民死死绑定在土地上;在土地管理上,抑制土地兼并;在商业活动方面,对于盐铁等重要行业采用官商制度,禁止普通商人经营。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需要持有辩证的态度来看待。
(一)积极影响1.推动农业生产,促进经济恢复
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国家对于农业的空前重视,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都不断进度,依靠农业经济的繁荣,我国封建社会一度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重农抑商政策在王朝建立初期的作用更加明显,王朝更迭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破坏,重农抑商政策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因战乱而破坏的经济,明朝初年因连年战乱,百业凋敝,明太祖朱元璋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到明成祖朱棣登基,明王朝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已从战乱中恢复元气,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是大幅度提升,为后续的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整修运河等打下来坚实的经济基础。
2.调整社会结构,打击奸商豪强
重农抑商政策还可以调整社会经济结构,保证其处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农业在封建社会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前期,农业经济在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维护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无可厚非,需要注意的是统治阶级是“重农抑商”而不是“灭商”,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需要私营工商业,这一点统治阶级心知肚明,因此是抑制商业而不是消灭商业,即商业处在辅助的地位,不能威胁到农业的主导地位,从这个角度上讲,重农抑商政策对于维护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防止两极分化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奸商豪强,避免土地兼并,避免了商人对农民的剥削,盐铁经营收归国有等举措限制了行业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下转第66页)
2018.7上
MOTHERLAND
61
“抑商”|专题研究|社区间的利益进行合理的融合,加速社会的不断转型,使各种制度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在对过往的慈善组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慈善组织在国家进行主导的情况下,会处于缺乏创新性的发展局面中,未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会组织不断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益文化与民众具有极大的关联,民众能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中会具有较多的创新性活动。在未来,二者间的合作力度会逐渐增强,发展更多的合作,在不断运用公益创新的方法的情况下,加速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步伐。同时,在对公益工作进行了解的情况下,对社会工作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社会工作人员在不断工作的过程中,会运用网络等手段开展工作,并为政府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力量,使组织模式具有新的创新性,拓宽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为社会工作提供积极的发展前景。
(三)参与社会政策
在社会政策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社会会有深远的发展前景,对慈善组织中的体制进行深入的创新,能使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合理的保障,并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几率逐渐降低,群众的满意度逐渐提升。同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二者的发展具有帮扶的效果,使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动力,并使政策环境出现改变,在对社会实践进行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此外,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对社会中的事宜进行宣传,各界会对社会中的政策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对政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提出规划性的参考意见。并且政府在不断采纳意见的情况下,会对社会中的具体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出台新的政策,获得
人民群众的不断支持。如在对贫困地区学校中学生的用餐情
况进行改善的时候,民众的满意程度会不断提高,公民在对政策进行不断解读的过程中,会对体制创新具有合理的了解,积极的参与进社会活动中。
四、结语总而言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应进行正确的合流,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此种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国家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寻求一条最佳的改革发展道路,它能成为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的动力,加速和谐社会的产生,从而使人民处于安稳的生活状态中。参考文献:[1]袭蕾.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工作督导研究[D].山东大学,2017.[2]赵环,徐选国.“回归”抑或“超越”: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历史-当代关系辨析[J].学海,2017,(02).[3]朱健刚.论社会工作与公益慈善的合流[J].社会科学辑刊,2016,(04).[4]马斌.国家与社会之间:民办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生存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5]蔡玉梅.对公益慈善中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
—以方法和视[6]卢成仁.社会工作的源起与基督教公益慈善——
角的形成为中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上接第61页)盾,
(二)消极影响
1.禁锢思想,严重阻碍思想进步以“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实际上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经济,这种以男耕女织为典型代表的经济模式在我国持续两千年,导致在思想上从统治阶级到普通民众思想上存在封建、固步自封、委曲求全、安于现状等问题,缺乏创新思维与求变意识,但是在明清时代,这种落后思想在外国的船坚炮利的冲击下不堪一击,直至现在,传统保守的思想依然在影响人们。
2.扼杀资本主义萌芽,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会出现,但是由于封建社会长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酝酿周期特别长,明朝中后期在苏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已稀疏出现(西方国家也大致在相同时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及其缓慢,到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各国已诞生了资本主义革命甚至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而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仍在原地踏步,究其原因,“重农抑商”的政策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由于该政策的存在,商品经济无法扩大规模,市场化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我国近代被西方列强肆意宰割。而且由“重农抑商”政策所带来的对商人的偏见,例如鄙视、奸诈、狡猾等标签影响至今。
三、“重农抑商”政策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启示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结构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在这个过程中要批判性的
借鉴历史上的各项“重农”政策,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重农就必须要抑商”的做法在当前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早已过时,通过前文“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经济的巨大阻碍作用分析,当前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一定也要大力发展工商业,实践证明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植、养殖、畜牧等,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业化生产加工以及商业营销,因此工商业的发展实际上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所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下的历史发展必然产物,对于当时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重农抑商”政策所带来的其他深远影响,我们需要持有开放、辩证的态度来看待,既要认识到其积极的作用,也要重视其所带来的巨大消极影响,做到以史为鉴,联系到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批判性吸收历史经验教训,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陈硕,张南.浅谈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7).[2]刘玉峰.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评议[J].江汉论坛,2008,(09).[3]林文勋,杨华星.也谈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J].思想战线,2000,(06).
(作者单位:淄博实验中学)
66祖国
2018.7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