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即物的流通 1956年10月,日本生产效益本部派“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赴美考察。后来发表了《流通技术》首次提出物的流通这一概念,其后简称为物流
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 社会间隔(生产的人和消费的人不同) 场所间隔(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不同) 时间间隔(生产时期和消费时期不同) 流通的概念
所谓的经济活动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总的体系,基本上由生产和消费两种功能构成。而将其制造产品、创造价值
的生产和使用产品的消费连接起来的即是流通
在原始社会是自给自足经济,这些间隔很小,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间隔也逐渐增大。正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社会的场所和时间间隔联系起来。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社会间隔的是商业或贸易的流通(即商流)。这种沟通,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为所有权的转让架设桥梁,产生所有权的功效,例如买卖活动。此外联结场所、时间间隔的则是物流,是物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转移,即所有权的转移,创造场所性价值和时间性价值。如运输和保管。
运输联结生产和消费,在产地和销地之间架设桥梁,创造场所功效,如啤酒厂生产啤酒,如果啤酒只是存在于工厂的仓库里,则它的功能与价值丝毫没有实现。只有当封面 要啤酒的人把它买来饮用,才实现其功能和价值,保管是联结着生产和消费的时间间隔,也就是在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之间搭桥。创造时间功效。流通就是通过买卖消除社会间隔,通过运输消除场所间隔,通过保管来消除时间间隔,以实施所有权和物品的转移
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在流通领域中,物流与商流同属主要功能. 物流的定义:
物流是为消除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包括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由此可知物流不只是物品的机械性流动,而是指经济活动中流通的物理性侧面。 在有关物流的定义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物品不只是指生产的商品。还包含伴随着生产和销售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废弃物。 2. 消费者也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它包括制造业者、批发商、零售业者等等需求者。
3. 流通加工,由于它可以产生物品的形质(形体和性质)功效,也可以把它归入生产领域,但由于它既可归于
生产又可以归于物流,介乎两个活动领域之间属于中间领域。尽管流通加工创造了一部分形质功效,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因而应把流通加工看作是物流功能的扩大把它归为物流是适宜的
物流领域的内涵:
过去将物流认作是“把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或“将所需要的东西在所需要的场所和所需要的时间以适当价格送交消费者”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以前人们指的物流,主要指的是销售物流(包含公司内部物流)。以后随着物流现代化和效率化的需要,物的内涵也随之拓展。
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中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
1. 采购物流,将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由供货商处运入厂内,包括由销售点回收容器以重复使用的回收物流。
2. 厂内物流,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入库、保管、出库。将其生产的产品运到物流中心、厂内或其它工厂的仓
库。物流中心、工厂仓库的这种将产品进行入库、保管、出库等一系列的产品流动称为厂内物流,厂内物流还包括在物流中心和工厂仓库进行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
3. 销售物流,将商品从工厂\物流中心或外单位的仓库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消费者手中的运输\配送为销售物
流.其中还包括将商品送到外单位仓库的运输和配送。 4. 退货物流,与已售出商品的退货有关的运输、验收和保管。
5. 废弃物回收物流,有关废弃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废弃物的运输、验收、保管和出库。 物流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制造业,销售物流不应只限于由工厂到批发商,还应当包括从批发商到零售点,再由零售点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
运输和配送。 2. 过去制造业者认为采购物流应当是供货商的销售物流,所以不太重视,以后应当把它看作是本企业的采购物流。 3. 在生产过程中物品的移动即所谓生产物流,一般不把它放在物流领域来考虑,从趋势看,生产物流也将列入物流
领域。 4. 有人认为废弃物回收物流不应列入物流领域,废弃物虽然是废弃的东西,但因为对其处理属于一种经济行为,所
以也应当包含在物流之内,特别是随着“容器包装的再利用法”出台,以后废弃物回收物流的重要性将日趋明显。 由此看来,物流范围不仅限于销售物流而且包括采购物流、废弃物回收物流,并正在向生产物流扩展。
物流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前期,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只是按生产和销售部的要求进行保
管和运输。
第二阶段:个别管理期,物流成本意识的出现期,这一时期只有保管部门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
第三阶段:综合管理时期,作为一项独立业务开始建立物流管理部门,采取措施综合解决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
合问题,这里生产和销售是物流的前提。
第四阶段:扩大领域时期,物流影响生产和销售的阶段,对于生产部门来说,应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从物流的角
度考虑问题,在物流效率、统一包装规格、生产计划的灵活性等方面提出要求,对于销售部门,则在接受订货的计划性、订货的数量单位及交货期限等方面提出要求。在这一阶段,追求“第三利润泉”的企业增多,过去曾把这一阶段视为终极阶段。
第五阶段:整体体制时期,物流进入小批量、多品种发货的新时代,为创造新的物流形象,整个公司必须取得共
识,这一阶段多建立以生产和销售人员为委员,以负责经营的主要领导为委员长的委员会制度。建立起这样的制度之后,物流就成为生产和销售本身的一项内容。物流部门则只要运用物流知识和物流信息建立物流系统即可。
第六阶段: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时期,作为第一步,首先将不同商品的售出情况、发货及脱销情况。库存及
进货情况与销售、生产计划进行比较,将现有库存与基准库存量(库存计划)进行比较,定期进行这一工作。找出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并据以提出解决方案,修订生产计划和与之相关的采购计划及其以生产销售计划为前提的物流计划,这种修订是各个时期与销售状况相适应的,包括生产和物流的整个企业运作的修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立以物流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系统。
物流的作用:
从物流手段来看,由原来开发物流机械等硬件变为开发信息系统等软件,
由物流活动范围来看,从原来以运输保管为主扩展到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整个物流环节,再进一步扩展到包括采购在内的生产、销售以及相关的领域。
从物流的目的来看,由重视功能变为重视成本(效率),进而变为重视服务(效果)。
从管理的层面来看,由对运输、保管作业的管理变为对整个物流部门的管理,进而发展成为从整个经营层面出发来加以管理。
从满足需要的层面来看,由切实掌握运输能力、降低成本等满足企业内部的需要,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要,再到考虑环境、公害、交通、能源等满足社会需要。
从功能的层面来看,由确保运输能力到降低物流成本,再由作为销售竞争的手段到把它作为经营战略。 从最佳效益的层面来看,从个别最佳效益到部门最佳效益(物流系统化),更进一步达到整体最佳效益(综合物流管理)
物流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为达成某种共同的目的,若干构成要素相互有机地结合成的复合体。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各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 2. 在系统中通常有多种要素存在。 3. 各要素之间互相关联。
系统也就是为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机制。也就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把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作为指令使它产生某种结果的功能。因此物流系统可以认为是有效达成物流目的的机制。物流的目的是追求以低物流成本向顾客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机制。物流系统的基本原则是准时、快速、可靠、低费用。由此可知物流的目的是:
1. 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而准确的交给客户。 2. 尽可能地减少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 3. 适当配置物流据点,提高配送效率,维持适当的库存量。 4. 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实现省力化、合理化。 5. 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6. 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Right Quality(合适的质量) Right Quantiry(合适的数量) Right Time (合适的时间)Right Place(合适的地点) Right Price (合适的价格)以上称为采购5R原则
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系统由物流操作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两个分系统组成
1. 流操作系统,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种种先进的技能和技术,并使生产据点、物流据点、输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 2. 物流信息系统,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物流操作系统的效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的各项活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之间存在“效益背反”这是指对于同一资源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的达到其中一个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
减少库存据点并尽量减少库存,势必使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必然增加运输次数。
简化包装,则包装强度降低,仓库里的货物就不能堆放过高,这就降低了保管效率,而且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以致搬运效率下降,破损率增多。将铁路运输改为航空运输,虽然运费增加了,而运输速度却大幅度提高了。不但减少了各地物流据点的库存,还大量减少了仓储费用。
由于各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因而就必须研究总体效益,使物流系统化,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物流系统是为达成物流目的的有效机制,物流的各项活动如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都各自具有提高自身效率的机制,也就是具有运输系统、保管系统、搬运系统、包装系统、流通加工系统等分系统,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系统以实现其最佳效益为目的。这些系统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因而物流系统就是以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也就是说,物流系统就是要调整各个分系统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使成本变为最小,以追求和实现部门的最佳效益。
如何推进物流的系统化
物流系统是物流逻辑的产物,目的在于追求部门最佳效益,道理本来十分浅显,但由于认识不足就引起了许多问题。物流系统是以尽可能低廉的价格,提供尽可能优良的服务机制。这种“尽可能优良的服务机制”正是物流系统化的前提条件,即在物流服务水平决定之后物流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一个企业在决定所希望达到的物流水平之后,为此目的而进行的物流系统化必须在整个公司取得共识,因此物流系统化的关键是确定物流服务水平。
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
不仅物流各部门和各功能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 1. 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与服务之间受“收获递减法则”的支配,物流服务如处于低水平阶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务即可上升为Y,如处于高水平阶段,同样追加X则服务水平只能上升至Y`。如下图所示 2. 处于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时,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务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应提高,与处于竟争状态的其它企业相比,在处于相当高的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想要超过竞争对手,提出并维持更高的服务标准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个企业在作出这种决定时必须慎重。
水 平所对应的变化
成本
服 服服服务务务务
成本
1
成本 2
3
成本 4
成本 一般来说,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有下述四个方面:
1. 在物流服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降低成本,不改变物流服务水平,通过改变物流系统来降低物流成本,这是一
种尽量降低成本来维持一定服务水平的办法,亦即追求效益的办法。(见上图)
2. 为提高物流服务,不惜增加物流成本,这是许多企业提高物流服务的作法,是企业在特定顾客或其特定商品
面临竞争时,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法。(见上图)
3. 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即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服务水平,在给定成本的条件下提高服务质量,这是一种
追求效益的办法,也是一种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办法。(见上图)
4. 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这是增加销售、增加效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办法。(见上图) 以上办法企业如何选择应通盘考虑下述各方面的情况: 商品战略和地区销售战略 流通战略和竞争对手
物流成本、物流系统所处的环境以及物流系统负责人所采用的方针 实现物流服务水平应注意的几点:
1. 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方针、销售战略、生产战略、行业环境、商业范围、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竞争对手
以及与全社会有关的环境保护、节能问题、劳动力状况等社会环境。 2. 企业还应从物流所处的环境,企业的物流观念以及物流与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关系等等层面加以把握,
企业应清楚地了解物流体制,特别是物流部门的现状,物流据点(库存据点、配送据点)怎样运输,信息的情况如何等等。
3. 企业应明确物流在企业内所占的地位,作用以及经营决策层的方针,为实现物流系统化,企业需要标准化、
规模化、计划化、一体化、信息化、简单化,为彻底消除浪费,提高效率,特别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动的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标准化”程度,并使其呈螺旋形提高,企业容易把物流系统化看成是物流专业人员参加的底层活动的物流改良运动,这其实是一种改良主义的观点,即IE观点、工业工程的观点。为了实现物流系统化,应该从革新的角度建立一种有效的、理想的物流机制。因此,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好的服务水平,应当完全推倒现有的运输、配送、保管、包装等作法,从零开始。从这个意义来说,决策层对理想的物流系统形象的创造是十分重要的。
运输管理
运输就是通过运输手段使货物在物流据点之间流动。运输具有扩大市场,稳定价格,促进社会分工,扩大流通范围等社会经济功能,因此,运输对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现代的生产和消费就是靠运输事业的发展来实现的。 运输和配送
运输一般分为运输和配送,关于运输和配送的区分,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可以这样来说,所有物品的移动都是运输,而配送则专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因此,可以说运输是指整体,配送则是指其中的一部分。 运输手段
运输是指物品在物流据点之间的移动,而用来作为物品在物流据点间移动手段的有公路、铁路、内航海运、空运选用何种运输手段,对提高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输手段必须综合考虑,要权衡运输系统所要求的运输服务和运输成本,可以使用单一运输手段,也可以将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手段组合起来使用,在决定运输手段时,液压以运输机具的服务特性作为判断的基准。 运输机具的服务特点要考虑的因素。 1. 运费——高低
2. 运输时间——到货时间长短 3. 频度——可以运输配送的次数 4. 运输能力——运量大小
5. 货物的安全性——运输途中的破损及污染 6. 时间的准确性——是否按规定时间到达 7. 适用性——是否适合货物的运输 8. 伸缩性——是否适合多种运输需要 9. 网络性——和其它运输机具的衔接
10. 信息——货物在运输中的情况信息 在这些因素中以哪种因素作为重点,必须根据不同的运输需要来确定,一般认为运费和运输时间是最为重要的选择因素。具体进行选择时则应从运输需要的不同角度综合地加以权衡,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运输服务与运输成本之间,运输成本与其它物流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若要保证运输的安全、可靠、迅速,成本就会增多,若要降低仓储费用而频繁地使用飞机,成本也会增多,因为运输成本与其它物流成本之间也存在“效益背反”关系,所以在选择运输机具时,应当以总体成本作为依据,而不仅只考虑运输成本。当根据运输需要决定运输机具时,应对各种运输机具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
各种运输手段的运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铁路
铁路运输分为车皮运输和集装箱运输
车皮运输,租用适合货物的数量和外形的车皮适合运送大宗货物,但货车难以往返利用,运输效率低,运费亏损集中而且需要有专用搬运设施和机器,主要用来运送无需负担高额运费的大宗货物,并须有专用铁路通往收发货地点。
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是铁路和公路联运的一种复合型直达运输,其特征是送货到门,可以由一个据点直达另一据点,适用于化工产品、食品、农产品、电子产品等许多货种的运输。
铁路货运的特点: 优点:
1. 不受天气影响,稳定、安全。 2. 具有定时性。
3. 中长距离运货费用低廉。 4. 可以大批量运输。 5. 可以高速运输。 6. 可以按计划运行
7. 网络遍布全国,可以运往各地。 8. 节能 不足之处:
1. 短距离货运,运费昂贵 2. 货车编组,转轨需要时间 3. 运费没有伸缩性 4. 不能采取门对门服务 5. 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 6. 货物滞留时间长 7. 不适宜紧急运输
公路运输
汽车运输得以大幅度增长是由于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的开通,汽车可以直接开展门对门服务,送货到家,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汽车性能提高,大型货车增多。
自用载重货运汽车,载重汽车的所有者用自己的汽车运载自己的货物为自用载重汽车。其实际出车率和实际载货率均不如营业用汽车高。
营业用汽车。为别人运送货物并收取费用的汽车为营业用汽车。 货运汽车的特点: 优点
1. 可以直接把货物从发货处送到收货处,实行门对门服务。 2. 适于近距离运输,费用较低。 3. 装卸方便。 4. 适应性强。 不足之处:
1. 不适宜大批量运输。
2. 长距离运输费用相对较高。 3. 易污染环境,发生事故。 4. 消耗能量多。
汽车运输的问题:
汽车运输虽然发展较快,但受劳动力不足、劳动时间缩短、公路交通效率下降、环境污染、紧急救灾运输等因素的制约,今后为发展汽车货运,应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复合运输(公路、铁路集装箱联运)提高协同配送,计划配送等配送效率,采用托盘一体化等单元货载系统,同时还应注意提高社会效益,采用低公害车,保护环境,防止超载,以策安全,采取措施缩短劳动时间等。 内航海运
内航海运船只可分为专用船、集装箱船、渡船三种。
专用船。是指按承运货物的特点,对船只构造,搬运设备,保管措施等特殊设计的船舶。这类船只有:矿石专用船,木材专用船,石炭专用船,粮食专用船,汽车专用船等。
集装箱船。装运海上集装箱货物直接送货到门,集装箱船可以把海上和陆路连结起来组成复合一贯联运。可以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汽车轮渡。这是指连同司机,汽车和车上货物一起装运的船只,载运旅客13名以上的为旅客轮渡,不足13名的为货物轮渡。
内海运输的特点: 优点:
1. 长距离运输,运费低廉 2. 原材料可以散装上船。 3. 适用于重物大批量运输。 4. 节能。 不足之处:
1. 运输速度比较慢。
2. 港口设施需要高额费用。 3. 运输时间难以保证准确。 4. 搬运费用偏高。 5. 易受天气影响。
航空运输分客机、客货混载、运输机三种。
客机是将旅客的随身行李放在飞机的下部,余地用来装运一般货物, 客货混载机则是将客舱的一部分用作货舱,适合用于运送地区性货物。
运输机把飞机上部和下部均作为舱,一般上部装运工业化货物,下部装运散货。 航空运输的优点: 1. 运送速度快。
2. 适用于运费承担能力大的商品和需要中、长距离运输的商品。 3. 包装简单。 4. 破损少。 5. 安全。
不足之处:
1. 运费偏高。 2. 受重量限制。
3. 地区不能离机场太远。
保管 保管产生时间功效
在物流系统中,保管和运输是同等重要的构成要素。我们在前边说过,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时间间隔,产生时间功效的是保管。例如我们吃的大米是在秋天收获的,但要在全年食用,为均衡地消费就把集中生产的东西保存在仓库里进行时间上的调整。这种仓库保管就是为集中生产,平均消费进行的时间上的调整。 保管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生产与消费之间有时间差,保管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供应和需求之间进行时间调整。此外,生产或收获的
产品,产出多少就销售多少,不进行保管,价格必然暴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也需要把产品保管在仓库里,可见保管在提高时间功效的同时还有调整价格的功能,因此,我们说保管具有以调整供需为目的的调整时间和调整价格的双重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